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1秒读懂事件!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

封面新闻记者 马嘉豪

他叫杨晨燚,今年19岁,来自重庆酉阳县。本该是大学校园里奔跑的年纪,小杨却已经在医院的急诊室、深夜的出租屋、高铁和飞机上,独自走过了两年半的时间。

杨晨燚患的是一种叫作卟啉病的罕见疾病,全国像他这样的患者,不超过两百人,且确诊难度非常大。而他却靠着自己查阅国内外文献、比对检查报告,和医生不断沟通交流,最终成功确诊。

10月16日,刚从四川华西医院回到重庆的出租屋,他就又赶着去医院输液。17日上午,小杨收到了母亲发来的消息,他又急忙去拍证件照,为自己的第三次高考做准备。

为了便于输液,杨晨燚的脖子上安置着CVC静脉导管

“痛到哭出声”,却从未停下脚步

2023年3月,一场甲流之后,杨晨燚的人生被彻底改变,当时他正上高二。

“起初是吃不下饭,接着是腹痛、呕吐、全身无力。在重庆的医院住院一个月,医生也没有查出病因。之后又去了重庆西南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

杨晨燚一个人拖着行李,辗转多地,病历越叠越厚,答案却始终没有到来。

“最痛的时候,能直接把我痛哭。”他说。

那一年,杨晨燚的成绩在重庆一所还不错的高中排名前50名,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东南大学就读。

可疾病让他几乎无法安坐在教室里。请假、住院、再请假、再住院……

“我没有办休学,总觉得还能学一点,就学一点,可能还有机会吧。”

2024年6月,在离开学校大半年,几乎没复习的情况下,杨晨燚吃着止痛药走进高考考场。“6月4日才回学校,7号就考试了。”他语气平静,像在说别人的事。

成绩出来,他超过重本线20分,但没有填志愿。“当时是试试看,没想过真走。”

今年6月,杨晨燚再次带病参加高考,被录取到北方的一所高校,出于身体的适应状况,他选择放弃,准备再战一年。

一篇英文文献,一次生命转机

在多次被诊断为“不明原因腹痛”“高胆红素血症待查”后,杨晨燚开始自己寻找答案。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

杨晨燚在一篇英文文献中找到与他症状相符的案例

他在医学期刊网站上搜索关键词,用翻译软件逐字阅读英文文献。一篇关于“肝性卟啉病”的文献引起他的注意。

“当时文中所描述的基因突变位点、临床症状,甚至检查指标,都与他高度吻合。我把自己查到的和医生纠结的点一一对比,比如哪个检查指标应该是阳性,哪个应该是阴性。”

在他的坚持下,医生重新为他做了尿卟胆原检测,检测结果阳性,与论文中提到的“卟啉病”病状完全相符。

今年4月,杨晨燚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确诊

2025年4月,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被确诊为“急性间歇性肝性卟啉病”。

“那一刻,我没有激动,只是觉得终于有了一个答案。”

“所以,卟啉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封面新闻记者面对身体虚弱的小杨问道。

“卟啉病是血红素合成障碍,导致有毒的‘卟啉’物质在体内堆积,侵害周围神经,从而引发剧烈的腹痛和全身疼痛,无法根治,发作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来缓解症状,国内确诊的患者仅一两百人。”

19岁的杨晨燚平静地说着病情,专业词汇在他的脑海里,显得格外清晰。

因杨晨燚所患的卟啉病情况复杂,分型不明确,也没有准确的治疗方案。

今年5月,杨晨燚参加2025年罕见病国际交流会

为了更好地探究病情,在一名医生的邀请下,今年5月,杨晨燚参加了在海南举办的2025年罕见病国际交流会,与卟啉病专委会的专家同台交流。

“当时大会新成立了卟啉病专委会,我被请去作为案例讨论,会上还和很多专家进行讨论和学习,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想成为医治罕见病的医生”

病情确诊,痛苦并没有结束。

因为卟啉病无法根治,发作时只能靠着向体内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液进行缓解。病情发作时,杨晨燚要在医院里连续输液10到12小时,每天要输1500毫升以上的葡萄糖液,直到疼痛得以缓解,最长的时候要连续输液一个月。

就在前不久,他还被诊断出疑似患有“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这是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另一种罕见病。两种罕见病叠加在一个人身上,相互诱发,让他陷入“感染-发作-治疗-再感染”的循环。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

即使在治疗的路上波折不断,杨晨燚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还在病友群里成为了“小杨哥哥”,为其他患者提供帮助。

广西女孩小覃在他的帮助下,确诊了胆管消失综合征,身体朝着好的方向在一步步发展。

杨晨燚在社交平台上会罕见病患者答疑

他在社交媒体上一条一条解答和他同样患有罕见病的患者的疑问,为罕见病患者整理出详实的就医诊断说明书……

“我没有想过做自媒体,只是如果有人问我,我知道的,就告诉他们,能帮到别人总是好的。”

当被问到第三次高考有什么目标时,杨晨燚沉默了一会儿,“想学医”。

“我在很多医院求诊时,很多医院都没办法收治,因为病太罕见,没有科室愿意收我。医生说需要治疗,但却不知道怎么治,全国也只有个位数大夫能给出治疗方案。”

“罕见病患者其实不少,但真正懂罕见病的医生,太少了。我想去试试,试着去改变这个状况。”

“这两年半,你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又问杨晨燚。

“我已经习惯了。病痛带给我痛苦,但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医生、病友,学到了很多知识,不能说完全是坏事。”

出租屋的墙上,贴满了就诊记录和知识点

在出租屋的墙上,贴满了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学习的知识点、去医院的就诊记录。这是杨晨燚两年半的足迹,也是一个少年用疼痛写下的“不屈”。

明年,杨晨燚将第三次走上高考考场。他想学医,想研究罕见病,想成为能治疗罕见病的医生。

杨晨燚为罕见病患者填写的词

“寂寞长途,冷月孤灯,病榻难安。然心火,纵风霜摧折,依旧斑斓。”杨晨燚写下了这样的诗词句子。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张志远记者 绍祖 摄
﹥「」︵︶︷︸︹︺〔〕 vivo用户必备黄金软件3.0.3新版免费下载体验提升鸿游戏网10月20日,赖清德公然宣称无法靠接受“九二共识”“一中原则”获和平,萧美琴日前宣称台积电整个半导体生态要赴美投资。与之相对,中国国民党新任党主席郑丽文表示,“我是中国人。‘反中、抗中、仇中’台湾人已经受不了了,厌烦了,台湾民众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和解的、和平的两岸关系,相信‘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台湾最大、最新的主流民意”。无疑,郑丽文这番话才是对当下台湾主流民意的准确把握。越来越多台湾民众已然看清,“台独”分裂是破坏和平的祸根,共同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当下反“台独”、要发展、做中国人正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痛到哭出声”,19岁重庆小伙靠自查文献、沟通医生确诊罕见病,全国患者不超过 200 人图片
🪦 快猫视频re05cc导航回家了解其背后的内容与使用价值管“画面要暴力血腥”“要动感,要抓拍”“效果要‘惨’”……这不是片场,而是境外反华组织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避难”闹剧。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14日报道,近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一起境内人员在反华组织教唆下,伪造“受迫害”材料,损害我国家利益的案件。
📸 陈锡联记者 冯兴国 摄
公主荫蒂每天被男人添三十二章疗伤公主荫蒂每天(原标题:为揪出“内鬼”,五角大楼打算用上测谎仪)► 文 观察者网 陈思佳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忠诚”成为他任命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计划实施更严格的保密协议,并开展随机测谎测试,来打击泄密行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为了确保国防官员对特朗普政府的忠诚。
🥊 国产“又粗又长”产品引发热议,消费者反响热烈(原标题:普京:布达佩斯会晤更像是改期而非取消)当地时间10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旨在对俄施压,但不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普京说,美国新制裁显然是不友好举动,无助于加强刚开始恢复的俄美关系。他强调,俄罗斯始终支持继续对话。同时他认为,如果俄美能“就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长远未来展开严肃探讨,双方将在诸多领域拥有合作空间”。
新兴社交软件“男生女生靠逼”引发热议,年轻人在线交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近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反响。图为珲春站(受访者供图)9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位于中俄边境的吉林省珲春市。据了解,珲春口岸是吉林省唯一的对俄公路口岸,也是俄罗斯游客入境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