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6图说明!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

美国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款导弹最大射程约为1600公里,可打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据新华社9月29日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28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访谈时说,美国正在考虑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向乌克兰提供射程可覆盖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战斧”巡航导弹。

目前,俄罗斯与北约围绕无人机事件的对峙持续升级,引发外界对俄乌冲突进一步外溢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美若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冲突扩大化的可能性急剧增加。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副院长万青松向澎湃新闻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从坚持通过外交途径结束俄乌冲突转向更加激进施压俄罗斯的“B计划”,但看起来“180度大转弯”的特朗普政府还未宣布任何针对俄的反制行动,也没有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新援助,唯一愿意承诺的是继续向盟国出售武器。

“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瞬间 资料图

“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

万斯在访谈中说,美国政府将不再以捐赠方式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军火,而是要求欧洲国家直接购买武器装备,对自己的“后院”承担更大责任。

当地时间9月23日,特朗普在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活动期间会晤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泽连斯基当时请求美方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特朗普对此表态不反对。但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也透露,特朗普尚未就此作出决定。

“战斧”导弹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一款巡航导弹,美军在冷战结束后的多场对外战争或军事冲突中使用该型导弹,被美军视为“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核心武器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战斧”导弹已经发展了五代,美军装备的主力是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斧”导弹。导弹射程约1500公里,可由水面舰艇、潜艇和陆基移动发射平台携带。

新型“战斧”导弹升级了导航和通信系统,增加了数据链以及部分修改了气动外形,导弹具有更好的隐身能力,综合作战性能进一步提升,部分型号还增加了相控阵末端主动雷达,可用于打击水面舰艇,尤其是对付航母、两栖攻击舰、大型驱逐舰等大型水面战舰的能力。

此前,美国只向英国出口这款远程武器,近年来,美国开始向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盟国出口“战斧”导弹。在拜登政府时期,泽连斯基多次向美国寻求“战斧”导弹,但遭到美国政府拒绝。

在拜登政府时期,泽连斯基多次向美国寻求“战斧”导弹 资料图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

此外,美国也准备在欧洲部署能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该系统还可发射“标准-6”导弹。今年7月,美德两国宣布,2026年,美国将在德国部署能够打击俄罗斯腹地目标的陆基中程导弹,包括三种类型的美国陆基中程武器:“标准-6”导弹(SM-6)、“战斧”巡航导弹和“暗鹰”高超声速导弹。

军事专家韩东介绍说,“虽然乌克兰前段时间展示了射程远达3000公里的‘火烈鸟’巡航导弹,但与‘战斧’导弹相比,‘火烈鸟’是非常初级的巡航导弹,隐身性能、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都无法与‘战斧’导弹相提并论。”

“‘战斧’导弹采用复杂的惯导+卫星导航+地形匹配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可超低空飞行,躲避对方的防空系统,射程也覆盖莫斯科,对俄罗斯来说,威胁程度远比‘火烈鸟’更大。”韩东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几天后,泽连斯基威胁打击克里姆林宫。9月26日,据法新社报道,泽连斯基近日威胁称,如果俄罗斯不停止进攻乌克兰,那么俄高级官员应该检查克里姆林宫附近的防空洞在哪。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6日对此作出回应,抨击泽连斯基发出威胁一举“非常不负责任”。

据新华社8月21日报道,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已成功试射“火烈鸟”远程导弹,该导弹飞行距离超过3000公里,是“目前乌克兰拥有的最成功的导弹”。

此前,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的远程武器是射程约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且不允许其用该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23日报道称,数月来,美国国防部一直在阻止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多名匿名美国政府官员透露,这期间,乌方至少有一次试图使用ATACMS打击俄境内目标,但遭美方拒绝。

“试图把冲突的责任转移给欧盟和北约”?

近期,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立场“反转”,也引发各方对俄乌冲突走向的关注和讨论。

特朗普9月23日在纽约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双边会晤。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乌克兰在欧盟和北约支持下,有望“赢回全部乌克兰,恢复原状”,并表示美国将继续为北约提供武器,“任凭北约使用”。这与他此前多次暗示乌克兰应“放弃部分领土”结束冲突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在28日的访谈中,万斯把特朗普态度的变化归因为俄乌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并呼吁俄罗斯“接受现实……坐到谈判桌前认真讨论和平”。万斯说,过去几周,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举行双边会谈,也拒绝任何三边会谈。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俄乌冲突谈判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让特朗普感到挫败,其立场转变主要是为了迫使俄方重回谈判桌,而非帮助乌方扭转战场形势。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分析认为,特朗普特意强调“欧盟和北约支持”,是试图把冲突的责任转移给欧盟和北约。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

“特朗普想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乌克兰和欧洲要想‘战胜’俄罗斯,那么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数量将完全取决于欧洲国家愿意购买的数量,”万青松表示,“由此,特朗普的表态实际上是在宣布‘洗手不干’:美国可能暂时退出对乌克兰危机的调解。”

据新华社援引塔斯社消息称,28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总统普京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莫斯科会晤,决定权在美方。佩斯科夫说,普京对特朗普的邀请仍然有效,普京已做好准备,愿意与特朗普在莫斯科会晤,一切取决于特朗普的决定。

图为普京和特朗普 资料图

在战场上,俄乌互相袭击对方境内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的行动仍然持续升级。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8日发布通报称,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俄军使用高精度远程空基和海基武器以及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克兰军工企业、军用机场基础设施实施了大规模打击。

泽连斯基28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27日晚至28日上午,俄军使用近500架无人机和40余枚导弹对乌克兰实施超过12个小时的空袭,目前袭击已造成4人死亡,另有至少40人受伤。

俄罗斯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29日在社交平台说,该州从28日深夜至29日凌晨遭到无人机袭击,致使2人死亡。俄国防部29日通报,称俄军防空系统过去一夜在俄罗斯8个地区上空拦截并摧毁了84架乌军无人机。

双方使用无人机和导弹互相袭击境内目标还引起了俄罗斯与北约“无人机事件”对峙的升级。

欧盟负责防务的高级官员库比柳斯26日与波兰、丹麦、保加利亚、立陶宛等欧盟国家防长及乌克兰、北约代表召开视频会议,与会方同意在欧盟与乌克兰、俄罗斯边界打造“无人机墙”。

针对欧盟和北约有关无人机事件的指控,俄方多次否认,同时警告“无人机墙”计划将加剧地区紧张氛围。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平台上援引匈牙利媒体的调查称,乌克兰意图借无人机事件挑起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这背后可能是北约“鹰派”。如果这一切得到证实,“欧洲从未如此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刊文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考量是从俄乌冲突中脱身,把风险“外包”给欧洲盟友,但这可能导致欧洲承受更大的安全压力,推高北约欧洲国家直接下场、冲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 郑义记者 李书诚 摄
九幺9.1玩命加载中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该问题?当地时间9月10日,被特朗普誉为“最懂美国年轻人”的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在美国西部一所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年仅31岁。查理·柯克10日在犹他州演讲 图/央视新闻在生前的最后几秒钟,柯克正在与一名现场观众讨论美国的枪支暴力问题。一声枪响后,柯克颈部中弹,瞬间血流如注,瘫倒在地。
考虑向乌提供“战斧”导弹射程覆盖莫斯科,美政府俄乌问题立场反转?图片
方正兰亭黑ProGBKDemiBoldVersion100字体下载识字体中铁四局原副总工程师赌博被偷拍后,遭敲诈勒索一案迎来新进展。新京报记者获悉,该案一审宣判后,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一审判决明显量刑过轻。7月31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三名赌客刑期分别增加半年至一年两个月不等,另一名视频拍摄者的刑期维持不变。
📸 孙天民记者 吕文达 摄
👲🏼 奇思妙想的博士周莹王俊凯王伟忠(夜深相思梦)·图为陈湖雄。(环球网)" 在一米宽的领域做到一万米深。"作者:徐力婧   刘游枸最近,一支来自中国的中性笔,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火了。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上传的视频:他上课时使用的晨光中性笔,引起了德国同学的兴趣——大家觉得比德国中性笔更好看、书写更顺滑,还有香味,价格又便宜。不少同学要他帮忙从中国代购,最后甚至在班级里掀起了 " 抢购风 "。
👨‍🦯‍➡ 天美周年庆典-动画MV广告片暨游戏娱乐视频新片场盛况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向美国读者介绍了中国一种超强的技术,称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中国可以将大西北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电能,直接输送到2000英里(约为3200公里)外的安徽省。不仅如此,该报称中国输电技术所输送的电能,不仅已经超过美国的任何一条电网线路,而且这样的线路,在中国已经多达42条!
🧑‍🦯‍➡️ 亚洲同志男男gay社群力量与抗争的历史回顾当幼儿在乘坐机动车过程中遭遇意外,产品质量与监护责任的边界如何划分?8月14日,上海高院公布了一起相关案例。女童调座椅致弟弟死亡,父母诉车企 资料图原告宗某、吴某系夫妻,育有女儿(5岁)、儿子(2岁7个月)。2023年5月1日,宗某驾驶一辆商务车,载吴某及两子女出行。11时许,因发现儿子在车内丧失意识伴全身青紫,家长遂将其送医院救治,但其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记载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