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还在琢磨塔利班下一步要怎么稳住国内局势、搭上国际列车的时候,剧情突然急转直下。
塔利班刚在卡塔尔和美国特使喝了杯“协议咖啡”,转身就对中方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呼吁“泼了冷水”,甚至顺带怼了一下中、俄、伊、巴四国的联合声明。
阿富汗航拍画面
前一秒还说会打击恐怖分子,后一秒就说“阿富汗境内没有活跃的武装组织”。这波“变脸”,确实快得让人有点眼花。
塔利班为什么突然“不认账”?美国特使到底和他们谈了什么?中方的善意提醒,他们又为何视而不见?
和美特使见了一面后,塔利班态度转变
人质换来的“转向”,不是小事
这事儿的导火索,其实是一次看似普通的人质交换。
9月中旬,塔利班在卡塔尔和美国特使达成协议,释放了一对被关押的美国老夫妇,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人质相关的操作了。
从1月到9月,塔利班一共释放了五名美国人,美国也配合释放了关押多年的阿富汗籍嫌犯。
一对被关押的美国老夫妇被释放
虽然双方嘴上都喊着“人道主义关切”,但实际上,这种“你来我往”更像是双方在试探底线、恢复接触的一种方式。
这次交换后,美国特使说这是“信任的开始”,塔利班也没反驳,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积极态度”。而紧接着的剧情发展,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场交换背后,是不是还捎带了其他“交易”。
就在与美国特使见面不久,塔利班副发言人就在公开场合否认了境内存在任何恐怖组织的说法,直接对准了中俄伊巴四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联合声明。
停靠的飞机
这份声明里明确指出,阿富汗境内仍有一些恐怖组织的活跃势力,严重威胁地区安全。
要知道,就在这之前,塔利班还一再向中方保证,坚决不允许恐怖活动从阿富汗蔓延到中国边境,尤其是对“东突”等势力,他们曾表示会“彻底清除”。如今话锋一转,简直是一记“回头枪”。
这不是简单的口误,而是一次态度的急剧转向。而这个转向,恰恰发生在与美国“重新搭上线”之后。
阿富汗境内仍有一些恐怖组织的活跃势力
四国联合“拍桌子”,塔利班却“装不认识”
这次中、俄、伊、巴四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拎出的不是空话,而是有图有真相。
联合国安理会的监测报告早在7月就指出,这些恐怖组织组织不仅没有被压制,反而有扩散趋势。有些武装分子甚至已经向邻国渗透,搞破坏、挑事端。
中俄伊巴这四方的联合声明,其实已经非常克制了。没有点名指责塔利班“纵容恐怖主义”,而是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期待:请兑现你们的承诺,拿出可视、可验证的行动,别让阿富汗再次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
阿富汗官员接受采访
但塔利班的回应却用上了“毫无根据”“阿富汗境内没有任何恐怖组织”这样的强硬措辞,像极了“你说你的,我过我的”。
这种“装不认识”的态度,显然不是一时冲动。在美方重新释放善意的背景下,塔利班似乎又开始回忆起当初与美国博弈的“黄金年代”。
毕竟,美国虽然撤军了,但在经济援助、国际承认、金融解冻等关键领域,依旧握着不少牌。
塔利班似乎又开始回忆起当初与美国博弈的“黄金年代”
而对中方等地区国家来说,塔利班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一次打脸。
中方此前多次提供粮援、基建项目、以及外交平台,换来的却是“听不见、看不见”的回应。这种“吃完饭不结账”的做法,显然不可能长期被容忍。
“搭错车”代价不小
地区国家不是没有耐心,而是不能再等了。
中俄伊巴四方的联合行动,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地区安全是集体利益,一旦阿富汗继续“睁眼说瞎话”,那就别怪邻居们下重手了。
巴基斯坦早就受够了恐怖组织从阿富汗边境渗透搞袭击,最近加大了边境巡逻,还直接和塔利班摊牌:要不你合作,要不我们自己动手。
伊朗的动作也不含糊,东部边境军力部署明显加强,摆明了要防止阿富汗境内的武装越界捣乱。
中方方面,部分援助项目已暂停,明确要求塔利班拿出实际行动。俄罗斯也不手软,限制了阿富汗农产品的进口。对一个农业出口依赖极高的国家而言,这种压力是立竿见影的。
可以说,塔利班一边想靠美国解冻资金、换取国际承认,一边又想拖住邻国的“善意支持”,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玩法,注定走不远。
尤其是在美国内部政治风向不明、阿富汗已经被边缘化的背景下,塔利班如果真以为和美国谈成几笔人质交易就能重拾国际筹码,那无异于“押错宝”。
特朗普讲话画面
更何况,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明确表示,要让美军“重返巴格拉姆”,这可不是随口一说。
巴格拉姆基地是美国在中亚部署的战略支点,一旦美军回归,不仅塔利班要重新面对“硬实力”的挑战,整个地区也将再次陷入军事紧张。
而塔利班军方高层的回应也颇具火药味,哪怕再打二十年,也不会交出一寸土地。这话听上去霸气,但对一个经济凋敝、政权尚未被国际承认的政府来说,是不是底气过足了点?
巴格拉姆基地是美国在中亚部署的战略支点
阿富汗的未来,眼下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边是地区国家给出的务实建议:反恐、稳定、合作,一起解决安全困境;另一边是美国递出的“橄榄枝”,但这根枝子上绑着的,可能是又一个“战略陷阱”。
当中俄伊巴四国用行动表明态度、划出底线时,塔利班如果继续选择“听不见、看不见”,那不只是外交上的孤立,更可能是经济、地缘甚至安全上的全面代价。
中方的善意提醒,不是干涉,也不是训话,而是来自一个邻国最直接的安全关切。塔利班若真把这份提醒当作“风吹耳边”,那等来的,恐怕就是一场真正的“风暴”。
阿富汗的未来眼下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世界上的事,很多时候不是你选择不选边,而是边界在逼你表态。
塔利班现在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自己在国际社会的信用,也决定着阿富汗到底是继续走向内耗,还是能逐步走出困局,迈向稳定。
眼下这局棋,走错一步,代价不小。
塔利班释放人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