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家海底捞同款麻辣烫:为啥美团便宜的“已售罄”,闪购贵的随时能下单?律师:商家涉嫌消费欺诈

陕西王女士反映,海底捞同一店里的同一款麻辣烫,美团用券便宜就“售罄”,闪购贵就能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点外卖暗访调查,花22.4元买了麻辣烫的美团神抢手券,海底捞益田店确实显示“商品缺货”无法使用。然而,实际商品并不缺货,同一麻辣烫链接,花41.4元就能买。
同时,记者在淘宝闪购看到,同一家海底捞的同款麻辣烫,价格比美团贵6元,也在正常售卖,既未“售罄”也未“缺货”,记者花28.4元下单成功。
市民投诉——
海底捞同店同款麻辣烫,闪购贵几块钱就能点,美团便宜就“售罄”
8月13日,陕西西安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购买了一张海底捞的美团神抢手券,“券是全城通用,到使用的时候,我发现海底捞益田店居然做手脚,显示这款干拌麻辣烫售罄了,券不能用。”王女士说,她又在淘宝闪购上打开这家海底捞,同款干拌麻辣烫仍在售卖,“闪购买下来30元左右,神抢手的券只要22元,同样的麻辣烫,同一家海底捞,闪购贵的就能点,美团便宜就售罄。”
王女士很生气,海底捞不想参加便宜的活动,可以注明不参加,“明明有的产品,说是缺货售罄,就是骗人,不诚信的表现。我真是没想到,这样的操作居然能发生在海底捞。”
记者调查1——
在美团:花22.4元买神抢手券,海底捞显示麻辣烫售罄;同一链接41.4元就能下单
8月13日晚,针对王女士反映的情况,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进行调查。记者在美团神抢手购买了海底捞·下饭火锅菜的捞派滑牛肉干拌麻辣烫套餐兑换券,原价48.4元,一口价22.4元。该券到8月20日有效,适用门店为西安全城49家门店通用,点开详情显示,距离最近的“海底捞·下饭火锅菜(西安益田假日广场店)”因“商品缺货”不在配送范围。

海底捞的捞派滑牛肉干拌麻辣烫
记者从美团进入该店看到,记者花22.4元购买的干拌麻辣烫券“缺货”不可核销。同时,记者在商品券核销专区找到该券,显示48.4元(包含45.9元餐费+2.5元打包费),商品链接为灰色,注明“已售罄”。然而,店内还为该麻辣烫的“高价款”单独开了个链接,显示如果按38.9元餐费支付,即可购买,加上打包费2.5元,须支付41.4元。
商品券核销专区使用商品显示“已售罄”
记者调查2——
在闪购:海底捞同店同款“已售罄”麻辣烫,贵6元下单成功
随后,记者从淘宝闪购进入该店,找到同款“捞派滑牛肉干拌麻辣烫套餐”下单成功,用红包等优惠后,实付28.4元。
记者从淘宝闪购下单成功,实付28.4元
同样麻辣烫,22.4元“售罄”,28.4元、41.4元就有售。记者对比神抢手和闪购所涉及的多个链接:店是同一家店——海底捞朝阳门益田店;餐食是同一款——捞派滑牛肉干拌麻辣烫套餐;套餐6荤8素是同样的配菜——捞派滑牛肉、午餐肉、鹌鹑蛋、香菇贡丸、鱼豆腐、脆皮肠,魔芋丝、娃娃菜、红薯苕皮、土豆、豆筋、青笋、冻豆腐、金针菇。
也就是说,同样的麻辣烫,神抢手券只花22.4元就不卖,花41.4元就能买;换个平台,多加6元,闪购28.4元也能买。
海底捞回应——

麻辣烫饭是有的,但券核销不了,后台无法操作
8月1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海底捞朝阳门益田店,了解麻辣烫一事。工作人员查看后说,是公司统一操作的,美团的神抢手券确实显示“已售罄”,“干拌麻辣烫饭是有的,但券核销不了,后台无法操作。还不清楚具体原因,会上报给区域负责人,具体了解一下。”
同时,记者还联系到海底捞公司总部客服,工作人员说,会联系相关人员尽快核实,核实后回复。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律师说法——
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权,行为或涉嫌消费欺诈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然而,海底捞通过设置不同价格体系,对同一款麻辣烫在美团上使用优惠券就显示“售罄”,而以更高价格购买时则可以正常购买,这种行为使得消费者无法以公平的价格获得商品,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赵良善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然而,海底捞将实际有货的商品显示为“售罄”,导致消费者无法得知商品的真实供应情况,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赵良善强调,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该事件中,海底捞将实际有货的商品标注为“售罄”,隐瞒了商品的真实供应情况,诱使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其行为或涉嫌消费欺诈。
赵良善建议,针对消费者此次遭遇和不爽体验,可以先尝试与海底捞进行沟通,要求其解决问题,如按照优惠券价格提供商品或退还已支付的款项。若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反映,并提供详细的证据,如消费凭证、页面截图等,由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予以调处。当然,消费者亦可直接诉诸法院,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佘欣 编辑 李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