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1月上旬,新的一周开始了。自贡95后女孩小舒把手机闹铃定到清晨6点半,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她要赶7点过的高铁到成都上班。这样“上一休二”的“跨城牛马”生活,她已经过了整整4年。
小舒拍视频记录自己的“钟摆式生活”
小舒身边还有一些朋友,过着和她一样的双城“钟摆式生活”,当上了“都市候鸟族”。每周往返在成都、绵阳、眉山、简阳等城市之间,生活在自贡,工作在远方。
挑战“最远通勤”
95后女孩每周“打高铁”成都上班
小舒有一个短视频账号,记录着自己的“钟摆式生活”。她的账号从今年8月12日开始发布短视频,期间除了几个记录自贡成都两地往返的视频,就是一些生活琐碎片段。
根据她的短视频记录,9月下旬的一天,她清晨6点半起床,去自贡高铁站乘坐早班高铁,自称挑战“最远通勤”。到了高铁站后,她连连感叹“好冷”,然后在高铁上吃早餐。到了成都,8点50分,准备上班。
小舒下班给姐妹们带奶茶
到了中午,短视频还发布了在食堂打饭的片段,画面显示菜和饭都很少,她称是在“减肥,少吃点”。下午的画面是吃零食、给办公室绿植浇水,然后晚饭吃方便面、熬夜加班。
小舒发视频吐槽熬夜难受
短视频还记录了第二天早上9点下班,回自贡约小姐妹吃麻辣烫的场景。小舒还贴心地点了两杯成都的奶茶,给小姐妹们带去,然后几个闺蜜吃麻辣烫聊天,显得非常开心。
图为小舒发布的视频截图
这样两地通行的短视频有好几个,基本内容大体一致。从短视频内容看,小舒是个乐于分享生活的女孩,她的短视频也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回应网友质疑
“打高铁”月花费1600元左右
就是这样零星的几个“成都挣钱自贡花”的短视频,却在评论区炸了锅,甚至有网友专门找过来刷视频。网友们有羡慕的,有好奇的,有质疑的,有给小舒算账的,有让她租房别这么累的,甚至还有让她分享美食导航地址的。
网友们操碎了心,但小舒一直情绪稳定地在评论区回复网友们的问题。“到底干啥工作的?”“月收入这么高吗?”“为啥不租个房?”
“我在成都一家国企上班,上一休二,所以一个月顶多也就10次来回。每次来回也就160元左右,一个月‘打高铁’花费在1600元左右。”小舒说,没有租房是因为1600元租不到让自己觉得舒适的房子,要么就是太远,还不如来回自贡舒服。
她称,自己也是权衡后才作出的选择,现在高铁也很方便,班次又多,就当坐公交车一样。“我月薪就几千元,没大家想的那么多。4年多来,我基本适应了这种作息。因为亲人朋友都在自贡,我也喜欢自贡的生活。”
“都市候鸟族”不少
“钟摆式生活”源于看重成都等地资源
有不少网友表示理解小舒的选择。“一样住自贡成都上班,姐妹坐的哪班高铁?”“我也是,一周跑两个来回。”“我朋友两口子都是周一成都上班,周五回自贡。”
像小舒这样的“都市候鸟族”,在她身边并不鲜见,有网友称她是“努力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但小舒觉得很正常,“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过这种‘钟摆式生活’。”
她说,她的朋友中,有从自贡往返成都、绵阳、眉山、简阳等地的。“他们都是考过去的,工资其实不是很大的因素,主要还是大家看重成都的教育资源、娱乐资源。”
“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成都房价与工资不成正比。但其实家里老人在自贡生活惯了,即便在成都买了房子,他们也不是很愿意过去。”小舒说,目前每周“打高铁”上班,对她来说是“最优解”,既保证了成都稳定的工作,万一娃娃要去成都读书也方便。在自贡生活,家里老人也能帮忙带娃,大多数朋友也都在自贡,方便安排平常的社交。
专家:“候鸟生活”是现实约束下的“理性计算”
当前,这类“都市候鸟族”正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他们向往大城市的精彩,却又因购房门槛或迁就家人,而选择“候鸟生活”。这件事,专家怎么看?
“‘跨城候鸟’现象,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新型生活-工作模式,其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学动因。”长期从事社会服务研究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教师陈肖琳介绍,从个体选择看,这是青年在现实约束下的“理性计算”。
她认为,这些青年被大城市的就业机会、高薪和优质资源(教育、医疗等)“拉力”吸引,却又受限于高昂房价这一强大“推力”。与此同时,家乡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照顾家庭、维系亲缘的“情感粘性”,构成了难以割舍的“锚”。于是,“跨城候鸟”成为他们兼顾发展与亲情,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最优解”。
“从宏观背景看,这是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高铁网络实现了‘时空压缩’。使日常跨城通勤成为可能,标志着城市化从‘单极集聚’迈向‘多中心协同’的新阶段。”她解读道,这一现象具有双重影响。
她说,积极而言,它为大城市吸引了人才,为周边城市注入了活力。挑战在于,个体需承受巨大的通勤成本与潜在的“社交悬浮”感;而周边城市也需避免功能单一化的“睡城”风险。
陈肖琳认为,“跨城候鸟”是青年用韧性书写的生存智慧,也是中国城市化深度发展的微观体现。它呼吁公共政策应前瞻布局,通过完善跨城交通、打通社保医保等公共服务壁垒,为这种新生活模式提供制度保障,使其从个体的无奈之举,转变为可持续的、有尊严的可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