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全程仅需5分钟!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事件的李建辉,辞去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文促会”)永久名誉会长头衔。

8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李建辉本人处证实了这一消息。李建辉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绝对和阮少平、余鹏翔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此番她提出辞职是因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解散了顾问团队。

“现在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要进驻促进会开展调查,大家纷纷提出辞职。”李建辉还对记者表示,除了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永久名誉会长,最近她也辞去了在其他社会组织的兼职和荣誉职务,今后她只做一个公益志愿者就好。

近日,澎湃新闻先后曝光了“假院士阮少平”和“假参事余鹏翔”,他们背后都有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身影。其中,该社会组织的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多次为阮少平“背书”,是阮少平活动的宣传平台之一。

李建辉则多次以广东省文促会名誉会长的头衔,与“假院士阮少平”“假参事余鹏翔”同台,引发舆论质疑。

在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文促会曾发声明称,阮少平是该会永久名誉会长李建辉在别人组织的活动上认识的,该会并不清楚阮少平的身份,会里组织的活动从来未邀请阮参加,其不在会里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简历被曝系伪造(资料图)

声明还称,“李建辉,广东好人、广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原副主任,2017年起至今担任我会名誉会长、永久名誉会长。荣誉职务是虚职、不驻会、不领薪,仅为荣誉性称号,不具行政管理权限。”

8月14日,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世玉告诉澎湃新闻,余鹏翔于8月8日提出辞去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目前已获同意。

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公示信息显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于2013年10月30日,系直接登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为广东省民政厅。其业务范围包括:传统文化研究、交流、推广,编辑刊物,举办展览,人才培训,咨询服务及参与公益活动,承办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余鹏翔名号繁多,在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这一身份外,近年他还以“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前文化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参事(正部在职)”等身份出现在各类活动的相关文章中。目前,他的多顶“帽子”已被证伪。

8月13日晚,余鹏翔对澎湃新闻回应称,经与相关部门核实,自己持有的“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聘书”是假的,但他此前并不知情,也是受害者。其表示聘书是通过一位朋友在2019年底办理的,目前这位朋友已经去世。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

余鹏翔仍坚称自己是受害者(资料图)

目前,微信公众号“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已自主注销。据报道,李世玉就此回应称,因为目前留言太多,质疑声、批评声四起,他们选择先关闭公众号。“我们现在准备重新审核文促会里的会员身份,等审核没问题之后,我们会重开公众号”。

延伸阅读

被质疑“假参事”,余鹏翔发声:是否有人卖证,我不知道

近日,“余鹏翔国务院参事身份被打假”的消息引发热议。有媒体关注到余鹏翔与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文促会”)有交集,是文促会的荣誉会长,质疑文促会为“虚假参事”站台。8月12日,余鹏翔和文促会会长李世玉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的采访。

李世玉表示,与余鹏翔交往已久,但因为余自称“身份不便”,无法核实对方国务院参事一职。余鹏翔则称,自己并非“参事”而是“政府特聘研究员”。13日,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目前我局监管部门在负责调查文促会,如有问题,将依法处理。”

被质疑“假参事”的当事人回应

12日,余鹏翔向南都记者展示了一张封面为“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聘书”的照片,称自己并非“参事”,而是“政府特聘研究员”。“我获聘为‘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文化类专家学者,聘期为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非正式参事。目前研究员的身份也已经过期,聘书已经被参事业务一司收回。”

余鹏翔提供的“聘书”照片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12月,在深圳宝安举办的一场供应链生态峰会上,余鹏翔以“国务院参事”身份致辞;2024年7月,在广州举办的一场“数智中医发展大会”上,余鹏翔又以“国务院前文化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室参事(正部在职)、中国素质教育协会荣誉主席”等身份亮相。

被问及具体身份,余鹏翔只称自己今年91岁,现用名为假名,“因此前所从事的工作,不便透露”。

余鹏翔向南都记者表示,在有关“国务院参事身份被打假”的消息出现后,他已经准备向北京朝阳区公安局报案。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15日,国务院参事室曾发布《关于对有人冒用“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名义发送招聘信息的声明》。其提到,近期收到反映,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冒用“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名义发送招聘“政府特聘研究员”的诈骗信息,甚至收取相关费用。该蓄意欺诈行为严重损坏国务院参事室声誉,损害受害人利益。

参事室声明称,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作为非实体机制化研究平台,从未向社会招聘所谓“政府特聘研究员”并收取费用,更不会以微信朋友圈私下发布信息;凡是冒用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名义进行诈骗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出,国务院参事室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构成犯罪的,将依法处理;受害人如有财产损失,请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余鹏翔告诉南都记者,他前两天才看到上述声明,“是否有人卖证,我不知道”。

文促会会长称未能核实其身份

8月12日,文促会会长李世玉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与余鹏翔是旧交,二人认识超十年,因传统文化爱好往来。在交往中,他了解到余鹏翔的“身份不方便对外说”,对于“国务院参事”一职他无法核实,也未见过相关证件。

李世玉提到,他与余鹏翔是文促会的主要发起人,“余身份特殊,年龄大,不能担任职务,但给予了支持与指导。”考虑到余鹏翔的“特殊身份”,文促会主动向他颁发“荣誉会长”的头衔。

据了解,除此之外,早前被曝光的“假院士”阮少平,背后也有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身影。

对于文促会主办的“岭南网”与“城市快报网”被指“为假院士、假参事背书”一事,李世玉告诉南都记者,相关网站确实曾转发“阮少平”参与活动的稿件,但因为文促会另一荣誉会长李建辉也参与了同场活动,网站才会转发。

李世玉坦言,文促会并未尽到稿件审核义务,此后会加强审核力度。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文促会曾发声明称,阮少平是该会永久名誉会长李建辉在别人组织的活动上认识的,该会并不清楚阮少平的身份。

目前,文促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关闭。李世玉回应称,因为目前留言太多,质疑声、批评声四起,他们选择先关闭公众号。“我们现在准备重新审核文促会里的会员身份,等审核没问题之后,我们会重开公众号”。据悉,目前文促会会员超100人。

13日,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该单位已了解到余鹏翔等人身份存疑以及其与广东文促会有关联的情况,“目前我局监管部门在负责调查文促会,如有问题,将依法处理”。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官网信息显示,其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交流、推广;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才培训;参与公益活动等工作。南都记者多次致电广东省民政厅,均无人回应。

📸 何光宗记者 李文信 摄
青旅快乐风男青春与梦想的交汇点(原标题:中企拿下后,美欧同行坐不住了:求政府干预)文 观察者网 王一今年初,中国五矿资源有限公司(下称“五矿资源”)以不到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美资源集团位于巴西的镍业务。但时隔半年后,参与竞购的荷兰矿企Corex以及与八竿子打不着的美国钢铁协会坐不住了,污称将镍矿卖给本就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只会加剧“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甚至已写信给欧盟和美国特朗普政府请求他们出面阻止。
卷入“假院士”“假参事”风波后,余鹏翔、李建辉先后辞职图片
👩🏾‍💻 老师让我吃她胸摸她奶优酷高清近日,一名辽宁的外卖骑手在社交平台发布多条视频,分享了他和美国妻子因外卖结缘,最后踏入婚姻殿堂的故事,“虽然我们不懂互相的语言,但是我们的心是最近的。”刘浩和妻子日常照8月19日,潇湘晨报记者与该骑手取得联系,该骑手名叫刘浩,今年27岁,辽宁抚顺人,目前在沈阳送外卖,刘浩表示,自己从事此行业已有三五年时间。“我是去年11月和我妻子认识的,她点了一份外卖,我帮她把外卖送上楼,两个人在电梯里面一见钟情。”
📸 范长江记者 阎庆民 摄
🧑🏽‍🦽 一级做AE直播是否免费全面解析直播平台的收费与免费项目浩浩荡荡的美俄会谈,实际却是一场“表演式外交”?两个多小时的会谈,双方未达成任何停火协议,特朗普仅含糊表示“取得进展”,美俄这场会谈,到底谁不好惹,怕是有了结果!图为普京和特朗普“无协议”的会晤博弈实际从美俄这场阿拉斯加会谈确定开始,便是一场特朗普精心设计的布局。
🤾🏿‍♂️ 《ova精灵探访记雷火剑》免费观看视频 - 超高清4K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李可欣8月21日晚上11点过,甘肃兰州的张女士在地下停车场经历了惊险一幕:两只没有牵绳的大狗一边叫着一边向她和两位同事冲过来。张女士介绍,同事中,有一位是6个月孕妇。而让她们更为生气的是,一旁的狗主人态度冷漠,“没有一句道歉”。
🏈 《天使与恶魔》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 全集剧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看到这则新闻时,网友还是觉得难以置信。5岁的女儿,因为调座椅压死了2岁的儿子,本就让人匪夷所思;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父母不去反省,反而将车企告上法庭,索赔200万。8月14日,媒体曝这个两年前的案子终于判了,法院驳回了夫妻俩的索赔,认为车企已经做到了提醒的义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