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低估了中国的一个情况

(原标题:美媒:美国低估了中国的一个情况)
自美国政府再次威胁要对中国采取加征100%关税等限制措施以来,多家美国媒体一直在密切关注,美方对中方实施的这类恐吓措施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对中国一些地方进行了实地走访后,彭博社、《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美媒在近期发布的多篇报道中承认,中国“有底气应对”,而且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
其中,《纽约时报》记者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专门来到在不少美国媒体人以及学者看来,可以直观感受中国贸易情况好坏的浙江义乌。而义乌仍然火爆的外贸交易,包括当地贸易商对她讲述的情况,让这位美国记者很快意识到,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以及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而不断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是中国底气的一大由来。
图为纽约时报刊文截图
在发表于21日的一篇深度报道中,两位先前向美国出口节庆商品的外贸商都对艾莎表示,美国的情况对他们的业务“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在欧洲和东南亚获得了新的买家。
同时,艾莎表示,中国政府也在为中国的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支持,比如在义乌新落成的全球数字贸易中心,中国的外贸商就在与国外的买家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着推广和交易。

艾莎还在义乌对来这里淘金的外国贸易商进行了采访。一位来自非洲国家坦桑尼亚的女商人兴奋地告诉她,中国不仅是“所有商品的中心”,而且“充满了机会”。
这位已经7次来到中国进货的非洲女商人还认为,与中国的跨境贸易会让她的未来变得越来越好。“我预见自己会因为中国而变得富有。”她说。
而在艾莎看来,这位非洲女商人的经历还说明,尽管美国政府想通过关税等手段威胁中国,“但中国非但没有放缓脚步,反而卖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商品,而这一次,买家是世界其他地区。”
“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规模。”艾莎写道。
图为美媒报道截图
此外,从一些国外经济专家对《纽约时报》给出的分析来看,中国外贸本身有着强大韧性。市场咨询公司佳富龙洲(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研究部的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Christopher Beddor)就对该报称,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这对汇率产生的影响,反而在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贸易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除了《纽约时报》记者的实地探访,美国彭博社在22日发布的一篇报道中,通过挖掘和呈现中美间的贸易数据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在限制中国的商品,但中国仍然是美国大量商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而且这些商品并不只是关键矿物和化学品,还有诸如电动自行车等生活品。

图为美媒报道所配图表
更重要的是,彭博社指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是无法在短期内被替换的。
“中国每日对美出口额达10亿美元,这一数据彰显了中国的议价能力。”彭博社写道。
CNN亦在21日一篇涉及美国和澳大利亚准备在关键矿产上开展合作的文章中指出,这样的合作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撼动这一领域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因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是遥遥领先的”。
最后,除了告诉美方中国的底气有多足,一些美国媒体和企业家还在不断尝试告诉华盛顿,为什么他们对中国的做法只会伤及美国自身。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的报道,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就在本周二参加活动时,说出了一句值得华盛顿好好听听的话——“在我们推出会伤害他人的政策之前,不妨退一步,或许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才对美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