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届首相落定?不仅反华,而且反美反犹,特朗普尤其需要当心
«——【·前言·】——»
日本政坛正面临一场巨大震荡。首相石破茂突然宣布辞职后,自民党决定于10月4日举行新总裁选举,5名竞选者已经展开了激烈竞争。
日本自民党举行新总裁选举
这场选举关系着谁将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也决定着这个岛国未来的政治走向。
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28%的支持率领跑下届自民党总裁选举
«——【·用台湾当筹码的玩火者·】——»
最近日本政坛可不平静,共同社9月15日刚出炉的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28%的支持率领跑下届自民党总裁选举,把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名字一出来,不少人就捏了把汗——这位被称为"安倍得力干将"的女政客,一边喊着要和蔡英文见面,一边又大谈日美联合干预台海;前脚刚说要"从容自然地参拜靖国神社",后脚又标榜"美国是最可靠的伙伴"。
高市早苗被称为"安倍得力干将"
这种矛盾的操作背后,藏着更让人担心的问题:如果这位右翼黑马真的执掌日本,会不会让这个国家同时被中美盯上,毕竟她那些出格言论,早就把周边邻居得罪了个遍,连美国恐怕都要头疼。
高市早苗最让人眼熟的操作,就是拿台湾问题当选举筹码。2021年她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不仅拍着胸脯说"台湾的突发事件对日本是威胁",还公开吹捧蔡英文"很果断,我很佩服她",甚至直言"非常想和她见一面"。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她紧接着就抛出要和美国合作"应对台海危机",甚至主张行使集体自卫权——简单说就是要让日本军队能跟着美国一起在台海动武。
到了2025年选举期间,她又开始炒作"台湾出现亲中政府会泄露技术"的论调,把台湾当成遏制中国的棋子耍得飞起。
这种玩火行为背后,是她根深蒂固的右翼立场。作为安倍晋三一手提拔的干将,高市早苗从2007年就敢在8月15日这天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安倍内阁里第一个"拜鬼"的阁僚。
她还多次要求推翻1993年承认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试图洗白日本的战争罪行。东京大学教授鸟海不二夫分析发现,她的支持者主要是日本"网络右翼",尤其是特朗普在日本的粉丝群体,这些人在社交媒体上把她捧上了天,形成了其他候选人没有的狂热支持群体。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外交部早就放话,警告日方"停止一切涉台错误言行",强调要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要知道,中日关系的根基就是一个中国原则,高市早苗这种把台湾当工具的做法,简直是在给中日关系埋地雷。
如果高市早苗真当上首相,恐怕第一个后果就是中日经贸关系急转直下。想想看,当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民间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就让日本车企损失惨重,要是高市在台湾问题上踩红线,中国很可能会祭出更严厉的反制措施,从半导体材料到汽车零部件,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怕是要连夜失眠了。
«——【·让美国头疼的"盟友"·】——»
别看高市早苗天天把"日美同盟是基石"挂在嘴边,说什么"美国是我们最可靠的伙伴",真要是她上台,美国未必睡得安稳。这位右翼政客的野心可不小,她一直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要删掉"不保留军事力量、放弃交战权"的条款。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彻底推翻战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根基,让日本重新拥有正规军队和战争权。
这就让美国陷入两难了。一方面,美国想利用日本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乐见日本多承担点"安保责任";但另一方面,美国又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毕竟当年珍珠港事件的教训太深刻。
美日军演画面

高市早苗还主张日本要拥有"电磁波瘫痪对方基地"的能力,这种进攻型武器研发计划,很可能让美国对这个盟友产生戒心。要知道,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是要"可控的紧张",而不是被日本牵着鼻子走向冲突。
高市早苗作为安倍经济学的忠实信徒,很可能延续产业保护政策。但现在美国正推行"芯片法案",要求盟友选边站队,不许和中国进行高端技术合作。
日本要是在高市领导下既要保住中国市场,又要应付美国的施压,怕是很难两头讨好。最近美国已经在强迫日本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要是高市想搞"技术自主",和美国在产业链上掰手腕,恐怕会引发新的贸易摩擦。
图为日本国旗
更有意思的是她和特朗普粉丝的暧昧关系。那些支持高市的日本右翼,很多都是特朗普的崇拜者。这意味着美日关系可能出现诡异的"右翼联动",但这种联动根本不靠谱。
特朗普当年可是张口就要让日本多交保护费,甚至威胁要撤出驻日美军,高市要是碰上这样的美国老板,所谓的"日美同盟"怕是要变成互相算计的生意。
特朗普闭眼思考
美国智库早就警告过,日本过度军事化可能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最终让美国在亚太的安全成本大幅上升,这显然不是华盛顿想看到的。
现在共同社的民调虽然显示高市早苗暂时领先,但日本选举从来不是简单看支持率。自民党内的派系斗争、美国的暗中操盘都可能改变结果。但就算她最后没当选,这种右翼路线能获得28%的支持率,本身就说明日本政治的危险倾向。
一个总想突破战后秩序、靠操弄对立获取支持的领导人,不管嘴上喊得多响亮,最终只会把日本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