前言
前不久,韩国总统李在明和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庆州会晤的热烈画面还在各大媒体滚屏。
两人笑着握手、谈经济、聊合作,外界纷纷说,日韩关系要破冰了。
李在明和高市早苗握手
可谁能想到,这还没过几天,高市早苗自己亲手把这场“友好秀”给撕了个粉碎。
她在外交舞台上鲁莽发言、踩中了中国的红线,直接让李在明陷入了两难……
要说这事闹得突然,真是一点不夸张。
日韩两国领导人在庆州的那场会晤,原本是一次精心筹备的“破冰之旅”。
李在明不仅打破惯例称赞高市早苗“优秀且出色”,还主动提出明年要访问她的家乡。
媒体报道截图
两人避开历史、只谈合作,媒体说这是一场“睁眼向前看”的象征性会面,标志着日韩要共同面对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了。
然而,这场来之不易的缓和气氛,没过48小时就被高市早苗亲手点燃。
图为高市早苗
更离谱的是,她还见了台湾地区代表,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两人的合影,还误称对方是“总统府资政”。
这言行,直白地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里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踏进了中国的红线。
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鼓吹修改宪法,面对中日合作问题也总是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设置障碍。
高市早苗还见了台湾地区代表
当年任岸田内阁的经济安全保障大臣时,她主导推动的所谓《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直接限制了中日高科技合作。
而这次上任首相,真实本性显露得更彻底。
看似是在迎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实际上却把日本推向了更深的对立边缘。
问题在于,她这次不仅得罪了中国,还把刚刚有点亮色的日韩合作场面搞砸了。
李在明这边还沉浸在“握手成功”的外交喜剧里,那边高市早苗一句话,就把事情推向了难以收拾的境地……
图为李在明
高市早苗这一连串的冒进动作,把李在明推进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要知道,他这位韩国总统才刚刚在国内公开称赞高市早苗“优秀出色”,没想到这位“新伙伴”转身就给他送了个雷。
韩国眼下的处境本就不轻松。
李在明送特朗普黄金头冠
面对强压,李在明希望通过与日本“抱团取暖”,分担美国的要求,于是才有了庆州的破冰画面。可如今高市早苗在对华问题上火上浇油,等于让李在明的平衡策略瞬间坍塌。
对李在明来说,无论怎么回应都得罪人。
如果他继续维持与日本的友好,就会被中国视为默认、甚至纵容日方错误言行,中韩关系的信任立即受损。
要知道,中国是韩国连续二十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每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一旦关系回冷,韩国科技、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都得受影响。
反过来,如果他因为这件事与日本拉开距离,又会被美国视为“不听话的盟友”,日韩联合抗压的设想付之东流,还可能单独承受美国的经济压力。
和日韩两国的纠结不同,中国的态度干脆利落:点名、批评、警告。
而这已经是极为罕见的外交级别回应,说明中方对这种挑衅是零容忍的。
不仅如此,中方还特意提及2025年特殊的历史节点——那一年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发言人强调,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历史包袱与责任,无权对台湾问题说三道四。
这句很重,也非常清晰地告诉外界:历史的分界线和现实的原则一样,都是中国不可触碰的底线。
实际上,高市早苗此举不仅暴露了日本国内部分政客在历史和现实问题上的错误认知,更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操弄涉华议题来牟取政治私利、迎合外部势力的险恶用心。
她希望借所谓“安全威胁”来强化国内执政合法性,也在为美国的印太战略站台,但这条路终归危险。
中日关系若持续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日本经济复苏的信心也会被拖垮。
高市早苗希望借所谓“安全威胁”来强化国内执政合法性
结语
听澜想说,这场“刚联手就闹掰”的外交风波,说穿了是日本右翼思潮与韩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次碰撞。
高市早苗的“失言”,让日韩的短期联盟暴露出根本漏洞——那就是,他们的所谓合作,是在美国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基于彼此的信任。
李在明如今陷入的困境,其实是小国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周旋的缩影。
他想左右逢源,却被一个盟友的草率行为彻底打乱节奏。
而中方这次的反应,很清楚地划出了一条界线:友好可以谈,合作可以谈,但底线绝不含糊。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