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版“民安手册”被批制造恐慌,张亚中:赖清德正带着台湾之舟全速驶向巨大冰山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在岛内主流民意呼唤两岸交流的大背景下,赖清德当局仍在逆民心而动,不仅大幅增加年度防务预算,而且近日抛出新版“台湾全民安全指引”手册,声称“台当局宣布投降的信息都是假信息”。舆论认为,该手册制造恐慌,比起“备战”,赖清德更应该“避战”。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3日报道,“全民安全指引”由台“国防部”自2022年开始发布,本月13日开放下载的新版为首次更新。新版手册在台“国安会副秘书长”林飞帆监督下进行修订,也是首次提“遇敌应对”,并以中英文对照方式宣示。手册共30多页,其中引言声称,“无论是天灾、疫病、极端气候,还是侵略威胁,我们面对的挑战,从未停歇”。
赖清德讲话画面
手册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平时的准备”“当危机来临时”以及“守护家园”。其中“平时的准备”指导民众制作紧急避难包,以及听见防空警报和海啸警报时该如何应对,并呼吁民众受训成为防灾人员,增加防灾知识和技巧;“当危机来临时”讲解如何自救与互救、面临天灾以及“军事侵略”时该如何应对。
手册第二部分列举了台湾面临的6种“军事威胁样态”,包括所谓“重要基础设施、多数海缆遭破坏,大规模网络瘫痪”“敌国巡航绕台要求登检台湾船只”“敌国在我周边进行实弹操演,或利用军演名义单方面划设禁航区”“敌国无人机出现在台湾上空”“对岸单方面宣布停止两岸交通、商业活动”以及“敌国发动攻击、武装侵略或渗透破坏”。
这次手册特别提到,无论是平时还是危机来临时,“境外敌对势力”都可能利用“错误”的宣传来分化、削弱台湾保护自己的决心,包括通过假账号或在地协力者发布深伪视频、断章取义、散播“阴谋论”等,因此“倘若台湾遭受军事侵略,任何有关战败或政府宣布投降的信息,都是假信息”。
第三部分则介绍台湾民众可以加入民防团队“义警、义交、义消”、所在地区的民防组织(NGO),成为后备军人、替代役备役以及防灾人员,并有台军人才招募中心的联系方式。
这次手册大幅更新的内容,令岛内舆论联系起台“行政院”8月21日通过的2026年度当局总预算。明年年度防务预算编列总额高达9495亿元新台币,占GDP的3.32%,创下历年新高。不仅如此,传闻台“国防部”已向“行政院”提出规模破万亿元新台币、史上金额最庞大的特别预算案“不对称作战及作战韧性特别条例草案”,预计将以7年做跨年期的预算编列,保守估计每年将分配至少1428亿元新台币。赖清德声称,“和平不可能靠让渡主权获得,也不可能靠一纸协议就能达到”,因此要强化军事力量,提高防务预算,同时“要与民主阵营肩并肩站在一起”。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称,避战跟备战都应该兼顾,但现在台湾在避战方面是“0”,备战是“100”,两岸友善交流可以为全民带来经济红利,可是“全面备战”却导致防务预算吃掉经济、社福预算,台湾民众苦哈哈,“避战做得好就不需要这么多国防预算”。
民众党“立委”林国成称,“国防部几乎变成了战争部”,今年的战备预算大幅增加,许多都是在吸纳税人的血,“赖政府应该告诉台湾人民,台湾现在是准备打仗还是独立吗?”他直言应该全力避战。然而,民进党当局天天都在挑衅大陆,太不可取,完全不顾台湾百姓安全,更别提全世界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和平”为宗旨在做事,只有民进党当局是以挑起战端为宗旨。

有岛内网民在社交平台上质疑称,新版手册故意制造战争恐慌。有评论提到,手册以中英文对照方式宣传,其中内容使用的是“台湾”和“Taiwan”字样,“是正式偷换成‘台独’的概念吗?”
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发表文章称,赖清德全面否认“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他本身就是错误的诠释与刻意的扭曲。张亚中表示,当一个地区过度依赖军备时,往往会被拖进军备竞赛的深渊;当一个当局把和平寄托在外部结盟时,往往只能沦为棋子,“台湾在这条路上只会被卷入冲突”。文章称,赖清德以为依靠美国等就能获得保障,却忘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永远凌驾于台湾的安危之上。更令人忧心的是,赖清德的任期要到2028年才结束,他正带着台湾全速驶向一座巨大的冰山,而船上的乘客却没有选择跳船的余地。若不能纠正赖的航向,“在未来3年里,台湾注定会继续被美国玩弄,两岸关系持续冰冻,甚至一步步逼近擦枪走火的危险边缘,迎向那座会毁掉台湾之舟的冰山”。
延伸阅读
台湾被国际会议拒之门外 民进党当局"气急败坏"
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9月9日起在纽约开年度例会,国际民航组织(ICAO)也将于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三年一度的会议,台湾民进党当局均未受邀。气急败坏的台当局又开始上演质疑联大2758号决议的政治表演,被批毫无意义。
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于近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三年一度的会议
已多次被拒绝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9日报道,台“外交部常务次长”葛葆萱当天声称,今年延续往年请“邦交国”为台发声的做法,宣传重点在于反对大陆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与一个中国原则进行联结。报道称,民进党当局规划了所谓三个重点:一是宣传联大第2758号决议“已对台海现状及印太区域之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应予正视;二是联大第2758号决议并未排除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三是联合国应停止“错误援引”联大第2758号决议。葛葆萱称,将请“友邦”代表为台联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在23日至27日及29日举行的联大总辩论中发声。
台“交通部常务次长”林国显声称,由台湾民航局管理的台北飞航情报区是ICAO全球300多个飞航情报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位处东北亚与东南亚空中交通要冲,扮演着维系区域航空安全的关键角色,“台湾参与ICAO将让此区域合作更加完善”。针对ICAO大会,林国显提出所谓“三大做法”,包括提前接触沟通、团队先行赴ICAO、与各方代表进行接触与说明。
对于这样的做法,岛内并不买账。针对有“台独”分子煽动“推动台湾名义入联”,国民党“立委”徐巧芯9日在脸书发文抗议称,这是错误论述,她不能接受,决定取消11日访美行程表示抗议。徐巧芯说,支持台方参与更多国际组织,但绝对不是偷渡“台独”主张,“我也不可能为此背书”。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拒绝台方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此前,民进党当局还发动了“邦交国”为其发声,以金钱等为诱饵,意图让台湾当局以“观察员”的名义混进国际刑警组织,但遭到国际刑警组织拒绝。国际刑警组织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规模仅次于联合国的全球第二大国际组织和全球最大的警察组织,共有190多个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国际刑警组织中的唯一合法代表。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
企图扭曲联大决议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并成为其成员,是民进党当局凸显台湾所谓国际地位、争取国际曝光度,将“台独”活动推向国际化的一大途径。赖清德上台后,把矛头指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企图对其进行歪曲。台湾《旺报》称,一段时间以来,两岸针对联大第2758号决议文的解释展开激烈交锋,国台办4月下旬在官方微信号发布2758号决议的“系列答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在联合国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情况下的政权更替”。
今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所谓“台湾国际团结法案”和“台湾保证落实法案”。其中,“台湾国际团结法案”来自2020年的“台北法案”,声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仅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未涉及台湾在联合国及相关组织中的代表权问题,也未对台湾主权或两岸关系做出表述”。6月,赖清德在“团结十讲”的第一讲中声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仅涉及联合国席次代表问题,并没有牵涉台湾”,而“国家组成四要素是人民、土地、政府、主权,没包括是否为联合国会员”,“所以中国不可以根据联合国2758号决议文声称中国拥有台湾”。
国民党前“立委”蔡正元反驳道,赖清德的说法完全错误。联大第2758号决议主文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而且联大先动用表决否定了两个修正案:一是“两个中国”修正案,二是“一中一台”修正案,即否定“台湾是主权国家”的提案,因此“赖清德说‘2758号决议不涉及台湾’,是讲错了”。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此前痛批赖清德扭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挑战国际法权威;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继续兜售“两岸互不隶属”谬论,割裂两岸法理历史联结,伤害两岸同胞民族情感,完全是数典忘祖、背弃民族。她警告说,“但凡违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搞倒行逆施,注定遭到失败;挑战国家领土主权搞‘台独’分裂,只是绝路一条”。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
“势必继续受挫”
前台北驻海地代表徐勉生10日撰文称,联大2758号决议是基于一个中国的概念而来,决议文字中只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出现“台湾”,显示联合国不承认“两个中国”,也认定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具备国家地位。在联合国体系中,“台湾是中国的一省”是不可动摇的定论。徐勉生认为,民进党当局想要为台湾争取“国家地位”,首先要促使世界各国普遍给予台湾“外交承认”。但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183个邦交国,连最支持民进党当局的美国都不敢给予台湾“外交承认”,更遑论其他国家。因此,民进党当局“近年炒作联大第2758号决议,其实是毫无胜算,是没有实质意义之举”。文章称,民进党当局挑战联大第2758号决议,目的是为“一中一台”找法理依据。但如何解释以及运用此决议,并不是民进党当局说了算,而是联合国大会说了算。民进党当局每年动员“邦交国”向联大提案,却屡遭联合国拒绝列入议程,“挑战2758号决议毫无胜算已经昭然若揭”。
还有分析称,从国际法以及国际组织处理台湾参与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台湾只能在接受一中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两岸协商并遵照国际组织法律章程,才能在参与有关国际组织活动事项上得到妥善安排。民进党当局若继续秉持“台独”立场,妄图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彰显台湾所谓的“独立地位”,势必会继续受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