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施压下,冯德莱恩态度变了,欧盟对华抛出20项调查!
你们知道吗?就在特朗普发话后,欧盟突然对中国亮出了"20条通牒",准备全面升级贸易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改往日态度,计划对中国钢铁加征50%关税,还要启动20项反倾销调查。
欧盟突然对中国亮出了"20条通牒"
那么问题来了:欧盟为什么突然转向?这20条通牒到底有多狠?中欧贸易战会不会全面爆发?今天咱们就一口气扒光这场贸易博弈的所有真相!
先看欧盟这波操作有多突然——2025年9月下旬,欧盟委员会突然放出消息,计划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最高加征50%关税,同时强制要求欧盟公共工程必须使用"欧洲绿色钢铁",大型企业车队必须优先采购欧洲电动汽车。更狠的是,前欧盟高官透露欧盟正在筹备20项反倾销调查,作为对中国的"贸易防御措施"。
深挖一下就发现,欧盟这个急转弯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施压。今年9月上旬,特朗普以"购买俄能源"为由,要求欧盟27国对中印加税,幅度高达50%-100%。特朗普还向欧盟许诺,如果照做,美国将考虑跟进。
这种"拿欧盟当枪使"的策略非常明显——美国自己在对华关税战中没占到便宜,就想把欧盟推到前面与中国拼消耗。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让人意外的是,欧盟这次真的"跪了"。其实早在2025年7月,冯德莱恩就在特朗普的压力下达成了一项"不平等条约":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关税,而欧盟对美国几乎是零关税,还承诺在未来3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戈尔卡甚至公开炫耀说"欧盟已滑跪屈服于特朗普"。
那么,这20项反倾销调查到底有多严重呢?这些调查覆盖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设备等多个领域,简直就是想系统性封堵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通道。欧盟试图通过关税壁垒、市场准入限制和法律调查,全面压缩中国产品在欧洲的生存空间。
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覆盖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设备等多个领域
但欧盟内部对这个强硬路线存在严重分歧。德国、法国等国担心与中国打贸易战会伤及自身利益。德国汽车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约20%份额,法国的奢侈品和农产品也高度依赖中国消费者。如果贸易战全面开打,这些欧洲企业可能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面对欧盟的步步紧逼,中国也做好了反制准备。中国商务部此前已对欧盟猪肉、乳制品等发起调查。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希望欧盟寻求真正的战略自主,不要成为别人地缘政治的棋子。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欧盟对华强硬的同时,美国其他盟友却开始转向。英国商贸大臣凯尔近期访华时直言"中国值得交往",希望重启中英经贸联委会;加拿大也突然松口,表示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额关税。这种分化表明,美国盟友体系在对华政策上并非铁板一块。
回过头来看,欧盟这波"20条通牒"看似强硬,实则背后是无奈的选择。欧盟在安全上依赖美国,在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撕裂处境让冯德莱恩团队不得不走钢丝。但贸易战从来都是双输游戏,欧盟如果真的全面对华加税,首先受伤的将是欧洲消费者和企业。
冯德莱恩讲话画面
总而言之,特朗普发话后欧盟对华抛出20条通牒,表面是贸易博弈,实则是地缘政治的缩影。冯德莱恩的"服软"背后,是欧盟在中美之间的艰难平衡。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很可能不是参与贸易战的任何一方,而是隔岸观火的美国,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