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反华?欧盟连开3枪,要对中国资产下手了,中方已做最坏打算
最近欧盟27国有点不淡定,对着中国连开了三枪。
一枪冲汽车产业下手,一枪盯着技术硬要,一枪在稀土和镍矿上找茬。
这三枪到底打的啥主意?我国又没惯着,回应态度明明白白。
欧盟对华连开的三枪,既没达到目的,还损害了双方的互信和利益欧盟对华连开的三枪,既没达到目的,还损害了双方的互信和利益
图为欧盟旗帜
第一枪:卡中国汽车脖子,加税又找茬反遭反噬
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前段时间对着媒体放了话。
他说欧洲老牌车企跟不上时代,被中美甩在了后面,得帮一把。
这“帮一把”的办法,说出来挺让人意外给中国投资设条件,盯着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生产基地,还说欧洲车企用中国零部件、中国工人组装中国汽车,这事儿不能接受。
中国电动汽车能在欧洲卖得好,全是市场用脚投票选出来的。
停满新轿车的港口
车子质量靠谱,性价比又高,欧洲消费者愿意买,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他们不琢磨怎么让自家车企变强,反倒想着掣肘中国企业。
去年,欧盟就给中国电动汽车加了关税。
本以为能拦住中国车,结果呢?中国车在欧洲的销量没怎么降,欧洲消费者却要花更多钱买车,欧洲车企还缺中国的零部件。
很显然,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
搞不清欧洲这些政客咋就不长记性,公平竞争赢不了,就想着对中国资产下手,这哪是搞经济该有的样子。
第二枪:卸了自由市场伪装,硬抢电池技术像抢劫
聊完汽车这一枪,欧盟在技术上的操作更让人看不懂。
以前总把“自由市场”挂嘴边的欧盟,这回彻底撕了伪装,一门心思要中国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
他们正琢磨着出台一项新规,中国企业想进欧洲关键市场,得满足一堆条件。
其中一条就是强制转让技术,还得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劳动力。
说白了,就是想白拿中国的技术,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谁让欧盟车企在这方面最倚重中国呢?这哪是什么“技术转让”,分明是赤裸裸的抢劫。
自己搞不出过硬的电池技术,就想靠规则逼着别人交出来。
欧盟这么干,不光违背了做生意的基本规矩,也寒了所有在欧投资企业的心。
欧盟会议现场
本来觉得合作就该你情我愿、公平互利,欧盟却偏要搞这种强取豪夺的事,怕是很难有人愿意跟他们真心合作了。
第三枪:稀土没捞着好处,拦镍矿交易打错算盘
汽车、技术两枪之后,欧盟又在稀土和镍矿上动起了心思。
中美釜山会晤后,我国放松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可这政策没涵盖欧盟。
就因为这,欧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不反省自己的问题,反倒想着报复。
冯德莱恩讲话画面
之前,英国矿业巨头英美资源集团要把镍矿业务卖给中国五矿。
欧盟一看不乐意了,非要对这笔交易展开调查。
他们的心思其实不难猜,一方面想靠调查拿筹码,好在中欧稀土等关键矿产谈判中占优势;
另一方面怕交易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镍供应领域的地位更稳,欧盟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更倚重中国。
欧盟这算盘打得挺响,可现实未必如他们所愿。
镍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是靠多年努力得来的。
欧盟想横插一脚拦住交易,既不合规矩,也挡不住中国产业链发展的势头。
如此看来,欧盟这一枪,还是没找对方向。
聊完欧盟这三枪,就得说说我国的态度了。
面对欧盟的各种掣肘,我国的立场一直很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不是说狠话,而是基于公平和理性的选择。
图为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我国从来都愿意和欧盟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毕竟合作共赢才是对双方都好的事。
但如果欧盟非要一意孤行,继续搞保护主义、打压制裁,我国也不会后退一步。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管是提起WTO诉讼,还是采取对等贸易反制措施,都会准备得明明白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实欧盟心里也该清楚,现在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靠打压别人、掠夺技术、阻挠交易来发展自己,根本行不通。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电池技术的突破、产业链的完善,都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欧盟对华连开的三枪,没达到目的还损害了互信和利益
欧盟与其花心思给中国使绊子,不如好好琢磨怎么提升自家产业的竞争力。
如此看来,欧盟对华连开的三枪,既没达到目的,还损害了双方的互信和利益。
希望欧盟能早点认清现实,放下保护主义的执念,回到公平竞争、互利合作的轨道上来。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搞对抗只能是两败俱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