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8句话讲清楚!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文/萨姆·罗格文 翻译/鲸生

洛伊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针鼹战略:澳大利亚对权力与和平的追求》

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西方国家对自身讲述的中国技术发展故事已不能反映现实——那种认为中国仅是西方技术的模仿者,靠“窃取”知识产权、“浪费性”公共补贴取得成功的叙事,其真实性也大不如前。今天的中国已在机器人、电动汽车、核反应堆、太阳能、无人机、高速铁路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创新者与技术引领者。

如需佐证,那么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进一步确认:我们必须将军事技术纳入这份清单。如今已不能再简单地断言,中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仍处于追赶或仿制外国军事装备设计的阶段。中国正在实现创新,且已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数十年来偏向于美国及其盟友的地区军事实力平衡,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军事实力并预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以往鲜少公开展示最新军事装备,但这一次阅兵则(尽管是选择性地)揭开了神秘面纱。

阅兵式展示的亮点包括,即将列装中国日益壮大的航母编队的舰载机——在当前已拥有三艘航母的基础上,未来数年至少还将新增一艘与美国海军新型“福特”级航母吨位及战力相当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四款新型“忠诚僚机”无人机首次亮相,这些隐身无人机被设计成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并接受其指令。此外,阅兵式至少展示了四种前所未见的反舰与对地攻击导弹系统,以及一款新型无人潜艇和新型鱼雷。

四款“忠诚僚机”无人机亮相阅兵式,引发外界关注

对研究中国军工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来说,这场阅兵只是激动人心的一年里的最新一幕。2024年圣诞节后不久,社交媒体上开始传出两款新型隐身战机试飞的模糊视频及照片。数周后,“海军新闻”网站报道,中国正在建造一款配备了可伸缩栈桥的特种动力驳船,能够让载具运输舰在未经准备的沿海地点实施装卸。一系列相关测试照片显示,它们非常适合将重型装甲车辆投放至台湾的滩头。

接下来,2025年1月底,《金融时报》刊登的商业卫星图片显示,北京郊外正在新建一处新的军事指挥中心,其面积至少是五角大楼的十倍。到了5月,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爆发空战,一共出动了125架战机。虽然证据有限,但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中国装备展示了令人信服的表现。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所有迹象表明,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自主的军工体系。中国领导层也公开宣示其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前建成一支世界一流军队。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远不止技术突破。

但至少在科技层面,中国的雄心已经充分展现。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现代化以来,解放军经历了或许是自二战以来全球最迅速的军事技术转型。自2024年12月以来的一系列成果披露只是进一步佐证了这个趋势,并迫使人们思考:外界是否依然低估了中国的雄心。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要用这支军事力量来做什么?

一种可能是,中国正打造一支真正具备全球部署能力、直接挑战美国的军队。今年2月,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已经领略了中国的新实力——当时一支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环绕澳大利亚航行,彰显了中国军事投射能力的新边界。

然而,如果能从过去9个月以来的各种“爆料”中提炼出一个总体结论,那就是中国并非完全(甚至主要)着眼于在整个太平洋沿岸投射军力,更不用全球范围内了。我们在阅兵式上看到的大量新装备并非专为这种目的而设计。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5C洲际战略核导弹

当然,这些装备具有多重用途,且毋庸置疑的是,过去数十年来中国的远程军事投送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中国正在打造一支庞大的战略运输机群,能够将人员和装备快速部署至全球各地。

近年来,中国开始扩充空中加油机队规模——这类保障力量长期被视为美国全球空中力量投送的核心支柱。如今,中国已拥有数十艘专为远洋作战设计的“蓝水”战舰(与之相反的是只能近岸作战的“黄水”战舰),包括航空母舰及其配套的补给舰。

但同时,中国自2017年在吉布提设立首个海外基地后,并未新增类似设施;至少数年之内也难以部署具备洲际航程的战略轰炸机;中国更缺乏类似美国那样遍布全球的盟友网络。今年亮相的新型战机、登陆驳船、无人机和导弹系统也并未表明中国把重心放在全球力量投射上。它们的首要作用依然是巩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地位。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

因此,显然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的区域雄心,而非全球存在。这对台湾当局尤其是坏消息,因为海峡两岸的军事实力天平已经明显地向北京倾斜。西方战略学界最知名的期刊《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近日发表了一篇评估当前形势的论文,并向台当局以及华盛顿那些主张“保卫台湾属于美国核心利益”的人士给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在《拒止?中美在亚洲的军事主导权之争》一文中,作者尼古拉斯·安德森(Nicholas Anderson)与达里尔·普雷斯(Daryl Press)认为,如果中美围绕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在亚洲的核心军事力量——驻扎在日本与关岛基地的作战飞机——将遭受灾难性损失。

论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评估这场冲突爆发的前30天里,中国庞大且持续增长的短程及中程导弹库存对美国空军基地的打击效果。结论是:即便在最理想的场景,美国也会在开战第一个月损失45%的作战力量。需要强调的是,该论文仅仅算进了中国陆基导弹的打击效果,甚至没有考虑空军与海军发动额外攻击可能造成的损伤。

安德森与普雷斯为美国如何扭转这种日益失衡的局面提出多项建议,但这些方案似乎都难有显著成效。到最后,他们建议,美国应该对现有战略做出根本性重构——华盛顿应该考虑转换思维,从追求地区军事主导地位转向扮演辅助性的角色。

九三阅兵中受阅的无人装备

两位作者总结道:“考虑到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与科技实力,一个远方大国在东亚保持主导性军事存在,或许并非一种长期均衡状态。”他们的表述已经相当含蓄,尤其是当你假设中美角色互换的场景时:“若中国成为西半球的支配性力量,在加拿大永久驻军7万人并在古巴部署一个航母战斗群,这种局面看起来显然与‘长期均衡’相去甚远。”

为了应对东亚地区(对美国而言)日益恶化的军事平衡,美国可以通过大规模增兵来强化存在,但如今这种做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国推进军事现代化进程已经三十多年了,期间美国并未采取实质性应对措施。我们凭什么相信如今情况会改变?就算华盛顿能够克服惰性,又有哪个亚洲国家愿意接纳大量美国驻军?谁敢向美国承诺愿意将其领土用于对华作战?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障碍得到克服,中国几乎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军费开支作为反制。正如本周北京的阅兵式向全世界昭示的那样:若上演一场军力竞争,牌局如今有利于北京,而非华盛顿。新的战略均衡事实上正在形成,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外交政策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原文发布在美国“外交政策”评论网站,原标题:中国军队正在领先。译文有删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观察者网观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冷德友记者 陈明顺 摄
ご☆—可珂≈ 玩小雏5一8仙踪林吕小甘新章节无弹窗DeepSeek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刘煊尊】国之重器,压舱基石,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和“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组成的核导弹第一方队震撼登场,这也是我国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首次集中亮相。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空基远程导弹的加入,以及潜射战略导弹迈入洲际行列,我国的核威慑与战略核反击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拥有了更强大,更可靠的捍卫手段。
看完这场阅兵,谁还能说中国军工只会仿制?图片
≤≥△≤≥▽≤ 国产CHINESE男男GAY动漫中的爱与勇气勇敢追寻真爱的心路今天是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我们的祖国以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捍卫和平的决心与能力。今天的主题就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小编觉得这是今天最大的新闻,也是近期最重要的新闻,非常值得分享。
📸 宗敬先记者 年广嗣 摄
🧑‍🎄 羞羞漫画登录页面免费漫画入口官方网站畅享无限精彩让你记者丨董静怡编辑丨张伟贤 黎雨桐董宇辉离开已经一年了,东方甄选走出来了吗?8月22日晚,东方甄选(1797.HK)公布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的2025财年综合业绩。2025财年,东方甄选持续经营业务(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的总营收为44亿元,较2024财年的65亿元下降32.7%,净利润为620万元,较2024财年的2.5亿元大幅下降。
大众巨婴云襎官网打造高效安全的云存储环境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上周四(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确定了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的所谓“对等关税”,具体税率从10%至41%不等。新关税将于当地时间8月7日生效。8月5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梳理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不少非洲国家正面临美国征收的最高关税。白宫上周发布的修订版关税清单显示,非洲大陆18国被征收了15%的关税;利比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四国面临的关税更高达25%至30%。
老公找了3个黑人玩我一个印度总理莫迪8月29日开启了对日本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莫迪出任印度总理以来第八次访问日本。8月29日晚,印度总理莫迪在东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首脑会谈。两国各有所需:印度在应对美国税率高达50%的关税冲击之际,期待扩大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日本政府则希望把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扩张前景广阔的印度的活力纳入本国增长轨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