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刚从北京回来,普京亲自对他做出指示:俄罗斯的稀土不能受制于人。
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已亲自指示俄罗斯政府内阁,责成后者在12月1日前批准一项有关稀土开采和生产的长期发展路线图。
普京向俄罗斯政府内阁下达指示
由于命令下给了政府内阁,俄总理米舒斯京当仁不让地要负起责任。
果不其然,在俄总统府发出的公文中,清晰可见米舒斯京的名字,被写在了负责人的一栏,而且还出现了不止一次。
更加特殊的是,俄方宣布上述消息的时候,刚好是米舒斯京刚刚结束访华准备回国之际。
这或许意味着,在结束了中国之行后,米舒斯京也不会轻松,日程安排甚至可能更加紧张。
毕竟普京是以一个“设下最后期限”的口吻,要求他把事情办妥。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情出了岔子,带来后果可想而知。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
俄总统府发布了东方经济论坛后续指示清单
克里姆林宫的公文,落款日期在米舒斯京访华前。因此不能排除一种情况,即普京已经提前把事情跟米舒斯京等人讲好了,只是之后才对外界宣布。
如果情况是这样,米舒斯京可能就是带着“任务”来中国的。
事实上,在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也确实出现了“积极创造良好条件,深化各领域合作并推动投资项目落地”的表述。
而在这之中,就包括了“采矿业”。
种种迹象都显示,随着普京命令的下达,俄方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同时也能看出,对有关稀土的问题,普京是真的很重视。
这并不是普京第一次在相关问题上设置最后期限。在9月初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期间,普京就要求政府在今年11月前提交新的稀土开发计划。
普京之前已经以“限期”的方式,向俄政府下达指示
这么来看,对于普京的上一个指示,俄政府大概率是完成了,随着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才有了普京新的指示。
普京之所以选择在今年按下建设稀土产业的加速键,显然与各方围绕该领域的激烈博弈有直接关系。
各方已经逐渐意识到,曾经看似随手可得的稀土,背后其实大有门道。如果在这一领域被“卡脖子”和受制于人的话,除了直接造成损失,还可能让自身在未来的竞争中落后于人。
在稀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出现动荡的背景下,没有多少国家能沉得住气。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受俄乌冲突影响,稀土等战略物资对他们的意义无疑在进一步上升。制造业、特别是军工生产面临的风险,是莫斯科要绝对避免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俄罗斯尝试实现稀土领域的自给自足,倒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在这件事情上,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近期也发话了。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近期也就稀土问题发话
而且他的指向性还很明确,那就是“独立于”中美。
美俄关系固然有问题,但绍伊古的话并不意味着他对中俄关系有什么特殊的看法。他之所以强调“独立于”中美,更多想表达的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不能落后于中美太多,更不能受制于人。
此外,发展稀土产业本身,也能服务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岗位。
毕竟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该国的人口、劳动力结构。俄罗斯要把重心放在军工生产上,其他领域势必会受到影响,俄罗斯国内局势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稳。
对此,有效的应对方式之一,就是发展社会经济。按照绍伊古的估计,仅是在西伯利亚计划打造的一个稀土加工集群,就能在第一阶段创造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这样一个集群还能将数十家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迸发出更强大的化学反应。
俄罗斯对稀土领域有着长远规划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足够宏大、长远的计划,仅凭某些人、某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坚定行动方向、集中来自俄罗斯各地的力量、花费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时间。
上述这些要素都满足了,俄罗斯才有机会看到成果。缺了任何一环,最终的结果都是功亏一篑。
今年来,普京多次就该问题向俄政府内阁下达指示的做法,正是坚定行动方向的体现。
毕竟想实现这一宏图大业,对俄方高层同样是一个考验,考验他们的战略定力是否充足,是否能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
这么一个任务,很大程度就落在了普京身上。不难想象,压力是不小的。
不过,对于普京来说,这样的压力或许也习以为常了。相比俄乌冲突、与北约对峙,推动国内稀土领域的建设,算不上太大的事情。
更何况,在与俄罗斯关系友好的国家里,也确实有稀土领域的领军者。在适当的合作与交流下,俄罗斯面临的一些难题,或许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当然,路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俄方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政府内阁把普京要求的发展路线图批准了。对于刚访华的米舒斯京来说,这就是他的新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