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1秒爆料合集!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原标题: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原创 白玉京 底线思维 上海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航空航天评论员

今天的侦察卫星,早已不是“看不见”的问题,而是“看见了也不一定告诉你”的问题。

商用遥感卫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军用侦察技术的“简化版”。对比中国和美国最先进的商业遥感卫星,不只是看谁拍得更清楚,也能看出两国在怎么用卫星、怎么建系统上的不同思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

美国卫星去年拍的中国航母,相当高清

几年前,中国“吉林一号”拍的美国航母图,让人记忆犹新

2025年5月,日本DESI 2025防务与安全展上,美国Maxar公司展出了一张其旗下“世景军团”(WorldView Legion)星座于去年8月拍摄的高清遥感图像。图中,中国福建舰甲板上的舰载机模型纤毫毕现,歼-35、空警-600、歼-15等类型轮廓清晰可辨,连拦阻索与甲板画线都毫无模糊。那一刻,连资深军迷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民用遥感卫星,拍出了接近间谍卫星水准的震撼效果。

“吉林一号”也曾拍摄过美国航母,相对而言,图像颗粒感强、细节模糊,两张图并列之下,给人一种强烈技术反差的错觉,注意是错觉。

值得说明的是,这张由长光卫星发布的美国诺福克军港图像,并非最新数据,拍摄时间约为2021年,与上述美国卫星图存在时间与设备代差,两者并非严格对等的技术同期对比。

然而,将这两张图像并列,仍具有极强的象征性意义:它不仅凸显了中美在商业遥感技术层面的代际差异,也间接呈现了两国在遥感系统建设思路、公开策略与用途定位上的不同选择。

所以震撼之余,更值得追问的不是“差距多大”,而是“这真的是一场公平的同类对比吗?”

“世景军团”代表的是少而精、高而贵的精英体系;吉林一号代表的是多而频、广而快的密集体系。这不只是图像清晰度的胜负,而是遥感体系背后战略哲学与资源配置模型的差异。

我们真正要分析的不是这两张图像各自看见了什么,而是它们为何看这里、由谁调度、服务何种目的、构建何种秩序。

美国Maxar公司拿去年拍的中国卫星图,到今年的日本展会上刷存在感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分辨率的尽头

2024年升空的“世景军团”,是美国Maxar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列。它不是军方项目,却几乎具备军用侦察卫星的核心素质:光学分辨率优于30厘米,轨道高度仅500公里,具备姿态快速机动能力和镜头侧摆成像功能。对全球任何一个目标,只要排入调度序列,就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取近似战场照片级的成像数据。

这正是震撼航母图诞生的技术背景:“世景军团”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轨道面随地球绕日公转而缓慢进动,使其每天以固定光照角度飞越同一地区。它无需频繁变轨,只需调整姿态、摇摆镜头,就能对侧向数十公里内的目标实施成像,最大偏摆角度可达30度。在军事意义层面,这意味着无需提前预定拍摄窗口,就能对突发目标迅速“甩头拍照”。

但“世景军团”并非看遍全球的全知之眼。它的成像幅宽仅十余公里,远不足以扫街式覆盖大范围区域;也无法实现全天候观测,因为受限于轨道时机与气象条件。其所谓的全球每日15次访问,实质上依赖6颗星协同调度、高精姿态控制与重访窗口压缩的复合调优,而非全天候、实时覆盖。

这是光学遥感的宿命性限制:你想看得清楚,就注定看得少、看得慢、看得贵。

Maxar公司的主要客户是美国政府

在这种物理约束下,“世景军团”扮演的是“空中狙击手”角色。它拍不完所有战场,但能拍清每一个想要看的关键细节。也正因此,它的商业用户绝不仅限于谷歌地图和地理测绘公司。事实上,“世景”系列的最大客户从未变过——美国政府,尤其是情报系统与国防部。

Maxar公司与美国国家侦察局(NRO)之间长期保持密切合作,“世景”系列在战时的图像调度优先级始终高于商业用途。在乌克兰战争中,“世景”图像多次提供对俄军部署的实时监控与战场态势分析支持。表面上是商业卫星,实质上是可随时征召的准军用资源。

但若要追问极限——什么是真正的“神之镜头”?

答案自然不在Maxar手中,而在美国国家侦察局、中央情报局与五角大楼军火库中。KH-11(Keyhole-11),这颗被称作“太空U-2侦察机”的重型军用卫星,自上世纪70年代服役至今,体重超过10吨,使用与哈勃太空望远镜近似的大口径反射镜,传言其分辨率可达10厘米甚至更高,曾被广泛用于战略目标识别、核武器装置监测与航母建造状态追踪。

根据外媒报道,从中国“高分三号”“实践十八号”等公开平台看,中国亦已部署多颗重型遥感卫星。其光学与雷达能力或许尚未达到KH-11的极致,但也具备对地高精度成像与多谱段感知的战略能力。这些卫星体积在2——4吨级,所拍摄的图像不会出现在百度地图或微博热搜上。

这便是分辨率链条的两个极端:一端是民用“鹰眼”,服务地图、电力、地质、媒体与战争边缘的监控;另一端是军用“神眼”,隐藏在保密轨道、加密链路和决策通道之后,从不为公众所知。

而“世景军团”正好站在两者之间——看得比大多数人都清楚,但从不告诉你它到底能看多清楚。

“吉林一号”卫星的个头比美国WorldView小得多,量大价格便宜,适合构成星座

不卷什么极限分辨率

如果说WorldView追求的是“每一帧封神”,“吉林一号”的设计逻辑则是“每一小时都有新图”。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

“吉林一号”可不是一颗卫星,而是一个快速迭代的星座系统。目标是组建由300颗卫星组成的全天候、全覆盖、多用途对地观测体系。这一体系最核心的特征,不是单颗星的成像清晰度,而是对区域的持续观测能力。

它不强调单星分辨率的极限,而是通过多轨面多倾角布设,构建起全域覆盖、小时级重访、分钟级响应的成像能力网络。它的优势是密集、实时、任务调度灵活:一艘舰艇不是被“定点拍照”,而是在整个移动过程中被“持续围观”,从出港到编队、从靠泊到离港,图像节奏像信息流,而不是照片墙。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相比WorldView Legion单星0.3米级分辨率,“吉林一号”的主力视频星和高分星大多处于50–100厘米之间,部分优于50厘米。乍一看不如美方震撼,实际上却完成了系统工程换道超车:不是把图拍得最清,而是把图拍得最多、最快、最实时。

“吉林一号”构建了多轨面、多倾角的星座布局,从轨道高度、倾角、飞行相位三个维度进行差分布设,实现任意区域每天高达30——40次的重访频率。对比WorldView一颗星,每天能观测几次目标区域,“吉林一号”星座以量取胜,做到了准实时响应、滚动监测和区域覆盖冗余。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战术级战场或者战略海域(如黄海、台海南部、边境高原),中国可以用一套多星多角度分时成像的方法,获得与高分辨率静态图像不同的另一种价值——动态监控、异常预警与全域趋势识别。

长光卫星的官网,信息量很大,卫星种类非常齐全,可不是光有高分卫星

再看目标市场与任务适配。“吉林一号”不仅为政府提供边防、海监、应急、灾害、环保等服务,也向产业开放遥感接口,提供农业生长监测、城市规划、物流调度、能源巡检等数据源,织出一张国家运行地图。

在系统博弈上,中国没有去卷什么极限分辨率,而是强调卫星快速迭代:“吉林一号”卫星已迭代至多个改进型号,性能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小,价格也会更加便宜。你可以说“吉林一号”拍得没WorldView清楚,但无法否认它一天可以看你十几次,覆盖你的每一寸地皮。

这是光学遥感的另一种极致,不在于分辨率的技术上限,而在于整个系统的时间密度、空间冗余和应用下沉能力。

谁更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系哲学的不同。

“吉林一号”04A卫星非常小巧,性能一点也不弱

中国式谦虚

尽管美国的WorldView Legion和中国的吉林一号都能拍到对方的航母,但严格来说,这根本不是同一条赛道。

如果说KH系列军用侦察卫星是重量级选手,那么WorldView Legion属于中量级选手,新一代平台将整星质量从上一代的2.8吨压缩到700千克左右,单颗造价也从8亿美元降到约1亿美元。而“吉林一号”则属于超轻量级选手,平台从数百千克一路降至几十千克,单价据说已从数千万元降至数十万元。量大,便宜,管饱,这本身就是超级工业大国工业能力的体现。

而在遥感这个特殊领域,家人们要理解中国式谦虚:官网标出的,是你能看到的极限,不一定是它真正能达到的上限。

📸 谭平山记者 范长江 摄
刘玥大战28公分黑人一场引发热议的跨国对决背后故事不知道是否有媒体如同拍摄到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促膝而谈一般,拍摄到美俄领导人的身体语言!文|海上客“一对一!”当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说出美俄总统预期于8月15日会晤的形式时,并不令人吃惊!海叔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4月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央促膝而谈。
商用遥感卫星互拍航母,为何美国清楚中国有点糊?图片
🔇 新闻国产做受麻豆原神高新发展收购失败股价近日,贵州安顺市镇宁县一名1岁10个月的男孩在家门口失踪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关注。8月19日,男孩的母亲张女士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儿子邹德凯是8月13日失踪的,当时她在村里一家办酒席的村民家帮忙,孩子随爷爷回家后,爷爷因天热在沙发上睡了一小会儿,孩子便不见了。目前,孩子仍未找到,她心里也很着急。19日上午,当地村干部及派出所、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证实,已开展地毯式搜索,孩子暂未找到,目前仍在寻找。
📸 吕显祖记者 马建国 摄
揭密“淫乱之家”-一场关于道德与欲望的斗争毛丽觉得,过去的几年,工作是靠“熬”过来的——连轴转的大小活动和会议、每天要在App上签到并转发文章,以及制作各类没有创造性的文本材料后,还要面对冗长的汇报审核程序……作为沿海某市一所高校的在编教师,入职五年来,毛丽发现,“30%的工作时间,会陷入无意义的形式主义中”。毛丽的感受并非孤例——这是困扰基层干部许久的“形式主义”问题,也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整治的问题。
女生喊疼,男生却越玩越投入——一场APP游戏背后的心8月18日,特朗普未关麦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贴耳说悄悄话被曝光后,马克龙在采访中回应。马克龙表示,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对所有人来说都将是好消息。他称,特朗普确实对自己能达成这项协议的能力非常自信。当日特朗普在白宫与欧洲领导人举行多边会谈。特朗普与马克龙在会谈开始前贴耳交流,特朗普称他相信普京“想为我达成协议”。
黑土触摸模拟器下载v2.4.5-黑土触摸模拟器是一款专ap俄乌冲突向何处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的国际格局到底如何演进,从美俄峰会、美乌峰会,似乎能读出一些……主笔 |姜浩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赴白宫,于当地时间8月18日下午见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是他在特朗普再次担任美国总统以后,第三次与特朗普会见。比起今年2月首进白宫,换来被特朗普赶出,以及4月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参加教皇葬礼时一对一会晤来,似乎此次美乌总统会晤,变得更像是一场正式的外交活动。但毫无疑问,此次美乌总统会晤,双方仍旧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无论是如何解决俄乌冲突,还是乌克兰未来是否能够加入北约、加入欧盟,特朗普给出的答案一如既往,泽连斯基的无奈写在脸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