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印度悄悄做了一件事,没打招呼也没解释,直接派了65名军人去了俄罗斯参加军演,结果欧洲那边瞬间炸锅,多国媒体纷纷喊话:“这是越过红线!”德国、芬兰、英国轮番开火,搞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65名印度军人去了俄罗斯参加军演
美国更是面露难色,担心美印关系出现“裂缝”。但印度这边一点没慌,莫迪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俄罗斯,还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谁不乐意,那是你们的问题。
印度参演,踩了谁的脚?
这场名叫“西部-2025”的战略演习,说白了就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自家门口搞的一次大型“秀肌肉”活动,从9月12日开始到16日结束,演习动静不小,场地覆盖了41个训练区,参演兵力多达10万人,各类武器装备上万套,连“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都亮了相,连普京本人也穿上军装亲自出场,气氛不输红场阅兵。
图为军演现场
而让局势变得微妙的,是印度的出现。莫迪政府悄悄派出65名军人加入演习,虽然部队不大,但身份不一般——来自印度陆军的“库马翁”团,是印度最老资格的部队之一。这些军人不仅参与联合训练,还直接参与特种武器的操作演练。
印度国防部讲得很坦诚:这是为了深化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增进两国友谊,意思说得很清楚,我们是来交朋友的,不是来挑事的。
但西方国家可不这么看。德国外交政策专家施佩克直接怒怼:“印度越线了。”芬兰安全专家也表示,这种行为“毫无必要”,而且影响极差,英国《泰晤士报》甚至用“红线”来形容印度此举的严重性。
莫迪和普京 资料图
美国前官员默克尔更担心,这表明印度并未真正站在西方阵营,未来的美印安全合作可能要打折扣了,说白了西方的潜台词是:你印度不是我们“印太战略”的核心力量吗?怎么跑去和我们最不对付的俄罗斯搞军事合作?这不是打我们脸吗?
印俄关系,真不是说断就断的买卖
要说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苏联时期,两国就开始了深度军事合作,到现在,印度军队的武器系统里,陆军60%、空军70%、海军80%都还是俄制的,这关系别说割舍,连动一动都得三思。
2023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平均每天达到200万桶,比上一年多了一半,哪怕美国对印度进口俄油加征了关税,印度也只是象征性地减到150万桶,意思很明显:你美国打你的算盘,我印度的油不能停。
同年印俄之间的武器交易规模也高达20亿美元,这不是普通生意,这是国家安全的底子,就算美国再怎么喊话,莫迪政府也不会轻易砍断这条生命线。
所以这次参演,印度其实就是在用行动告诉西方:别拿军事合作威胁我们,我们可不是你们的附庸国家,印度要做的是“多边平衡”,而不是选边站队。
图为莫迪 资料图
而且印度这边也不是没压力,美国对印度出口商品的关税一路飙升,总税率已经逼近50%。这是在用经济手段逼迫印度“站队”。但莫迪的回应很直接——既然你要加税,那我就去找另一个更讲感情的伙伴谈合作。
军演背后,谁在试探谁的底线?
其实真正让西方国家坐不住的,不只是印度参演,而是这场军演的“内容”有点敏感,演习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不光演练了常规战术,还涉及了核武器的使用规划,“榛果树”导弹系统首次亮相,图-22M3轰炸机也飞上了巴伦支海上空,整个演习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战略威慑意味。
白俄罗斯国防部长还宣称,这次演习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包括非战略核武器的使用评估,这种话一出,西方当然紧张。你说你搞演习也就罢了,还搞到核武器层面,谁不怕?
更讽刺的是,尽管印度被骂“越界”,但美国、土耳其和匈牙利这几个北约成员国也悄悄派了观察员到场,两名美军军官甚至在白俄罗斯军演现场现身,还受到了国防部长赫列宁的热情接待,赫列宁说得大方:“他们感兴趣的地方都可以看,随便参观。”
所以看起来,大家在台面上口水战不断,背地里谁也没闲着,都在观察、在试探、在博弈。印度只是选了一个更直白的方式,把态度摆在桌面上。
印度不想选边,但西方不想让它中立
莫迪政府这次的动作,其实是一次精心计算的外交试探,印度既不想彻底得罪美国,也不愿放弃和俄罗斯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但问题是在当前这种“非黑即白”的国际格局里,中立本身就成了一种“挑衅”。
莫迪和特朗普 资料图
西方不接受印度“自选节奏”,他们更希望印度成为遏制中国、牵制俄罗斯的“战略支点”,而印度则希望在美俄之间找到一个空间,既不变成棋子,也不被当成弃子。
所以这场军演,某种程度上就是印度给西方的一次“反向提醒”——别把我逼得太紧,否则我还有别的选项。
而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印度此举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西方全方位围堵的背景下,印度的到来给了俄罗斯一种“并不孤单”的心理慰藉。哪怕只是65名军人,这份象征意义已经远大于实战意义。
结语
莫迪这步棋,看似小动作,实则大信号。65人的军演,背后是一场关于战略自主权的较量。欧洲口口声声说“越过红线”,但真正的红线,是印度想走自己的路,而西方却不愿放手。未来的地缘棋局中,印度会不会继续“走单骑”,还得看西方能不能接受一个不听话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