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空中偷袭能力和突袭能力大幅提升,抗议声中日本为何坚持部署F-35B舰载机?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日本航空自卫队7日首次在宫崎县新富町的新田原基地部署了F-35B隐形战机。这是二战后日本首次拥有舰载战斗机。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军事专家表示,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F-35B后拥有了快速反应的空中作战平台,大幅提升其空中偷袭能力和突袭能力,无疑会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日本防卫省原计划在2024年度将F-35B部署到新田原基地,但因机载计算机软件需要修改,美方推迟了飞机交付时间。日本防卫省计划本年度内部署8架F-35B,未来总部署数量将达42架。7日部署的第一批4架战机中,3架从关岛起飞,在美军飞行员操控下抵达该基地,另外1架因机体接受检查而延迟抵达。
图为F-35B舰载机
报道称,对于在新田原基地部署F-35B,当地抗议呼声高涨,原因是战斗机噪音太大。7日,三架F-35B战机抵达基地时,其中1架实施了垂直降落,该战机在空中几乎处于停止状态,缓慢向正下方下降,轰鸣声持续了约2分钟。基地附近的广场聚集了约50人,他们高举“F-35B部署NO!”的标语牌。
防卫省在4月的一次公开说明会上表示,计划每月最多进行约100次训练(其中约40次为夜间训练)。包括悬停在内,垂直降落通常需要约2分钟时间,是普通战斗机降落时长的5倍,噪音水平最高可达130分贝,远高于正常降落情况下的92分贝。
在当地居民的抗议浪潮中,日本依旧部署F-35B,这是因为F-35B拥有强大的隐身能力,难以被雷达探测到,还可实现短距离垂直起降。预计将被部署于海上自卫队正在进行航母化改装的“加贺”号和“出云”号护卫舰上。共同社认为,这种做法与日本《宪法》第九条中不维持战力的规定以及专守防卫方针相冲突,此举还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关切甚至抗议。
一位匿名军事专家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从美国引进F-35B战斗机,意味着其防御策略彻底由防御转变为进攻。F-35B战斗机未来会部署在改造完毕的“加贺”号和“出云”号两艘轻型航母上。“按照日本的计划,每艘航母上搭载21架F-35B,这意味着日本海上自卫队会构建起以‘出云’号和‘加贺’号为核心的两支轻型航母作战编队。”
这位军事专家表示,日本不仅可以在“第一岛链”周边的海域执行进攻任务,也可以在广阔的太平洋区域乃至更遥远的海域执行进攻性作战任务。“此外,利用轻型航母编队作为掩护,日本的水陆机动团可执行夺岛任务。这毫无疑问会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F-35B后拥有了快速反应的空中作战平台,能够适应复杂作战环境。根据这位军事专家介绍,鉴于F-35B短距起飞所需跑道长度非常短,“即便日本率先发动攻击,其航空自卫队的基地遭到火力打击,跑道被炸毁,F-35B仍可利用有限的跑道实施起飞和降落;甚至在一些小型的岛屿上,只要有简易机场,F-35B就可以进行作业。”
“因此,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F-35B后,其空中偷袭能力和突袭能力也大幅提升。日本此前没有隐身战斗机,装备F-35A和F-35B之后,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其势必优先使用这两型隐身战斗机。”这位军事专家表示,因此,美国向日本出口F-35B,也表明美国故意放虎出笼,有意增强日本进攻性的军事能力,让日本在所谓的印太地区配合美军进行联合作战。
与此同时,日媒不断炒作“中国正在日本周边不断强化航母运用能力”。《日本经济新闻》8日报道称,中国拥有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航母,6月穿越“第二岛链”,“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中国航母对日本构成了威胁”。
军事专家张军社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媒体的这种说法是无中生有。一直以来,日本无论是研制或购买包括隐身战机、高超音速导弹,还是潜艇等进攻性武器装备都是打着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旗号,以此为借口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违背专守防卫原则。
2018年末,日本政府修订防卫大纲等文件,决定对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和“加贺”号进行“航母化”改装。改装后可搭载约20架F-35B垂直起降隐身战斗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这也是日本在1945年二战战败投降后第一次拥有舰载战斗机。张军社称,“‘出云’级航母化改造是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寻求实现所谓的‘军事正常化’的重要动作之一。日本研制、采购进攻性武器将恶化地区安全局势,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是对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延伸阅读
日本政府被指已警告日企:若台湾有事 只能靠自己撤离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客嘴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行动比嘴巴更诚实。7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消息报道称,日本政府官员正告知在台经营的日本企业,如果因台海爆发冲突需要撤离员工,各企业将“只能靠自己”。
近期有两家日本大企业从台湾知名百货公司撤资,台湾岛内认为日企此举形同“用脚投票”。国台办日前回应表示,民进党当局持续“以武谋独”“倚外谋独”,必然会影响外资对台湾市场的信心。
报道称,作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之一,上述警告对台湾地区经贸造成冲击。日本政府的警告,凸显了在台海外企业在应对潜在地缘风险时的现实和政治困难。
据两名日本官员称,根据宪法,日本自卫队只有在得到东道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才能部署到海外。他们补充说,中国不太可能批准日本进行此类撤离行动。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台湾没有一个被我们承认的政府,”一名官员称,日本“外交上不承认台湾”。
多名日本外交官和企业高管表示,尽管日本政府从未确认这是其官方立场,但大约三年来,在台企业一直收到来自日本官员的警告,即“如果你们在台湾地区投入大量资产,你们将只能靠自己”。
两名知情人士透露,自2022年以来,几家大型日本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模拟撤离在台员工的演习,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知情人士称,日本官员参加了这些演习,但并非以官方身份。其中一名人士称,双方隐含的理解是,此类撤离行动将由私营部门操作。
一名参与日企撤离计划的人士表示:“这一场景没有任何自卫队或军事支持。”
日本优衣库在台北市的旗舰店(图/台媒)
报道称,此类警告对日本在台湾地区的商业活动产生影响。
一名了解此事的美国官员表示:“这阻碍了投资。美国在台有大量新投资,但日本几乎没有。”
报道提及,来自日本企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此前一直是台湾地区的第三大外资来源,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目前,约有3000家日本企业在台湾地区开展业务,其中三分之一涉及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此外还有零售、批发和餐饮行业。
但数据显示,去年,日企投资暴跌27%,至4.52亿美元,远远低于2022年17亿美元的峰值。
一名日企高管表示,在日本和美国未提供安全保障的情况下,“风险评估几乎让我们对台湾地区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兴趣不大”。
在上述消息报道的不久前,7月11日,《金融时报》曾援引消息称,五角大楼正在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它们将扮演什么角色。据透露,主要推手正是五角大楼“三号人物”、负责政策事务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
图为赫格塞思和科尔比(资料图)
报道称,在五角大楼在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国防官员的会谈中,美国向日澳提出一些老议题,例如说服盟友增加国防开支,但同时提出新要求,即敦促他们对台海冲突做出承诺。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这涉及美日韩共同推进“针对台湾突发事件的具体的作战计划和演习”。该人士指出,但这一要求让日澳代表感到意外,“因为美国本身并未提供无条件的保证”。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美国盟友的代表闻此,“集体表示惊讶”。
“在不知道具体情境或美国自身反应的情况下,很难让盟友就台湾冲突中的具体行动提供明确承诺,”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专家扎克·库珀称,“特朗普自己尚未做出承诺,因此美国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明确承诺是不现实的。”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鸿斌曾刊文指出,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为了共同遏制和抗衡中国,极为高调地加强联手,包括相继禁止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以强化对中国的所谓“威慑。”
对于美日在涉台问题的立场,陈鸿斌在文中表示,从表面上看,美日双方在共同抗衡中国的问题上,似乎是“高度一致的”,双方之间的相关合作也是极为密切、天衣无缝的。但其实这是在瞒天过海,双方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明显,破绽百出。
近年来,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与“台独”势力暗通款曲,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曾回应指出,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谬论,将严重侵蚀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不仅大错特错,而且十分危险。“我们敦促日方重信守诺,审慎处理台湾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改善。”
郭嘉昆回应记者提问(资料图/外交部)
7月16日,有记者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询问:近期有两家日本大企业从台湾知名百货公司撤资。岛内舆论认为,日企作此决定是担忧台海形势持续紧张,对台湾市场期待降低,形同“用脚投票”。对此有何评论?
新闻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民进党当局持续“以武谋独”“倚外谋独”,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升高台海紧张局势,将台湾推向兵凶战危险境,必然会损害台湾经济发展前景,影响外资对台湾市场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