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4句话讲清楚!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

俄乌冲突进入第4个年头,西方制裁继续加码,军事演习接连不断,而俄罗斯内部也悄然出现裂痕。

当北约在爱沙尼亚边境集结重兵,当普京最亲密的谈判代表突然“主动退场”,当拉夫罗夫在镜头前话锋一转,这三件事拼在一起,构成了当前局势最令人警醒的图景。

俄罗斯内部悄然出现裂痕

普京政府内部的第一次显性裂痕,出现在9月18日。

当天傍晚,克里姆林宫官网发布简短通报,德米特里·科扎克被免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职务。

没有告别仪式,没有感人话语,只有一句“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

俄乌谈判现场

这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追随普京的老臣,曾是明斯克协议与伊斯坦布尔谈判的关键推手,被视为克里姆林宫中“最务实”的声音。

他的离开并不仅仅是职务调整,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

科扎克是少数曾在2022年安全会议上反对全面进攻乌克兰的高层之一。

近几个月,他多次向普京建议考虑停火与改革路线,试图为俄罗斯寻找战略上的“体面退场”方案。

而如今,他突然被边缘化,背后显然并不简单。

在内部权力结构进一步向强硬派倾斜的当口,科扎克的离开,意味着俄高层内部的温和派声音开始被系统性清除。

图为普京 资料图

他既可能是“主动抽身”,也可能是“被挤出局”,但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克里姆林宫不再容忍不同意见。

就在科扎克辞职的同一天,俄罗斯军方在爱沙尼亚边境再次引发争议。

3架米格-31战机无视边境线,闯入爱沙尼亚领空长达12分钟。

北约随即被通报,当地战机紧急升空拦截。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

虽然没有爆发直接冲突,但爱沙尼亚政府第一时间请求启动《北约宪章》第四条,要求与盟国进行紧急磋商。这一举动,意味着局势已被视为足以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北约也没有坐视不理。9月18日当天,超过3000名北约士兵进入爱沙尼亚训练场,启动代号“闪电”的联合军演。

俄乌战场上的士兵 资料图

这场军演直至10月初,涵盖波兰、罗马尼亚等多国,内容涵盖空地一体打击、联合情报侦察、防空反导等多个科目。

随后在9月23日,北约又在东欧多地展开更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大量F-35战机、精确打击武器、爱国者系统被调往波兰与立陶宛,气氛骤然紧张。

北约的先进武器 资料图

北约秘书长的发言更为直接。他在演习现场表态称:“北约将捍卫每一寸领土。”这番话,既是对俄罗斯的强硬警告,也是在向成员国传达信心。

尤其是在波兰宣布扩军至30万人的计划后,整个东翼的军事力量已接近冷战末期的水平。波兰的军力目标,甚至远超法国、德国等传统大国。

外部压力陡然增强的同时,俄罗斯外交层面却出现了罕见的“软语”。9月19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电视节目《大博弈》中,首次公开表示俄罗斯“愿意妥协”。

这句话一出,引发舆论震动。但细看内容,所谓的“妥协”背后,是一套极为强硬的条件框架:乌克兰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四州“归俄”的新现实;北约停止东扩,乌克兰去军事化;保障俄语群体的语言权;谈判必须以过往议程为基础。

图为拉夫罗夫 资料图

这些条件,几乎等同于对乌克兰的“全面让步”。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表态更像是一种外交试探,而非真正的政策转向。

拉夫罗夫的表态,更可能是为国内舆论“降温”,塑造“我们愿意谈,是他们不愿意”的形象,同时试探西方联盟内部是否会出现意见分歧。

而西方在此刻的应对,表现得极为坚决。9月19日,欧盟公布对俄的第19轮制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核心措施是全面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进口。

要知道,2024年,俄罗斯的LNG出口收入高达350亿美元,占能源出口总收入的12%到20%。其中一半以上原本销往欧洲。

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 资料图

这一禁令的实施,等于一刀切断了俄罗斯最为依赖的能源命脉之一。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

不仅如此,欧盟还列入了45家俄罗斯及第三国公司,包括亚洲的炼油厂与贸易商,甚至包括部分中国企业。

更甚者,这轮制裁首次将加密货币平台纳入制裁清单,封堵俄罗斯通过数字资产规避制裁的通道。

与此同时,更多俄银行被剔出国际结算系统,外资银行若继续与俄交易,将面临二级制裁。这一系列组合拳,无异于经济战的“精准打击”。

而在国内,科扎克的离职再次被外媒聚焦。他不仅是谈判派的代表,更是普京政权稳定结构中的一根“软肋”。

他的出局意味着克里姆林宫的方针更加收紧,也意味着未来的外交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俄罗斯内部的强硬派,如今正牢牢掌控高层话语权。

在外部高压与内部清洗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开始进入一个“转圜窗口期”。

一方面,它没有选择直接退让,仍在军事与外交上保持强势;另一方面,种种“非典型”动作又说明它正在寻找可控的出路。这是一种高压下的有限试探,是对当前僵局的一次战略调整尝试。

普京和拉夫罗夫 资料图

而影响这场博弈走向的关键,还在于西方联盟内部是否能长期维持协调一致。

若欧盟与北约在能源账单、舆论压力与选举周期中出现松动,俄罗斯可能趁势撕裂统一战线。

一旦出现裂缝,拉夫罗夫的“妥协”话术,将成为突破口。

但若西方能维持目前的高压态势,俄罗斯将面临更大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制裁全面升级后,如何维持国内稳定、军费持续投入与对外强硬形象,将成为普京政权不得不面对的三道难题。

从9月12日无人机闯入罗马尼亚领空,到9月16日俄白联合军演结束,再到18日爱沙尼亚领空事件、科扎克辞职与北约军演展开,一连串事件在短短一周内密集发生。

到9月23日,北约军演全面展开,23日至26日,国际舆论集中分析俄罗斯局势,形成了对俄战略状态与未来方向的整体判断。

这些看似碎片化的事件,其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链条。

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外部打压与内部动荡同步发酵,而俄罗斯并未“顶不住”,但也不再从容。

局势正处于一次关键的变轨期。

参考资料截图

📸 彭万里记者 孙应吉 摄
👨‍👦‍👦 JUL一美人妻神宫秘书”-一部引发热议的小说(原标题:"要是特朗普甩脸子取消访印,中国就拿下一局")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美国特朗普政府一顿王八拳连招,把其亚洲关键盟友印度给整不会了,哥俩最近关系闹得有点僵。连日来,特朗普多次公开威胁,将在25%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对印税率,以惩罚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能源。这让新德里方面相当恼火,绷不住驳斥美方的批评“既无正当性也无谈合理性”。
北约警告俄罗斯,普京盟友突然辞职,俄外长首次提到“妥协”二字图片
美女100%裸露双奶头国产91_时政新闻“喝酒不开车 开车不喝酒”但还是有少数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少喝一点开车上路不会被发现殊不知酒驾不仅会面临法律处罚还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遭人“碰瓷”图为监控画面9月3日,富阳区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接到车主王女士的报警,说当天凌晨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开宝马车的男司机敲诈了8000元,起因竟是自己的一个侥幸行为。
📸 孙顺达记者 谢大海 摄
﹥「」︵︶︷︸︹︺〔〕 遮天造化修炼系统-逆天成神,破万界束缚!采写/周妍编辑/计巍寇聚合在黑砖厂里的房间和床铺距离寇静静和父亲的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9年。2016年,患有精神疾病的寇聚合在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陵头镇突然失踪,直到2025年6月29日,一个大雨瓢泼的下午,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派出所来了消息——寇聚合出现了。
🖕🏽 三浦恵理子个人资料简介_三浦恵理子主演的电视剧演过的原创 阮佳琪 观察者网 上海► 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图为美国H-1B签证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大笔一挥,将H-1B签证费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签证政策毫无预兆骤然收紧,让众多怀揣“美国梦”的年轻工程师和科学家梦碎一地。美国宣布相关消息后,舆论开始聚焦中国的政策动向。他们发现,就在一个月前,中国也推出了新的签证政策: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正式公布。其中一处修改,是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适用对象是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新规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老师把自己奖励给小俊,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对学生教育有哪些特朗普和泽连斯基 资料图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7日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喊话,称如果泽连斯基愿意,俄乌冲突能“几乎立即”结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如果愿意的话,能几乎立即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他(泽连斯基)也可以继续战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