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根廷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就算得罪美国,也得卖给中国)
原创 张菁娟 观察者网 上海
► 文 观察者网 张菁娟
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联合国大会上低头阅读那条措辞尖锐的短信时,特朗普政府花200亿美元背后的算计似乎要落空。近期,阿根廷还提升了高粱出口标准,通过收紧容重、杂质含量等指标,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10月6日报道称,这一举措可能会给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增加新的压力。
据报道,阿根廷农业秘书处已发布决议,将出口高粱按等级分为每百升72公斤、70公斤和67公斤三个标准,同时对破碎粒与非谷物物质含量作出严格限制,不符合标准的货物将失去出口认证资格。
该决议称,这项措施还更新了高粱的分级方式,以满足国外饲料和加工要求,并表示这些变化将有助于避免货物被拒收,并加强阿根廷作为供应商的可靠性。
阿根廷农业秘书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措施旨在“促进国内销售,提高国内生产质量,并改善阿根廷在要求更高的市场中的地位”。官员们表示,这一调整使当地标准与主要贸易伙伴所采用的标准保持一致。
该决议取代了1994年的一项规定,并提到自2021年以来中国已成为阿根廷主要的高粱买家,称“更高的出口量,使得有必要调整质量参数以适配全球市场需求”。
报道分析,其措辞实则将标准更新与中国的进口要求联系起来,表明新的标准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对谷物质量及品质稳定性的期望。
政府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阿根廷主要的高粱买家,今年几乎包揽了阿根廷全部的高粱出口量。在1月至8月期间,阿根廷出口了123万吨高粱,其中122万吨运往中国。
官员们表示,更严格的出口标准旨在通过提高货物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维护阿根廷与中国在高粱贸易领域的稳定合作。
《南华早报》指出,新规则凸显了阿根廷扩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努力。在特朗普政府实施首轮关税之前,美国农民曾满足了中国约90%的高粱需求。但随着中美关税摩擦升级,南美供应商迅速填补市场空缺。
阿根廷农民收割秋季大豆 视觉中国
去年11月,巴西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中国同意向巴西高粱开放市场后,巴西农业部敦促农民提高玉米和高粱的产量。阿根廷上月则宣布取消大豆、玉米、小麦及副产品的出口税,刺激出口。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生产国,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其大豆关税一度高达26%,豆油和豆粕关税达24.5%,如今被降为零,两天内就刺激了7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绝大部分货物销往中国。
报道称,巴西和阿根廷已抢占中国原从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巩固了南美洲在中国饲料供应链中的地位,而美国农民只能眼看着又一个出口季悄然流逝。
美国政府的焦虑情绪,在日前曝光的一条短信中暴露无遗。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收到了私人短信,内容正是对阿根廷降低出口税的控诉。“昨天我们救助了阿根廷,结果阿根廷取消了谷物出口税,以更低的价格卖给中国,而这本应是我们的销售窗口。”
短信中提及,阿根廷的低价策略导致美国大豆价格持续下跌,“这会让中国对我们拥有更大的筹码”。
9月初,阿根廷执政联盟选举失利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特朗普很快表示将考虑施以援手。美国计划通过200亿美元货币互换与债券购买方案支持阿根廷经济,旨在帮助米莱政府应对选举压力并稳定金融市场。
根据支持计划,阿根廷本应缩减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包括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但阿根廷政府最后的选择,让美国深感“被背刺”。
眼下正值美国大豆出口旺季,然而,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贸易冲突的后果,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仍未订购一丁点儿美国秋季收获的大豆。随着巴西、阿根廷大豆持续占据中国市场,美国农产品的出口空间正不断缩小。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8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大豆产业合作伙伴早餐会上指出,中美同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共同支撑起全球粮食生产的近四成、消费的近1/4。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领域具比较优势,美国则以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为主,双方各领风骚,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谢锋表示,农业不应被政治化绑架,农民不应为贸易战埋单。禁限中国公民、企业购买农地纯属以国家安全为名、行政治操弄之实,是挂羊头卖狗肉,是以一己之私绑架中美农业合作。中方愿与美方一道,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发挥好中美经贸会谈机制作用,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共享发展红利,重回共赢正轨。
延伸阅读
【文/观察者网 齐倩】
当地时间10月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电视节目采访,谈及中美贸易谈判和领导人会晤问题。据他所说,中美领导人将于10月下旬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期间举行会晤,并预测中美下一轮贸易谈判将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2025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举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多次谈及“中美领导人将在APEC期间会晤”。中方不久前对此回应称,中美双方就相关问题“正在沟通之中”,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贝森特2日接受CNBC采访 视频截图
“我们将要看到最重要的事情发生,”贝森特在节目上称,中美领导人即将在APEC期间举行一次“非正式会晤”,并表示两国领导人“彼此尊重,让我们感到极大的安慰”。
贝森特预测,中美即将举行的第五轮贸易谈判会取得“相当大的突破”(pretty big breakthrough)。
他还说,在此基础上,中美可以开始讨论一些事情,包括农产品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方近期多次谈及“中美领导人将在APEC期间会晤”。此前一天(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将在四周后会晤中方领导人,大豆问题将是主要讨论议题之一。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曾在9月22日回应指出,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两国元首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交往。
郭嘉昆称:“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中美双方正在沟通之中,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对于中美经贸磋商是否会讨论大豆,郭嘉昆则在9月2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具体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解。“我要强调的是,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之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在2日的采访中,贝森特还重点谈论了美国大豆目前所处的困境。
贝森特透露,1日,他和特朗普、农业部长罗林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讨论了大豆问题,预计下周二(7日)会公布有关为美国农民提供“大力支持”的消息。他同时找补说,美国农民今年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且美国与多国签订贸易协议,以寻求农产品出口的替代市场。
他画完大饼后,又开始老一套的“甩锅”伎俩,称美国农民不好过都是因为中方和拜登政府。
贝森特还声称,他曾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中方代表。“我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不继续买大豆和其他产品了?’他们只说了一个词。你猜是什么?‘拜登’。”
“拜登?哦,这听起来像是在胡扯(malarkey)。”闻此,CNBC节目主持人不禁吐槽道。
中国买家的美国大豆采购量已跌至零 美国《纽约时报》制图
彭博社报道称,美国大豆收割季已经到来,农产品采购,尤其是大豆采购,已成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谈判的关键争端点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冲突,令美国农产品损失惨重。
美国交易员认为,仅仅延长关税暂停期限不太可能提振采购,因为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仍为23%,使其缺乏竞争力。相较之下,美国大豆的有力竞争者——阿根廷和巴西的关税仅为3%。日前,阿根廷刚刚暂时暂停了粮食出口税,以使其大豆更具吸引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买家,对全球市场拥有巨大影响力。美国农业州一直以来都是共和党票仓,特朗普正面临来自农业核心地带共和党议员的日益增加的压力,他们敦促特朗普政府打破与中国在大豆采购上的僵局。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至9月18日,新销售季节已开始数周,但中国买家尚未预订一艘美国大豆货轮,这是自1999年记录以来的首次。去年,美国占中国大豆进口的五分之一,价值超过120亿美元,这占美国大豆出口总值的半数以上。
农时不可误,随着美国农民损失越来越大,特朗普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近日,特朗普及官员纷纷画起了大饼。特朗普还承诺,会把从关税中筹集到的部分资金补贴给农民。
但对于美国农民来说,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福利”还没影,亏损已经显而易见。
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如果中国买家继续远离,美国大豆种植者将陷入困境。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乔什·加克尔称,现在,美国农民面临每英亩100至150美元的痛苦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