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8秒看懂!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资料图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新华社)

相关报道:

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3岁,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

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便随父母北上,搬进了清华园。

在清华园里,杨振宁小有名气,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展示出了超强的能力。

13岁时,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父亲听到后也没放在心上,只当作少不知事的儿子年少轻狂的妄语罢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来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武之也带着妻儿迁到了昆明。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高二时,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他只有16岁。

上了大学,父亲杨武之便开始给杨振宁介绍比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让杨振宁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的风格。

1942年,在中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的指导下,杨振宁开始统计力学的研究,统计力学成为杨振宁另一个主要研究领域。

1944年,杨振宁以88.28的优秀成绩取得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此时,杨振宁也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这一年,杨振宁22岁。

1945年8月28日,他远赴美国求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一开始想做实验,因为他觉得实验技能对他将来回国后更有用。然而杨振宁逐渐发觉,尽管自己懂得很多物理知识,但似乎在实验方面并不擅长。

而此时,泰勒察觉到了杨振宁的苦恼和不安,就建议他专心做理论物理的研究,并愿意当他的导师。从此,杨振宁便轻装上阵,走上了理论物理学之路。

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杨振宁在科学家费米和泰勒的推荐下,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还与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杨振宁一心扑在了理论物理的研究上。

杨振宁曾经在西南联大做学士论文的时候,在父亲杨武之和吴大猷的引导下,学会应用群论,物理学中对称性问题的研究成为杨振宁最喜欢和最主要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杨振宁便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规范不变性推广出去。

这种想法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杨振宁几乎“走火入魔”,但遗憾的是,他每一次的努力都在同一个地方卡了壳。虽然屡次卡壳,但杨振宁并没有放弃,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同一办公室的米尔斯对他的这个想法也颇有兴趣。

令杨振宁惊喜的是,在与米尔斯的讨论中,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在“同一个地方卡壳”了,而且越讨论,方向越清晰。

一直到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终于合作发表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称作“杨-米尔斯场理论”。这一理论让规范场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1956年6月中旬,杨振宁和李政道向《物理评论》提交了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吗?》。他们断定无论对β衰变还是对所有的弱相互作用来说,宇称守恒的问题都没有最终解决。

为了证实他们的想法,杨振宁和李政道还在文章里设计了五个实验,供实验物理学家用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此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违反宇称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吴健雄,却愿意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吴健雄的同位素钴60核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不守恒。

1957年1月15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了实验报告论文。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

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消息传到中国以后,国内报纸立即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周培源和钱三强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给他们两人发去贺电,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更是兴奋极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此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的高速路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世界物理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

杨振宁(YANG Chen Ning,Frank)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 ,字伯瓌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博文讲座教授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杨振宁于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1948年6月,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1966年,任职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1957年10月,因“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以及由此导致有关基本粒子方面的许多发现”,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3月,入籍美国。196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研究所所长 [38]。1999年1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正式退休。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 。2017年2月,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研究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于1957年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提出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曾获得求是终身成就奖 、爱因斯坦奖章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鲍尔奖 、费米奖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等奖项

📸 绍祖记者 陈欢 摄
MGM性巴克-MBA中文智库百科_--性巴极目新闻记者 郭奕9月15日,“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的话题冲上热搜。有媒体报道称,杭州目前有23家“太二酸菜鱼”。其中,多家门店处于暂停营业、尚未开业或歇业关闭状态。14日,有媒体记者在太二酸菜鱼杭州一门店实测发现,点单7分钟后,三道菜全部上齐。店员表示,酸菜鱼所用的鱼是统一配送的,在门店内现场切片并腌制。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图片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带你领略最精彩的影视盛宴尽享蓝鲸新闻10月5日(记者 汤诗韵)因为情绪价值饱满而爆火的"鸡排哥"大概是这个国庆长假最忙的人之一。假期过半,鸡排哥持续高强度营业了四天,被指"累到没有情绪价值"。在这个黄金周,又一个普通人被流量高高举起、层层围住。
📸 陈锡联记者 陈山 摄
′`·.(`·..·′).·′`·-(ˉ`v′ˉ)-█┗┛↘↙╰☆╮≠︻︼─一 湿点漫画免费阅读下拉观看据英国《卫报》报道,身为犹太人的美国驻法国大使查尔斯·库什纳,近日因为一封控告法国政府纵容“反犹情绪”的信件,引起了法国政府的不满。法国外交部甚至宣布将于当地时间周一召见库什纳,向其表达抗议。《卫报》称,库什纳这封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信,是于当地时间周日公开的。信中,这位同时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亲家(注:库什纳的儿子是特朗普女儿的丈夫)的美国大使宣称,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节点给马克龙写信,是因为周一就是二战时盟军从德国纳粹的占领下解放法国巴黎的81周年纪念日。
●﹏●●△●●▽● 芭乐APP官方网站app下载安装IOSAndroid通用appoaWcyorM凤凰网《风暴眼》出品文|洄野从阜阳市颍上县城中心向东驱车三十公里,一路是连绵的水田与玉米地,远处风车发电机在白云下旋转。在曲折的乡道间兜兜转转,终于抵达释永信的家乡——黄坝乡花毛村(现属三户刘村)。1965年,刘应成(释永信俗名)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
年终51cg长清大学大一AJ资源关于其情况与具体分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近期率访问团赴美并签署意向书,承诺4年内采购逾100亿美元(约新台币3010亿元)的农产品。台当局承诺4年内采购逾1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资料图)清单中包括黄豆、玉米、小麦和牛肉,访团成员结束华府的行程后,则会分为三个分团前往“特朗普腹地”佛罗里达等州探索新合作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