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傻眼:俄罗斯石脑油最大买家,居然是台湾

文 观察者网 陈思佳
俄乌冲突爆发后,台湾当局立即蹭起了热点,跟风“制裁”俄罗斯。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台湾地区反而从俄罗斯购买了更多石油产品。据英国《卫报》10月1日报道,中国台湾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俄罗斯石脑油买家,自2022年2月以来进口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石脑油。
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与台湾“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等环保组织1日举行记者会,发布一份台湾地区购买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台湾地区进口了价值13亿美元的俄罗斯石脑油,进口量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了44%,月均进口量达到2022年平均水平的近6倍。
石脑油是一种原油产品,用于制造半导体行业所需的化学品,而半导体产业是台湾经济的支柱。报告估计,2022年2月以来,台湾地区进口约680万吨俄罗斯石脑油,价值49亿美元,等同于俄罗斯石脑油出口总额的20%。
报告特别点名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称该公司是岛内最主要的石脑油买家,其对俄罗斯石脑油的依赖从俄乌冲突前的9%提高到2025年上半年的90%,使得台湾地区的石脑油进口量大幅提高。
此外,报告提到,台湾地区从俄罗斯购买的煤炭数量显著减少,2025年上半年的进口量较2024年同期降低67%。不过,岛内一些私营企业依然在购买俄罗斯煤炭,2025年上半年的月均支出为4100万美元。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石油码头
这一发现让西方媒体傻眼,《卫报》称,俄罗斯部分收入来自能源出口,这相当于台湾地区为俄罗斯维持“特别军事行动”提供了数十亿美元。尽管台湾当局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措施,但能源依赖进口的台湾地区并没有对俄罗斯的能源产品施加限制。
对于这份报告,台塑石化1日回应称,根据公司内部数据,2024年俄罗斯石脑油进口占比约为60%,2025年迄今约为85%,并非报告所提到的90%。如果计入自产石脑油,实际占比分别为35%和48%。该公司表示,所有石脑油均以公开招标采购,没有限定来源,但要求卖方遵守国际制裁和相关规范。
台塑石化称,受近两年的国际市场形势影响,投标供应商大多提供俄罗斯石脑油,致使该来源占比相对提高,“这是市场条件下的结果,不是公司刻意调整采购策略所致。”声明还强调,该公司没有使用俄罗斯原油,销往美欧的相关产品不涉及俄罗斯原油成分。
美国彭博社指出,早在去年10月,台湾地区就曾进口过创纪录数量的俄罗斯石脑油。原油分析师当时认为,俄罗斯乌斯季卢加炼油厂在2024年8月中旬启动了第三台凝析油分离器,是推动俄罗斯对台湾地区石脑油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约瑟夫·韦伯斯特(Joseph Webster)认为,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台湾当局购买石脑油产生的收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环境权保障基金会”主任孙兴瑄声称,台湾当局不能忽视依赖俄罗斯化石燃料带来的风险,因为这可能损害台湾当局在所谓“盟友”中的信誉。
另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数据不应被“过分解读”。美国智库新欧亚战略重心的外交政策负责人约翰·洛夫(John Lough)称:“这看起来像是台湾石化行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台湾当局随即蹭起了热点,跟风宣布参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扩大对俄罗斯的出口管制。
俄罗斯在2022年3月批准“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包含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英国等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也在名单中。

对于台湾当局跟风“制裁”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台湾当局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蹭热点、博眼球、刷存在,这种伎俩不会得逞。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表示,民进党当局借乌克兰问题刷存在、蹭热点,完全是乘人之危、意在谋“独”。他们借政治操弄煽动对抗、制造敌意的图谋不会得逞。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北约建"无人机墙"彻底激怒俄罗斯 俄方强硬回应
9月27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多国以及北约、乌克兰代表近日召开会议,同意在欧盟与乌克兰、俄罗斯的边界打造“无人机墙”。北约同时称,将强化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存在。
俄罗斯方面强硬回应,称“欧洲从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俄方将“坚决回应”对俄侵略。
专家解读,俄欧围绕无人机事件的对峙持续升级,引发外界对北约欧洲国家与俄罗斯发生正面交锋、导致俄乌冲突进一步外溢的担忧,加之美国特朗普政府立场近期出现反复,俄乌局势短期内难以从“冲突”转向“调解”轨道。
欧洲作何考量
丹麦国防部27日称,26日夜间至27日丹麦多处国防设施附近发现无人机。北约发表声明说,为应对无人机“入侵”丹麦,将强化在波罗的海地区军事存在。德国官员同日表示,德国部分地区无人机活动有所增加,德国将采取防卫措施。
针对持续发酵的无人机事件,欧盟负责防务的高级官员库比柳斯26日与波兰、丹麦、保加利亚、立陶宛等欧盟国家防长及乌克兰、北约代表召开视频会议,与会方同意在欧盟与乌克兰、俄罗斯边界打造“无人机墙”。
库比柳斯说,“无人机墙”将具备先进侦察、追踪和拦截功能,并作为欧盟东翼监测机制的一部分,“具体概念和技术路线图”将随后敲定。与会的乌克兰防长杰尼斯·什梅加尔表示,乌方愿意参与打造“无人机墙”。
据新华社援引《政治报·欧洲版》网站报道称,欧盟建立“无人机墙”的想法最早于2024年提出。本月波兰遭大批无人机“入侵”后,这一想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欧洲媒体指出,无人机事件进一步凸显欧盟和北约防御体系一大“致命弱点”,即在俄乌战场愈演愈烈的低成本、高机动性无人机战面前,欧洲现有防空体系成本高且效率低。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无人机墙”的威慑效果有限,目前更重要的应是加强欧洲及北约战略层面协调。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德米特里·斯特凡诺维奇说,欧洲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如何部署雷达、谁出资、谁负责等问题,“无人机墙”短时间恐难以建成。

图为北约旗帜 资料图
俄将“坚决回应”
针对欧盟和北约有关无人机事件的指控,俄方多次否认,同时警告“无人机墙”计划将加剧地区紧张氛围,俄方将“坚决回应”任何对俄侵略行径。
俄外长拉夫罗夫27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阶段发言时说,一些国家明里暗里指控俄罗斯计划袭击北约和欧盟国家,俄总统普京一再揭穿这类挑衅行为。俄罗斯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意图。
不少美国和欧洲分析人士认为,俄方的无人机行动是有意为之,一方面试探欧洲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迫使欧洲防卫资源从支持乌克兰转向应对自身安全威胁。
但俄方指出,“无人机事件”是欧盟和北约蓄意反俄的手段,试图通过煽动紧张情绪、渲染俄罗斯威胁,为增加军事开支、加大对俄施压找理由。
俄外交部欧洲事务司司长马斯连尼科夫说,欧盟希望利用由无人机一事引发的“歇斯底里情绪”,给欧盟增加军事开支找借口。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奇若夫说,欧方从未就无人机事件尝试向俄方了解情况。
马斯连尼科夫警告,欧盟“无人机墙”计划将加剧地区军事和政治紧张气氛。
俄罗斯《国防》杂志主编伊戈尔·科罗琴科说,“无人机墙”作为军事基础设施既可用于防御也可用于进攻,该计划将使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前所未有地”接近俄边境。
据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上援引匈牙利媒体的调查称,乌克兰意图借无人机事件挑起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这背后可能是北约“鹰派”。如果这一切得到证实,“欧洲从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
大规模打击乌军工企业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8日发布通报称,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俄军使用高精度远程空基和海基武器以及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军用机场基础设施实施了大规模打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方将继续对俄罗斯进行反击。
俄国防部的通报还显示,俄军打击了乌军无人艇和远程无人机组装及储存地,还有147个地区的乌克兰武装部队和外国雇佣兵的临时部署点。通报说,所有指定目标均被击中,俄方打击目的达成。
泽连斯基2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27日晚至28日上午,俄军使用近500架无人机和40余枚导弹对乌克兰实施超过12个小时的空袭,目前袭击已造成4人死亡,另有至少40人受伤。
泽连斯基说,俄军此次空袭的主要方向是乌首都基辅和基辅州。此外,扎波罗热州、赫梅利尼茨基州、苏梅州、尼古拉耶夫州、切尔尼戈夫州、敖德萨州也遭到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