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
9月18日,野生菌类科普博主“鸡枞猎人”发视频称,重庆市南川区有7人因吃蘑菇中毒送医,其中一名60岁的老人因此住进了ICU,尚未脱离危险。
图为水滴筹筹款页面
记者查询水滴筹看到,确有重庆南川的病人家属因吃蘑菇中毒发起了筹款。筹款人王女士称,9月15日家庭聚餐,她和父母、婆婆、18岁的妹妹及两个女儿,因吃了桌上的一盘野生蘑菇,饭后七口人相继出现呕吐、腹泻、昏迷等症状。水滴筹客服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经过评估符合平台发起筹款规则才会让当事人发起,“中毒情况和这些医疗材料肯定是真实的。”
王女士称,其60岁父亲的病情最严重,被转入了医院重症监护室,还多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记者看到,南川区人民医院疾病诊断书上显示蘑菇类中毒、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毒性心肌损害。因后续面临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筹款。
图为医院疾病诊断书
博主“鸡枞猎人”张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婿,也联系了医院治疗的医生,通过图片和症状确认,七人食用的蘑菇种类为剧毒的大青褶伞,在国内所有毒蘑菇中胃肠炎毒性排名第一,中毒症状是上吐下泻,严重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
记者也联系到了中毒老人的女婿邓先生,其介绍,蘑菇是家人去上山摘的,中毒前一天还吃了两顿。9月15日早上,又去山上摘了蘑菇中午煮来吃,没想到就中了毒,中毒者包括其老婆、两个女儿、母亲、岳父母和妻妹,症状均是上吐下泻。
一家人误食的毒蘑菇疑为大青褶伞
邓先生称,当天他在上班,因此逃过一次,除其老丈人外,其余人中毒较为轻微,目前正在接受治疗。但他老丈人病情最严重,被送入了ICU,还要随时准备ECOM,已经花了数万元治疗费用,18日当天情况稍微稳定下来,意识比较清醒,能够吃点流食了,但仍然在重症监护室当中监护。
博主张先生则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个季节正是大青褶伞大量出菇的季节,在城市公园、花台和农村菜地等荒地里很常见,越老越毒,如果误食了要第一时间赶去医院治疗,偏远地区条件不够可以先行催吐。
张先生还强调,鉴定蘑菇不能使用AI软件识别,容易出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照片寻求帮助鉴定,得到学名后要进一步搜索确认,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其正确性,也可查阅一些书籍,比如《中国西南地区常见食用菌和毒菌》等。
葫芦视频下载_葫芦视频v1.2.8安卓版下载(原标题:2025年9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古特雷斯秘书长在联大期间表示,联合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受阻,贫困与饥饿现象加剧,他呼吁重塑国际合作根基,为各国人民创造福祉,以团结和勇气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巴西总统卢拉等各国领导人也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呼吁合作应对饥饿和贫困问题。中方对此怎么看?494949大但人文艺术,网友-打破界限,灵感的无限可能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 邓波10月1日,国庆假期首日,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也再次对外游客开放。极目新闻此前报道,今年春天,荣昌区和荣昌卤鹅走红之后,荣昌便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期间,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对游客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品尝、打卡。在国庆假期开始前,荣昌便已宣布10月1日至10月8日,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会再次开放。
2025-10-01 る
高冷男受用钢笔玩自己gh[天意留香]新无弹窗美以突然敲定加沙停火方案!特朗普亲自牵头当“和平委员会”主席,72小时内要换回所有人质,可哈马斯收了方案却迟迟不松口,中方一句话直接点破关键。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召开发布会美以拍板:72小时换人质,加沙要变天?里番本子库V2.3.2-里番本子库app下载v5.5.3版来源:新华国际头条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召集的美军将领大会9月30日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基地举行。赫格塞思发表讲话称,国防部需要有“合适的人才”和“正确的文化”,并就此提出10项新指令。赫格塞思的讲话大概45分钟
2025-10-01 ☠
高冷男受用钢笔玩自己gh[天意留香]新无弹窗本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台积电关键技术外泄 资料图台积电日前被爆出9名员工涉嫌窃取2纳米机密数据,据台媒6日报道,这些数据流向了一家日本企业。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此次事件涉及台积电研发中心与新竹宝山20厂区,涉案人员包括3名2纳米试产及6名研发支持部门的工程师。报道称,台积电近期发现有员工以高度一致的模式登入公司内网,查阅2纳米技术数据,每次登入时间仅约3分钟。启动内部监控后,发现该员工趁居家办公之便,利用笔记本电脑开启机密数据,再以手机翻拍,拍摄张数高达400多张,“显示行动具备高度目的性”。军舰上的女兵法国版完整版202世界的舆论场,有时候就是这样被一组看似平常的词点燃。四个字:“欢迎加入”,瞬间冲上外网热搜,背后却不是一句简单的外交客套,而是一次地缘政治的精准操盘。这场引发美以焦虑的风波,起点竟是巴勒斯坦递交了一份“申请书”给金砖国家。而中方的回应,不多不少,刚好四个字,却像一记精准投掷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