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幼师因“地贫”基因被举报后遭解聘,申诉案件被延期

极目新闻记者 郭奕
10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厦门市海沧区幼师林芳(化名)被举报携带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遭解聘一事有最新进展。
林芳在医院体检 图源: 新京报
今年5月,林芳所在幼儿园通知她被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6月15日,林芳被幼儿园解聘。林芳要求海沧区教育局复核其解聘决定。6月28日,海沧区教育局复核决定维持解聘处理。
今年8月,林芳提交了一份备注“携带地贫基因”的合格体检证明,向海沧区人社局提起再复核申请。
9月28日,林芳发微博称,海沧区教育局在6月28日作出的复核决定,存在事实性错误。9月30日,海沧区人社局工作人员致电林芳称,因申诉案情复杂,决定延长审理期限。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林芳做招聘体检的医院证实其3次体检结果均不贫血。
海沧区教育局认定林芳患有“地贫”病并隐瞒病史的依据来源于举报材料。该举报材料提供了林芳在招聘前曾做过产检,检出她携带有“地贫”基因。
林芳坚持认为自己从不贫血,更不存在隐瞒不报行为。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2018年修订)》的规定,体检检出“血液系统疾病”,属于“不合格”。
“地贫”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携带“地贫”基因的患者是否就是“地贫”病患者?
据新京报报道,福建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携带者和患者是两个概念,二者区别在于是否有临床症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小儿血液科主任乐少华认为,基因是先天且终生不变的。她表示,“地贫”基因携带者仅有一条异常基因,另一条正常的基因有代偿作用,可以正常保持血红蛋白的功能。而“地贫”病患者则是两条基因均异常,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从临床症状来看,携带者通常没有临床表现,所以从疾病定义角度来说,不应该把携带者简单地归于病人。”乐少华说。
针对有人因携带“地贫”基因而被视为体检不合格的情况,有媒体认为,这容易导致两方面问题:
一是从标准本身来说,携带“地贫”基因,并不影响本人工作、生活,也不会传染给他人,因携带“地贫”基因遭拒聘,是对“地贫”基因携带者的歧视,影响其公平求职、就业;
二是当前教育部门、学校发现求职者体检“不合格”,是依靠他人的举报,或求职者自己报告携带“地贫”基因。如果没有举报,或者求职者没做基因检测,“地贫”基因携带者就不会被发现。这可能迫使一些女性求职者,为消除被拒聘风险,在产检时不做这项筛查。
实际上,为促进公平就业,一些地方已经修订了体检标准。例如,广东、广西等地已经针对事业单位招聘出台了更细致的体检标准,明确区分了“地贫患者”和“无症状基因携带者”,并规定无症状或轻型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在血红蛋白水平稳定且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应给予合格认定。
(来源:极目新闻)
此前报道
厦门"因基因被解聘"女子:前夫实名举报只想我当主妇
近日,林芳(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声称,她通过笔试、面试,甚至在指定医院经历了三次体检且结果全部合格后,终于在2024年8月如愿入职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一所幼儿园,成为一名在编教师。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仅持续了约10个月。
9月25日上午,林芳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回忆:2025年6月15日,一纸解聘通知书送达她的手中,理由是她“隐瞒贫血病史”,林芳说,这一切,都源于她被枕边人举报,“是无症状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图为林芳发文截图
>>想不到的“绊脚石”——

自小身体与常人无异,家族中也无“贫血”病史
“二胎产检时才发现是地贫基因携带者”
9月25日上午,林芳告诉大风新闻记者,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份产前诊断报告。
“2023年,我在生育双胞胎前响应优生优育号召进行筛查,结果显示为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我在拿到报告后既陌生又诧异,陌生是我从来没有听过这种疾病,我父母也无这种病史;诧异在我既然检测出了这种病,但我从未出现过贫血症状,身体也没有过任何异样。”
诊断结果报告单
对此情况,孕检医生曾回答她称:基因携带者不代表患病,正如原癌基因在每个人身体中都存在,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一样。基于此回答林芳便认为自己仅是携带了基因,并无贫血疾病,2023年7月,林女士还在无贫血的情况下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她入职前,在厦门市三次检查结果均显示体检“合格”,为林芳做招聘体检的医院也证实其3次体检结果均不贫血。
然而,令林芳没想到的是,这份显示其为“β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产前报告,却成了她日后职业生涯的“绊脚石”。
>>被教育局解聘——
产检报告成了举报材料,
最终致已入职教师遭解聘
据多家媒体报道,林芳前夫自2024年8月起开始对其进行匿名举报,后于2025年2月转为实名举报,核心证据正是那份产前基因报告。
海沧区教育局据此认定,地中海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根据《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体检不合格。尽管医学专家(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明确表示“携带者不应简单归于病人”,尽管体检医院确认其体检合格,但海沧区教育局在复核后,仍于2025年6月28日决定维持解聘处理。
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第三条中曾明确规定: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合格。而林芳此前的体检报告,均为“合格”。
林芳被解除劳动合同
>>选择幼师出于热爱——
“照顾双胞胎女儿间隙备战考编,
如今却因基因导致努力和前途尽毁”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事件当事人林芳,听她讲述了这场风波背后,更为复杂的情感纠葛与其中的压力煎熬。
访谈过程中,林芳的声音虽然平静,但透着疲惫与无奈。林芳说,她本科毕业,选择幼师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在幼儿园实习过,当时就觉得小孩子们很单纯、很纯粹,你给他们微笑他们也会还你微笑,我爱看孩子们笑,也很享受这份纯粹的互动。”
林芳回忆,为了考上幼儿园编制,她在照顾双胞胎的间隙挤时间学习。“晚上两个女儿八点多睡下后,我就备考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早上再比她们起早点儿,用碎片时间学习。等她们醒后,我就把学到的知识,背给她们听,她们以为我在互动。”林芳说,这份她形容为“纯粹”的热爱,支撑着她度过了备考的艰辛。
然而,入职后的喜悦很快被持续的举报阴影所笼罩。林芳回忆,2024年4月,她参加了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教师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顺利入编。2024年8月,教育局纪检部门通知她,她被人匿名举报。后经过医院体检结果合格,她又顺利入编。

“此后近一年,我一直都被人举报。”林芳说,2025年2月,匿名举报改为实名举报,纪检部门按规定须立案调查。2025年5月,林芳所就职的幼儿园通知她,“被人举报患有地中海贫血、隐瞒病史”。6月15日,她被幼儿园解聘。
>>被前夫举报后选择分手——
解聘根源在于被前夫实名举报,
“他只希望我当一个专职主妇”
“2025年6月,我依据有关规定,向海沧区教育局提起复核申请。2025年6月28日,海沧区教育局复核决定维持解聘处理。局长表示,依据医生的诊断结果改变解聘决定比较牵强。但厦门市纪检、教育、卫健系统多名相关人士透露,我被解聘的根源在于实名举报。而举报者,正是我的前夫。”林芳说,在得知真相后,她向法院起诉了离婚,“离婚后,我因没有工作和收入,只争取到了一个女儿的抚养权。”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
谈及前夫,林芳不愿多言,只表示对方家中经济条件优越,希望她当一个专职主妇,不愿意让她在外工作。“他(前夫)之前就让我辞掉过一份很好的国企工作。他觉得我赚的钱是我的,我没工作就只能依赖他。”林芳说,考编过程中前夫都隐藏得很好,甚至给了她一种支持的错觉,直到她真正考上编制……
回忆过程中,林芳的声音出现了些许颤抖,短暂沉默后,林芳说:“其实……最痛苦的不是被前夫背叛,也不是离婚,因为离婚是我主动起诉,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我在没收到解聘通知书前,来自单位的压力。”林芳回忆,因为被举报,她曾多次接到教育局电话,甚至在正给学生讲课时就被教育局带走,“相关部门时不时来调查我,领导又找我谈话……这个过程中,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犯人。可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我只是基因携带者又不是病患,更谈不上弄虚作假了。”
对于被调查的原因,林芳表示:是教育局顶不住压力了,“我前夫为了达成他的目的,能把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都举报几十次,报警都解决不了。”
>>相关部门回应——
海沧区教育局称已将问题记录
另有省份已明确:“地贫”不影响工作即合格
9月25日上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就林芳反映几个核心问题,向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求证:
1、林女士从报考到被解聘的完整过程中,教育局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2、为何在医院三次体检均合格的情况下,最终会以“无症状的β地贫基因携带者”为由,判定其“隐瞒病史影响体检结果”?
3、解聘决定是否如林女士所说,主要源于“难以承受其前夫持续实名举报的压力”?
海沧区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已将问题做了记录,会向上级领导汇报。但截至发稿前,未予回应。
据医疗科普信息,“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高发。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平时与正常人无异,若不进行专门的基因筛查,很多人可能终生不知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发地区已在政策上做出了更科学、人性化的调整。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轻型)且血红蛋白高于90g/L,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可给予合格。”这一规定,与林芳的遭遇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引发了关于“体检标准如何更精准反映实际工作能力、避免基因歧视”的更深层次思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实习生 何逗
(来源:大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