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访华前态度转变,来京肩负重大使命!
大家有没有发现,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来中国之前,气氛突然变得有点不一般?就在他坐上来北京的专机前几天,德黑兰的总统府里悄悄开了一场关键会议,这场会议可不简单,它直接决定了伊朗总统这趟中国之行到底要谈什么、能谈成什么。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召开会议
这场由佩泽希齐扬亲自主持的高层会议,重点讨论的就是怎么跟中国搞好关系、推动合作。会上,这位伊朗总统明确说了,伊朗和中国之间那是“战略性”的关系,伊朗愿意和中国开展“认真和建设性的”合作,而且特别点名了要在“一带一路”的框架里好好干活。
这可不是普通的客气话,这相当于提前给访问定了调子,也让人看到了伊朗在对华合作上的一种新态度、新说法。
佩泽希齐扬甚至还认为,凭借伊朗独特的地缘位置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它完全能成为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一个“可靠的伙伴”。他还特意提到了“共同反对单边主义”,这话听起来,明显是说给谁听的,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伊朗总统为什么这么急着要在访华前释放这样的信号?他这趟来北京,肩膀上扛的担子可真不轻啊!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英法德三国几乎在同一时间甩出的一份“最后通牒”。
外媒报道截图
就在佩泽希齐扬开会的时候,英法德三国突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启动所谓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只给伊朗留了30天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联合国安理会没法在这一个月内延长对伊朗的制裁豁免,一大堆严厉的制裁措施就会立刻重新砸到伊朗头上。
要知道,美英法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们联手施压,就是想逼着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甚至要求伊朗彻底放弃铀浓缩活动。
可是在伊朗国内,事情并没那么简单。那些主张在核问题上妥协、放弃铀浓缩的改革派势力,此前试图“逼宫”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改变强硬立场,但他们的努力失败了。
就在总统访华前八天,哈梅内伊本人还以异常强硬的姿态公开表态,痛斥那些倡导与美国对话的人是“目光短浅的肤浅之徒”,明确表示“伊朗民族绝不会屈从于美国的羞辱”。

这样一来,伊朗政府就被夹在了西方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国内不容妥协的内部基调之间,几乎喘不过气。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在国际上找到强有力的支持,来帮自己顶住这波新的危机,而中国,显然成了他们眼中最重要的求助对象。
王毅早前访问伊朗
总统先生这趟来,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推动那份谈了许久、签了不久的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能真正落地。
这份协议可是伊朗“向东看”战略的核心,当初签的时候就说中国未来25年要在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而伊朗则用相对便宜的油价稳定地给我们供油。现在伊朗太需要这些投资和合作项目来救急了,因为它的国内经济真的有点撑不住了。
通货膨胀率飙到了40%以上,本国货币的购买力疯狂贬值,贬值幅度吓人地超过了30倍,街上差不多每四个年轻人里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失业率高达28%。这些残酷的数字都在逼着伊朗必须做点什么。
有意思的是,伊朗这次明显把宝更多地压在了中国身上,而不是老朋友俄罗斯。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自己家里也有一堆难念的经,经济上和地缘政治上都陷在麻烦里,实在很难给伊朗提供什么实实在在的帮助。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巴以冲突升级的时候,伊朗觉得俄罗斯没有像自己在俄乌冲突中帮助俄方那样及时地回报自己,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这让德黑兰方面对莫斯科产生了一些怀疑和不信任。
伊朗遭到以色列袭击
所以佩泽希齐扬在内部都直言不讳地说,“只有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下,能为伊朗提供真正的政治和经济支持”。这表明,伊朗对中国战略依赖的程度正在加深。
为了摆脱困境,伊朗正在和中国搞一些很实在的合作。比如,2025年上半年,通过铁路从伊朗运到中国的货物总量突破了50万吨,这里面大部分(60%)都是石油。
而且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已经全面改用人民币结算了,不再用美元,伊朗央行手里攒的人民币储备据说都达到了1800亿元。这条经济命脉对伊朗来说太重要了。

同时,两国在基建方面的合作也没停下,中国的企业正在伊朗参与修建德黑兰的地铁、伊斯法罕的钢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能带动伊朗自己工业能力的提升。
尽管面临西方的重重压力,伊朗政坛在对华合作这个问题上,反而出现了一种罕见的共识。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暂时都放下了分歧,共同把“向东看”推升为国家战略。
佩泽希齐扬发言
但是,这种共识能维持多久,谁也不敢打包票。伊朗国内的政治斗争依然很复杂。保守派背后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支持,并且牢牢掌握着军权,占据优势地位;而改革派则具体负责政府的外交和经济事务,是各项政策实际的执行者。
现在哈梅内伊已经85岁高龄了,未来一旦最高领袖的职位发生更迭,新的领导层在面对经济民生的巨大压力时,会不会重新给改革派机会,让他们尝试去和西方接触、缓和关系?这都说不好。
如果未来某天西方调整了对伊朗的策略,放松了制裁,甚至主动示好,那么伊朗国内亲西方色彩比较浓厚的改革派势力,他们的外交政策风向就有可能再次转变。所以,伊朗的“向东看”战略,长远来看,依然面临很多内部的变数和挑战。
总而言之,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这次访华,是在西方高压制裁倒计时的逼迫下,为伊朗寻求战略突围的关键一步。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他来北京,是想通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具体项目和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落实,来为伊朗争取国际支持、缓解经济困境。
虽然伊朗国内暂时形成了对华合作的共识,但内部分歧和未来领导权接班的不确定性,依然给中伊关系的长远发展带来问号。德黑兰的这趟“向东看”之旅,注定是一场关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跋涉。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