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苍山走失男童不幸遇难,找到处距离走失处直线距离约1公里;百余名志愿者搜救步行路径达1083公里,父亲在微信群发声感谢志愿者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赵琼
近期,一名8岁自闭症男童参加户外独立营进入苍山失联引关注。
8月13日21时许,大理市“8·9”搜救工作组发布通报——走失8岁男童找到:已无生命体征。此外,据封面新闻报道,男童被找到的地点清碧溪上游,距离走失处直线距离1公里左右。
通报全文如下:
2025年8月9日,一名8岁男童在大理镇阳和茶厂附近走失。大理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应急、林草“苍山卫士”、大理蓝天救援队、大理山地救援队等救援队伍及干部群众、志愿者全力持续开展搜救工作。
2025年8月13日17时许,救援人员在大理镇清碧溪北侧山涧发现走失男童,已无生命体征。经现场勘验和综合调查,排除外力损伤致死,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我们对孩子的离去深感痛心,向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同时感谢社会各界在搜救过程中给予的关注与支持。
相关后续工作正在开展中。
“每一位一线志愿者,你们超英雄”

8月13日,所有救援志愿者被通知18时前撤下山
当晚,记者从志愿者处了解到,当日18点前,志愿者已经全部下撤,搜救由警方和消防人员接手。19时许,救援群内不断有消息弹出,“每一位一线志愿者,你们超英雄”“大理的英雄们辛苦了”“向辛苦付出的组织者致敬!向无私付出的志愿者致敬!”记者注意到,走失男童王一凯的父亲也在群内发声,“各位好,我是一凯爸爸,这几天大家辛苦了,我代一凯谢谢各位。”19时50分至20时许,相关搜救志愿者群解散。
救援群内,王一凯爸爸发声感谢
回忆五天的救援,志愿者黎可可感慨:“整个救援过程非常有序和团结——志愿者自发一批一批地冒着大雨去搜救;物资组需要东西,一分钟后接龙购买就能达到上百个,都是大家自发购买。”
黎可可晒出的一张8月13日最后合并路线图显示,绿色的轨迹图几乎遍及苍山景区,步行数据已达1083.88km,累计爬升近5万米。“这张路线合并图是实时的,每一队有负责人负责发布搜索过的路线,后勤组负责合并分发,而不能去一线的自发打印寻人启事在各个区域张贴。”黎可可说。
8月13日搜救队最终合并路线图
“帮忙的志愿者可能超过千人了,每天自发来的很多。”黎可可说。
有人捐物资上山,还有“妈妈团”加入搜救队
志愿者阿静也有类似的感受。“80后”阿静是一名生活在大理的旅居者,事发后第一时间加入救援小组。“我本身对登山和户外运动比较了解,当时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后,我们就开始询问详细情况。”阿静透露,由于苍山比较复杂,机构带队老师走的还是“野路”,为搜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阿静说,“很多好心人自发上山,他们哪怕穿着一次性雨衣,拿着木棍也要上山。”让阿静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女生很多妈妈们在大雨天也加入了搜救队伍。
热心人士将物资送上山
在社交平台上,阿静每天将搜救的重要信息向外公布,同时也会及时发布招募需求和物资需求。苍山的网络不稳定,阿静带着移动WI-FI去现场。在这些帖子下面,很多不在大理的热心人士也加入志愿团队,为救援提供帮助。“很多人通过社交平台,也参与管理物资,甚至一些技术的联系,也是广大网友私信我,我们再传递给救援组。”阿静说。
8月11日,阿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则招募20名有专业户外经验的志愿者的信息,很快评论区就有热心网友说已将20把镰刀送上山。
网友“礼明月”是参与救援志愿者之一,他将每日的救援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他写道,“8月12日搜救仍在继续,下暴雨了,山路不好走,需要开荒,志愿者也越来越多。”
在这些搜救视频中,志愿者们穿着一次性雨衣在林间搜索,一边呼喊王一凯的名字,穿梭在林间,踩过泥泞的山地,在救援路途中,有志愿者将画有卡通图案木牌挂在丛林当中。
志愿者在山林处挂置卡通木牌提醒
8月13日,大理市“8·9”搜救工作组发布视频显示,8月12日8时集结大理市组织消防救援25人、苍山卫士35人、应急大队10人、森林消防24人、蓝天救援队16人、山地救援队16人、医生3人、搜救犬2头、发动志愿者240人进山开展搜救行动。400余人分成15个小组,从小孩最后一张照片出现位置至走失位置,从南往北间隔10米左右排成一条线往山下拉网式搜索救援,而连绵不绝的山雨、茂密的植被草丛都为搜救王一凯增加了难度。
(来源:江南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