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白宫抛出一番“惊人言论”,这次他不仅表示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初访问中国,还突然冒出一个新说法,说要和韩国总统李在明一起去中国,甚至开玩笑说“坐同一架飞机,既能省能源还能保护臭氧层”。
从这次访问开始说,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来访的李在明,两人谈得还挺热闹。现场记者提问时,特朗普多次把话题扯到中国。他一方面说美中关系很好,说中国领导人邀请他访华,还强调“我们将与中国有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话锋一转,对中国提出一个无理要求,要求中国必须向美国出口稀土磁铁,否则美国就要200%关税。这样的前后反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特朗普和李在明会面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特朗普自从上任后,几乎每逢重大外交场合,都要提中国。他有时候说要去中国,有时候又说没兴趣;前不久还放话说“除非中国在贸易协定上让步,否则我才懒得花19小时飞去中国”。结果现在又说可能“很快就去”,态度摇摆不定。但不管他说什么,都绕不开一个核心:中美关系对他来说是最大的筹码。
这次之所以提稀土磁铁,说明这个问题真的戳中了美国的痛点。稀土是制造芯片、军工设备、清洁能源装置的重要材料,而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国占着绝对主导地位。美国虽然在地质储量上也有稀土,但开采和提炼的产业链很不完善,短期内根本无法自给。所以特朗普说“中国必须给美国稀土磁铁”,其实就是承认美国现在离不开中国,这话虽然硬气,但仔细一听,透出的是焦虑。
虽然在瑞典会谈之后,7月份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大幅增长,比6月多了4700多吨。但特朗普心里很清楚,这种供应能不能长期稳定,不在他掌握之中。所以他才要反复强调,把关税威胁挂在嘴边,用来对冲这种不安感。CNN报道时也提到,他那句“如果不给磁铁,就200%关税”,其实是典型的特朗普式谈判手法,先亮出最狠的牌,逼对手坐上谈判桌。
不过,这种威胁对中国其实没什么新鲜感。过去几年,中美在关税战里已经打得够激烈了,双方最后达成了一个暂时性的“关税休战协议”。现在特朗普又把关税吓唬拿出来,更多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下,特朗普必须不断塑造一种“我在对中国施压”的形象,以此取悦国内选民和利益集团。但真正落实到政策,他的回旋余地很大。
再说李在明的反应,他上台后,一直强调要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他公开说过,过度敌视中国对韩国没好处,美国想让韩国“全力配合”围堵中国,韩国也承受不起。正因如此,李在明才会在访美前,派出特使团访问中国,还安排现任国会议长出席中国的9月3日纪念活动。这些动作,都是在释放信号:韩国会重视对华关系,不会“一边倒”。
所以,特朗普当众说“可以和李在明一起访华”,某种程度上是他想利用这种平衡。对他来说,如果真能和李在明一起到访中国,不仅能凸显自己和盟友的亲密,还能在中美关系上展示所谓的“灵活性”。而这次面对特朗普开玩笑式的建议,李在明也是回应说愿意和他一起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安全的回应,既不会得罪特朗普,也能继续保持和中国的沟通空间。
特朗普当众说“可以和李在明一起访华”
从更大背景看,特朗普之所以频繁提访华,还是因为他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战略筹码。只要不去,就能吊着中国,让外界以为美中关系还在僵持;一旦去了,就意味着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协议。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断变脸,一会儿说很快就去,一会儿又说没兴趣。归根结底,他想把“访华”这件事发挥到最大价值,直到最后一刻才真正兑现。
但问题是,中国对这种套路心里早就有数。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但不会接受无理的条件。如果是合作,就好好谈;如果是威胁,中国也有足够的手段应对。稀土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中国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都是美国无法替代的。
至于后续局势,关键要看两件事:一是今年10月在韩国召开的APEC峰会,如果特朗普真去韩国,顺势再访华也不是没有可能;二是中美在关税休战协议到期前是否有新动作,如果进展顺利,特朗普大概率会把访华作为“成果展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
归根结底,这次特朗普的“新表态”虽然热闹,但实质不多,他的访华可能性确实存在,但还要看后续谈判氛围,而所谓的200%关税,更多是政治语言,用来满足国内需求。李在明愿意和他一起访华,也只是外交上的礼貌。未来中美韩三边互动,仍将充满复杂性。
中国需要保持定力,不被特朗普的嘴炮牵着走。只要坚持自己的节奏,中美关系自然会朝着符合双方利益的方向发展。特朗普要不要访华,什么时候来,带谁一起来,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中国能掌握主动权,让外部的威胁变成一阵风,而把合作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