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中国不出所料:中方提出“激进”要求后,特朗普马上签总统令
马德里谈判桌上的一场针锋相对刚刚落幕,中美双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特朗普就火速签下总统令,悄悄把TikTok禁令又往后挪了挪。
这一前一后的节奏,几乎像对台词一样默契。中方提出“激进”要求,美方嘴上说着强硬,手上却立刻退了一步。这场博弈似乎早就写好了剧本,只不过,主导剧情的人,已经不再是华盛顿。
美国总统特朗普
博弈升级:中美对垒,美国话术露馅
马德里这轮中美谈判,虽然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但气氛火药味十足。
中方代表团在6小时的闭门会谈中态度清晰:不接受任何借“安全”为名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也不允许把经贸问题军事化、情绪化。换句话说,中方这次不是来讨价还价的,而是来划红线的。
图为中美国旗
谈判一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立马站出来放风,说“中方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激进要求”,却不说具体是啥。
这种“说一半留一半”的话术,已经成了美国在国际谈判中的老套路。目的就是一个:在内容谈不下去的时候,靠媒体制造压力。
但问题是,现在的中方,已经不吃这一套了。过去或许还会在意外界怎么看,现在更关注的是自身底线能不能守得住。关键时刻,谁退,谁就输了。
美国财长被贝森特
而就在贝森特话音未落几个小时,特朗普签署的总统令就跟上了,第四次延长TikTok禁令执行宽限期,这不是巧合,这是典型的“嘴硬手软”。
中方提出要求,美方说你太“激进”了,然后自己偷偷把惩罚措施又往后拖,逻辑上怎么看都有点打脸。这场博弈,其实暴露的是美国战略上的被动。
特朗普政府一边要维持对华强硬姿态,一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靠行政命令封杀一个影响上亿美国用户的应用,不仅法律麻烦不断,还可能惹毛自己的选民。
TikTok成了特朗普政府手里的一根烫手山芋,不处理吧,国内鹰派不满意;真动手吧,年轻人和司法系统可能先反了。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越是拖延,越说明中方的策略奏效。强硬不是为了冲突,而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这不是你说了算。
TikTok成了特朗普政府手里的一根烫手山芋

TikTok背后的算盘:不是技术,而是选票
别看TikTok表面上是个短视频软件,背后牵动的可不只是算法问题。美国拿它开刀,其实是想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用一个中国企业来试探中美谈判的底线。
但事情发展到现在,TikTok已经不只是中美之间的技术博弈,更是一场国内政治算盘的投影。
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延期,理由并不好找,既不能说怕得罪中国,也不能承认法律限制自己权力。于是只好一拖再拖,留给司法程序一个“缓冲空间”。
问题是,美国司法系统并不好糊弄,去年联邦法院已经对TikTok禁令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总统行政令不能无限制地绕过国会。
这意味着,特朗普再想强行封禁,不仅要面对法律挑战,还得解释“国家安全”到底依据何在。
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延期,理由并不好找
更头疼的是,TikTok在美国的用户数量和影响力都远超预期。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TikTok美国用户已突破1.1亿,其中超过60%是18至30岁的年轻人。
这部分人正好是即将投票或刚开始投票的一代,封禁TikTok,无异于在他们面前关掉一扇窗。
中方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在谈判中明确表态:TikTok问题必须依照市场原则处理,不能被政治操弄。换句话说,这是在提醒美方:你封TikTok,不是打中国企业,而是在打自己的未来选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政府在嘴上坚持“国家安全优先”,手上却迟迟不敢真正动刀。因为一旦动真格的,代价可能不是科技,而是选举。
而更微妙的一点是,中美双方其实已经在幕后达成了某种共识:在TikTok的问题上,双方都不想真的撕破脸。
所以每一次“禁令延期”,都是一次默契的对话。只是这场默契,越来越难维持,因为选举的节奏,已经开始倒数。
特朗普讲话画面
“没有永远的朋友”:美国盟友开始松动
中美的这场博弈看似是双边问题,但实际上,牵连的远不止两个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正在用行动表明:站队,不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韩国外长赵显在上任后第一站选择访华,这一动作本身就已经打破了外交惯例。
韩国外长赵显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在访华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表示美国正在失去作为可靠盟友的资格。这句话,没拐弯,没留情,真刀真枪地指出了韩国对美国不满的核心。
韩国的转向,并非一时冲动。从芯片供应链到半导体出口,从对华技术管控到美日韩军事合作,韩国在过去两年里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代价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在经济层面,韩国企业遭到“脱钩”政策的反噬,不少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其他国家取代。
韩国在过去两年里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代价越来越明显
而日本的态度也开始显得“独立”,日本财务大臣在9月初公开表示,不会支持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加征额外关税的提议。
他指出,日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而不是配合美国的“政治姿态”。
这两位亚洲盟友的“掉队”,让美国在构建对华压力联盟的图景中,出现了明显裂痕。更要命的是,这种裂痕不是用军事合作或外交会晤就能弥合的,因为本质上是利益的分歧。
长期以来,美国的一项核心外交资产就是“盟友体系”。但在“美国优先”的政策指导下,这套体系的粘合力越来越弱。
盟友们发现,跟着美国走,可能不是共同进退,而是“你赢我陪笑,你输我买单”。
中方在这次马德里谈判中,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重新设计了自己的谈判策略,不再单纯对美出招,而是通过多边渠道制造压力,把美国的被动放到聚光灯下。
贝森特讲话画面
而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延期TikTok禁令,也正是在这种多重压力下的“妥协姿态”。他清楚,现在不是硬碰硬的时候,因为身边的“朋友们”已经开始观望了。
这场看似普通的总统令延期,背后藏着的不仅是TikTok的命运,更是中美博弈的新节点。
中方提出“激进”要求,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判断国际局势后的精准出击;而特朗普的“马上签字”,也并非强势回应,而是一次不情愿的后退。
从谈判桌到总统令,从华盛顿到东京首尔,故事还在继续。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掌握节奏,谁就能写下下一幕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