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坊
骑行是当下热门的运动
但由此引发的
交通事故和矛盾纠纷
也越来越多
近日
长宁区法院就审理了一起
因骑行者与小朋友碰撞
引发的诉讼
骑行爱好者撞上男孩
双方不服责任认定,闹上法院
事故发生在去年6月
当时,袁女士正在
长宁外环步道内的骑行道上骑车
经过一个路口时
与一名冲到骑行道上的男孩
发生碰撞
图为事故发生瞬间
男孩看到飞驰而来的自行车
下意识地后退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傅君 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
从视频上来看,(男孩)应该是想跑到对面的道路上去,但正好她骑行过来了,旁边还有一辆骑行的车辆,小朋友可能下意识往后退。
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接受采访
根据属地派出所的认定,孩子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骑行人负次要责任。
二人双双摔倒 视频截图
但双方对此认定并不认可
并起诉至法院
图为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
骑行者认为,小朋友突然折返,外加家长监护失责,是事故主因。
屠凯平 律师、骑行者代理人:
小朋友往前面跑,突然回头这个动作,我们正常是不会预料到。此外,家长也疏于看管,没有看住小朋友。
屠凯平律师接受采访
而孩子一方则认为,骑行者当时的速度达到时速30公里,不仅超过了《道路交通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的规定,即便参照当时外环步道最高时速25公里的规定,也超速了20%;并且骑行人当时没有紧急刹车,这些才是事故的原因。
史羽鸿 律师、孩子方代理人:
这个情况我们在本案当中也申请了司法鉴定,经过鉴定,她确实存在超速100%的情况。
史羽鸿律师接受采访
最终
法院判决认定
孩子一方由于没有注意观察、监护失责,承担44%的责任;
骑行人因超速、没有及时制动,承担36%的责任;
绿道管理方没有给予必要充分的提示警示,也承担20%的责任。
事后,步道管理方将骑行道的限速从时速25公里降低到了15公里。
图为骑行相关提示
骑行相关事故频发
上海出台文明骑行公约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骑行成为热门运动,相关交通事故日益高发,其中车速过快是首要原因。有骑行者在网络上晒出的视频显示,有的时速接近30公里,更有甚者能达到50公里。
有骑行者在网络上晒出的视频显示,有的时速接近30公里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骑行速度确实是管理难点,我国当前法律中没有对人力自行车的限速有明确规定。
陈振宇 律师 上海市律协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所以现在很多时候,政府管理方在公共道路上只能进行倡导,比如限速15-25公里以下,但骑行者突破了这个速度,要对其实施行政处罚也是非常难的。
陈振宇律师接受采访
与此同时,一些骑行者也认为,既然是在公园或绿地专设的骑行道上行驶,骑行者相较行人,便享有更高的路权。
骑行爱好者:
我觉得那个是骑行专用道,还有专门的人行道,不同的路用不同的颜色作了区分。
此外,骑行道上相关的警示标识、限速标识等也不够充分。
骑行爱好者:
可能只在入口处提醒过,但在每个驿站里面并没有反复提醒。所以,我觉得骑行的提示力度是不够的。
对此,法律专家表示,绿地道路与市政道路不同,并没有明确规定谁更享有路权。而骑行者也应当认识到,骑行道并非"竞速场",绝不是用于飙车的场所。
孙维飞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骑行肯定是不行,对这条骑行道来说,这样是异化了它使用的目的,它不是提供你竞赛的。骑行道没有封闭的话,就意味着人还是可能穿过去的。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孙维飞接受采访
据了解,为平衡骑行者和行人、游客的不同需求,营造和谐的骑行环境,上海已于2023年底出台了相关文明骑行公约,对滨江骑行限速每小时15公里,遇急弯、交叉口等路段时,限速不超过每小时5公里。
图为骑行者
记者|董冰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