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本轮升级后,美国政府高层陷入了颇为“癫狂”的状态中,尤其是美国财长贝森特。当地时间10月15日,贝森特在记者会上,说了两句惊人的话:
第一句,他称:“美国参议院有80多名参议院准备赋予特朗普总统权利,允许特朗普对中国最高征收500%的关税。”这是像贝森特这一级别的美国高级官员,第一次提出对中国征收500%。听起来,好像是挺吓人的,但问题在于:两国关税只要超过100%,贸易往来就自然会降到冰点,根本就不需要500%这么高的威胁,美国这么做毫无意义!
图为美财长贝森特
第二句,贝森特称:“中国管制稀土并不仅是关乎美国,美国的全球盟友们都应该站出来,跟美国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美国现在已经向全球盟友都发出了“召集令”,要跟中国进行“以对多一”的围堵。特朗普想用这一招,来镇住中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美方仍然在期待中美高层10月底在韩国可能的会面。10月底APEC峰会在韩国进行,特朗普到时候会去参加,而且据美媒的消息:中美高层已经安排好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但到目前为止,中方还未确认此事。看来,在这件事上,着急的也是特朗普。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特朗普在面对中国时,现在手里已经没有牌了,他现在只能指望盟友们站出来。但问题在于,欧盟、日本、韩国等美国传统盟友,现在在稀土问题上都顾不上美国。我们一个个来说。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先说欧盟方面。欧盟这两天确实也在找中国麻烦,其官员要求:中国驻欧企业向欧洲转交技术,方才能在欧洲市场立足。对此,中国连用3个“反对”,对此表示谴责。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国家私下正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前几天中国外长王毅就应邀前往意大利和瑞士进行了访问,谈得很好。
再说日本方面。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现在处境相当尴尬,由于她没有跟公明党谈拢,公明党已经退出了执政联盟。眼下,在野党正在商量推出联合候选人,跟高市早苗争夺首相之位。10月15日,高市早苗当着镜头的面,自嘲道:大家都说我是当不上首相的可怜女人。
图为韩国总统李在明
延伸阅读
蒸发5.5万亿 美财长喊话:可以取消100%关税 但有要求
美股暴跌、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市值蒸发5.5万亿后,特朗普政府说起软话。美财长喊话中国:可以取消100%关税,但有一个要求。那么,美方为何突然转变对华态度?贝森特提出的条件又是什么?
特朗普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后,企图用“关税大棒”讹诈中国的美国政府率先“低头”,直言加税计划未必会落到实处。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中美关系仍保持良好,沟通渠道也已重新开放,本周两国将继续进行工作级别会谈,100%的关税并不一定会发生。
考虑到贝森特发声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三人也发表了类似言论,疑似集体释放“缓和信号”,外界普遍认为,美方不会贸然兑现关税威胁,毕竟美国股市已经扛不住了。据报道,就在特朗普威胁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当天,美国三大股指集体高台跳水,特斯拉、亚马逊等七大美国科技巨头的市值,也在一夜间蒸发了约5.5万亿人民币。
不难看出,这场“特朗普冲击”是中美关系紧张、联邦政府停摆等一系列危机叠加作用的结果,反应的是市场投资者对中美紧张关系升级的担忧情绪。毕竟历史早已证明,中方绝不会向关税“讹诈”妥协,即便特朗普政府将加税政策落到实处,美方也不会占到任何便宜。
这一点,从中方最新打出的一系列反制“组合拳”也可见一斑。报道称,仅10月9日一天,我商务部就连发六份出口管制公告,直指美国汽车、芯片、军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亟需的稀土资源。随后,我交通运输部又出台了针对美国船舶的“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方打压中国造船业的对等反制。
“特朗普冲击”是中美关系紧张、联邦政府停摆等一系列危机叠加作用的结果
有分析指出,中方之所以没有作出对等的加税反制,是因为超过100%的关税已经不具备操作性,只会让中美市场彻底脱钩。相较之下,围绕稀土等领域展开反制,无疑更能击中美方的“痛点”。毕竟,我国在稀土提炼和加工方面的优势,是美国短期内无法撼动的,而美国信息、国防工业发展离不开中国稀土,这意味特朗普政府不敢轻易跟中国闹掰,只能“以打促谈”,寄希望于中方作出让步。
也正因如此,贝森特才会开出取消对华新关税的条件,那就是要求中方取消稀土出口限制。有分析认为,贝森特此举暴露了美国面临的战略困境:既要维持对华强硬态度以满足“政治需要”,又希望与中国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避免自身经济陷入衰退。不过,这种“想打又不敢打”的回避姿态,是注定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要知道,施压胁迫从不是跟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美国政府想从中国手中买到稀土资源,应该做的是停止单边霸凌,回归贸易谈判,而不是继续极限施压。
贝森特此举暴露了美国面临的战略困境
正如我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只有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两国才能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进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