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6秒带你回顾!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物,高度抛光,光亮如镜?

图为上博展示的良渚文物

近日,有游客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时,对良渚文化时期的一件文物:良渚大石凿的工艺高度,表示很难置信。

游客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

良渚年代的石凿,看这边棱、这平面,即使是现代机床加工,也不过如此,先民的智慧和工艺逆天了。

尽管是考古发掘,尽管是国家顶级博物馆……埋了5000年,没有腐蚀风化?特殊材质啊?外星人科技吗?

求朋友圈高人答疑解惑,上海博物馆你是认真的吗?

有游客质疑该文物“太精致”

橙柿记者了解到,游客质疑的这件文物,是1987年,青浦福泉山高台墓地109号墓出土的一件良渚时代的器物。

资料显示,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80年代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尤为珍贵,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达2800余件。

有象征神权的神人兽面纹玉琮、玉璧,象征王权的玉钺权杖和各类精美的玉质装饰品。

游客质疑的文物介绍

橙柿记者注意到,对于上博这件展品良渚大石凿,也有其他网友对其制造工艺水平的精细表示难以置信。

“埋了5000年,没有腐蚀风化。”

“可能不是本地东西,如果是生产工具,不可能做到这么精致。材质和埃及文物萨布圆盘很像,非常精致。”

不过,对于质疑的声音,有更多网友站出来科普良渚文化。

“良渚玉器的水平很高的,把玉料切割平整只是第一步而已,可不可以质疑一点真正厉害的技术呢?”

“从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璧切面工艺水平来说,其实也不难。石器时代已经有线切割和面切割方式,而且抛光技术也挺熟练的了,并不是达不到。”

“良渚加工玉石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看良渚的玉琮王就知道,当时磨制技术很发达。”

围绕这件良渚文物的真假,网上争论蛮热烈。有网友建议质疑者多去了解良渚文化,“认真看的话,上博应该还能参观到良渚时期的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等,这些玉石器的打磨都相当平整,有兴趣的话,还是去了解一下良渚文化。”

质疑的声音,同样也引起上海博物馆的关注。

图为相关出土介绍

随后,橙柿记者以市民游客身份,通过上海12345向上海博物馆做了建议,希望馆方对这件展品,面向公众做一些科普。

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复称,已经收到,非常感谢这个建议。

工作人员介绍,良渚大石凿这一类文物,不只是在上海这边出土,在江浙沪皖等各个地区,同一时代它的工艺水平都已经很高了,这个石器的出土量其实很多。

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可以看一下出版过的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里面对于该文物的出土位置,出土墓葬地点,包括它的工艺,都有很详细的描述。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实际上这件展品,在馆里面已经存了几十年了,也是一件比较有名的展品。

这一件文物,不论是这个出土年代,还是它的位置,都是很明确的。

橙柿记者也查阅到这件良渚大石凿的出土介绍——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第三章遗迹与遗物中”介绍,这件良渚大石凿“高度抛光,光亮如镜”,标本编号为M109:16,材质是霏细岩。

1987年在青浦福泉山高台墓地的109号墓出土,是各类石凿中形体较大的一件。

经打磨抛光,平整光滑……轮廓线条笔直,给人以挺拔俊秀之感。

凿狭长,适宜打凿较深的孔眼,是营造大型木构建筑的工具。

此件石凿制作精良,无使用痕迹,应属于礼仪用器。

图为《福泉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内页

橙柿记者就此请教了多位良渚文化研究的学者教授,有专家向橙柿记者表示,“良渚时期出现这样的高级东西,并不奇怪,制造工艺其实符合当时的技术能力。”

专家称,类似器物在良渚时期有很多的,甚至年代更早的东山村崧泽大墓中也有发现。

当时,这些器具已经蜕变为非实用器,应该是礼器。

专家指出良渚时期连工艺繁复惊人的玉琮都能做

还有专家向橙柿记者介绍,良渚时期连工艺繁复惊人的玉琮都能做,制作大石凿这种石器,还不是轻轻松松嘛?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面世,发现了一件玉琮,天圆地方、分量奇重,足足13斤。

深埋了数千年后,考古人王明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和队员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第一次与它面对面。

两人无比震撼:这是一件大玉琮,外方内圆,神人兽面的“神徽”很“迷你”,比一枚邮票略大。

后来,为验证它的制造难度,央视请来大咖级的玉器雕刻师刘忠山,来现场演示。

良渚反山遗址发现的玉琮

所用的雕刻工具,是5000年前良渚工匠所采用的燧石。

邮票大的原始神徽图案,为降低技术难度,放大了足足三倍。

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好难好难,过程中,稍微操作不好就跑刀。

无数次重复后,刘忠山放弃了,他感慨说,用良渚人的方式,雕刻这么小的神徽,目前来说,他办不到。

放大了足足三倍的原始神徽图案

5000年前,生产力非常低下,那么,良渚人是怎么做到的?

玉琮上的神人兽面,整张脸仅比一枚小小的邮票略大点。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它类似饕餮的兽面纹饰,有一双大眼睛,神秘而诧异地盯着你,让人不知所措。

用放大镜看,上面还暗藏着隐秘:一毫米内,良渚人居然能刻上六条纹路。

请想象一下,在5000年前那个年代,没有放大镜、画笔、纸张、电钻和机床,全靠手工。

制作一条直线,要不停一段一段慢慢刻画,凑成一条直线。还要在一毫米内,刻上六条直线,细如发丝。

掌握这种技艺的,是那个年代的良渚“高级工程师”。

图为技艺的相关文字说明

5000年前,良渚人对各种石头的习性,已经了如指掌。

比如,良渚人发现,燧石的硬度(7度),要比玉料硬度(6-6.5度)高。

于是,良渚人把燧石打磨尖锐,根据自己的浪漫想象,用短暂的一生,去完成一件事:在玉料上“作”画。

除了雕刻用的燧石,良渚人还发现了解玉砂。

考古人员在观察玉器

这是比玉料硬度高的矿物,把它磨成粉,像是一种水沙,和河边溪边的那种细沙一样。

玉的硬度很高,连后世的青铜器和铁器,都刻不出花纹来。

良渚人用解玉砂,来打磨一块块玉料,这叫琢玉,而不是叫刻玉,琢磨和雕刻是两个概念。

良渚人用绳索或藤条做双向、旋转运动示意图

但仅仅有解玉砂还不够,良渚人还从山野间采来树皮和藤蔓,编织成绳索或藤条。

让水流合着解玉砂,一点点滴落,再用绳索或藤条做双向、旋转运动。

这样,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良渚玉器,就这样完美琢磨出来。

图为展示的良渚玉器

5000年前,良渚人真正把“以柔克刚”的理论,发挥到极致。

在今人的印象里,良渚人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但千万不要低估了良渚人的技术水平,英国剑桥考古学教授伦福儒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界过去远远低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程度。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程潇龙

编辑 潘俐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 杨勇记者 冷德友 摄
一款免费的强女角色乳液模拟器-提供逼真的游戏体验_利玛攻极目新闻记者 胡秀文一顿水饺要吃200个,下馆子一餐要花1000元,买菜得用扁担挑,猪肉直接买半扇。暑假快过完了,火爆全网的有16个外甥的“宇宙舅舅”龚先生依然忙着买菜做饭。“有几个外甥回家了,今天送另外几个回家。”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图片
🚻 粉色abb苏州晶体有限公司携手科技创新开启晶体的新纪(原标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很真诚,至于美国嘛……")► 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当地时间周一(22日),在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前夕,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纽约参加了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CFR)举办的活动。谈及对华关系时,他将中国形容为“由工程师治理的国家”,同时特别赞赏中方在气候政策上“极具诚意且积极投入”。
📸 何光宗记者 郑义 摄
⊙﹏⊙⊙△⊙⊙▽⊙o(''')o()()(〝)(∩_∩ 拔萝卜打牌不盖牌怎么办教你几招轻松应对游戏中的尴尬局面(原标题:九三阅兵 具体安排来了)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盛装以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在9月3日举行。大会包括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组织首都天安门阅兵,是国家重大纪念日阅兵的制度化安排,是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阅兵活动有怎样的具体安排?
👨🏻‍⚕ 国内自拍2020据国家医保局9月29日消息,大数据时代,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难逃“数据慧眼”。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国家医保局精准查处多起异常数据典型案例,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医保数据对监管的赋能作用持续凸显。
〓刹〓奇遇 鞠婧祎ai智能人脸替换造梦颠覆传统娱乐的中美这边的谈判刚刚取得成果,印度那边立刻按捺不住了,一改此前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和特朗普进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交流。在西班牙马德里,中美代表连谈两天并公布了谈判成果,表示双方在多个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释放出“斗而不破”的信号;紧接着,那边美国和印度突然热络起来,特朗普终于打通了莫迪的电话(此前据说莫迪曾4次拒接特朗普电话),双方相谈甚欢,特朗普还祝朋友莫迪生日快乐,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也重启了,仿佛此前美印之间的不愉快,只是一场“幻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