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县一地区(海拔约5500米)燃放艺术烟花《升龙》,引发环保争议。
视频显示,蔡国强团队在一处山脊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腾飞的龙形景观。据官方报道,这一烟花秀作品象征东方龙文化中的“吉祥”与“生生不息”精神。
烟花秀现场 网络视频截图
这场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迅速引发争议。舆论质疑,喜马拉雅地区生态脆弱,燃放烟花是否会破坏环境,是否会干扰野生动物栖息,烟花材料是否真的可降解?
《中国新闻周刊》多次致电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也多次拨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和江孜县分局电话,均未获回应。日喀则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听见记者说明来意后表示,“不好意思,你说啥”,随即挂断电话。
随着讨论升温,目前,现场视频已在多平台下架。
“这就是祥云”
在一个现场流出的21分钟时长视频里,烟花引燃,蔡国强手持话筒在现场说,有点蓝烟紫烟,有点神秘,所以准备进行(下一幕)了。“接下来是3000米的彩龙从天而降,再蜿蜒到水边,沿着雪山融水的小溪向远方奔去,消失在1500米外的视野里。”
艺术家蔡国强
第二幕烟花升腾,蔡国强说:“这是一幅山龙和水龙交汇的绘画,你看前面的这个被小溪的气流顶上去,后面山上的水彩画,你看两层呢,漂亮‘死了’,这就是祥云哪。”
烟雾久久不散,蔡国强表示,散烟是艺术跟大自然一直消融在一起。而在第三幕烟花升腾前,蔡国强说:“我们再次向神山许个愿,请它给我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吧,54321,点火。”
吴女士当天在现场观看了烟花秀,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表演于9月19日下午4点半开始,5点一刻结束,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中间穿插发言,烟花燃放的实际时间比较短暂。
从她的视角来看,其中一部分烟花引燃和爆破,是贴着山体表面并蜿蜒前进的,当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住在这座山里的小动物可要倒霉了”。
她站在距离爆破点1000多米的另一座山上拍摄视频,她觉得,相比于普通烟花,这场烟花秀的声音和气味不是很大,她猜测跟爆破方式有关系。她还介绍,观众事先并不知道烟花秀场地在哪里,由主办方安排观众集合并一同乘车前往。
本次艺术活动被邀请到现场的观众包括户外旅游媒体、KOL达人、户外摄影师等。摄影师陆女士也在现场,她表示,当时她站在距离爆破点约500米的位置,烟花持续时间非常短,整个燃放过程不超过5分钟。
吴女士表示,在现场她也想到,烟花秀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她认为,活动由知名品牌和国际艺术家主办,手续和评估应该已经完成,“当时就觉得既然能办,就说明没有问题”。
主办方曾对此次烟花秀作解释,《升龙》艺术项目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本次燃放等级为V级(最低风险等级),噪声与光污染均远低于夜间焰火,避免了对环境和公众的额外干扰。
主办方还强调,因为在雪域高原地区创作,在生态保护层面,项目团队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燃放前已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此次烟火秀所在地区位于江孜县热龙乡,海拔约5500米。一位生态学科研工作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商业行为需要提前向当地环保、消防等部门报备,获得审批后才能开展。
据新京报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县等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或加重当地生态负担
不过,多位受访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烟花秀恐怕会加重当地生态负担。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多次在藏区调研,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看到这场烟花秀的新闻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种极具侵入性的行为”。
顾垒说,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表演占地面积较大,整条山脊上布置了烟花设施。可以想见,在正式燃放之前,布置和施工过程本身就已经有大量人为行为。
他称,燃放过程中,烟花会产生噪声、粉尘、外包装、地面埋设的引燃线路等废弃物,尤其是表演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粉。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但是粉尘、颜料几乎不可能被移走。
主办方公告截图
顾垒表示,哪怕主办方说烟花彩色粉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但是,青藏高原环境十分特殊,是生态脆弱区,相比于平原地区,青藏高原上低温少雨的环境会降低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分解速度。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加重生态负担。
刘欣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一名植物调查志愿者,曾在海拔4600米的夏牧场居住,和这次烟花秀所在地区的海拔大致相当。她补充说,爆破还可能破坏植物的生长周期,这对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的影响更为严重,这次爆破可能导致其无法结籽,“生命传承被斩断”。她称,自然恢复周期漫长,而且存在不确定性,人力难以加速。对于主办方所称的“植被修复”,她持怀疑态度。
顾垒还指出,这段时间正是当地野生动物积累能量、准备过冬的时期,俗称“贴秋膘”阶段。外界声光刺激可能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动物受到惊吓后弃巢,从而影响其生活节奏和繁殖周期。
“主办方说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离开燃放区,但在我看来,最多能把牲畜牵出去,野生动物是不可能听劝的。”他说,尤其是鼠兔、旱獭等小型动物,或许能吸引一部分出来,但是不可能转移整片山坡的动物。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此次艺术活动是始祖鸟发起的探索高山文化系列项目“向上致美”的第三季。此前两季的活动则分别在香格里拉、南迦巴瓦等地进行。品牌的宣传文章曾这样写:“始祖鸟来自高山,秉承户外基因,专注与自然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此次烟花秀让她“大跌眼镜”。在她看来,户外品牌的目标人群是热爱自然的人,但该行为却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与户外品牌倡导的自然保护理念背道而驰。
另据公开资料,蔡国强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是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以火药爆破作品成名,代表作有《天梯》《奥运“大脚印”》等。
(刘欣为化名)
记者:吕雅萱
实习生:方思文 倪纷纷
编辑: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