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悔改,荷兰再次甩锅中国,中方回应奉陪到底,输家60天内诞生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荷兰政府闯祸在先,强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事后倒打一耙,打来电话不仅不向中国道歉,还试图指责中国,眼下又再次甩锅,直言中国要掏空他们,面对荷兰的“强词夺理”,中方的回应透露出一层深意。
这场拉锯战,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中荷矛盾,更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欧盟如何在美国与中国之间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荷兰再次甩锅
继前段时间中荷关于安世半导体的交锋后,荷兰再次甩锅中国,据路透社10月27日报道,荷兰政府再次为强制接管安世找理由,声称是他们之所以要在9月采取行动,是担忧中国要开始拆解欧洲业务并将生产转移至中国。
此外,荷兰政府还觉得自己能与中国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将安世半导体管理层结构改组为统一的“荷兰——中国结构”。
安世半导体大楼
不得不说,荷兰方不仅抹黑的理由五花八门,想得也挺美的,安世半导体在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那时候安世可不如今日这般名气大,是欧洲地区实力最强的半导体公司之一。
更关键的是,安世的发展不仅对中企有利,也为荷兰政府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然而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荷兰政府援引一项从1952年以来从未启用的法律,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突然下令,强行要求安世从9月30日起,一年内不得进行任何涉及资产、知识产权以及业务及人员的调整,此外,闻泰科技委派的CEO也被暂停履行职务,荷兰方甚至还任命了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图为忙碌的工作人员
这行为不就是强盗披上了文明人的外套而已,面对质疑,荷兰政府更是骚操作不断,大肆宣扬所谓“国家安全考量”及“供应链安全保障”的论调,荷兰部分媒体引述消息源称,“存在迹象显示”,安世半导体存在向中国泄露芯片技术的潜在意图,此举被指将对荷兰等国家安全及经济稳定构成直接且重大的威胁。
而荷兰经济事务部提出干预的核心依据,亦聚焦于“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需要。
但问题是,荷兰一直没有拿出过证据,相反根据荷兰法院的庭审文件显示,美国明确要求“替换”安世半导体中国籍领导层。
图为阿斯麦公司大楼
眼下又甩锅,说中国要掏空他们,面对荷兰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悔改,中方早就回应过了,中国坚决反对荷兰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
可见,荷兰企图在舆论层面,塑造自己被害论,但中国可不吃这一套,荷兰如果不认错,不改回来,那么中方就奉陪到底。
输家60天内诞生
要知道,此事发生后,掌握着安世半导体70%产能的东莞工厂自国庆长假后,便收到通知限制出货,这一行为直接让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其中欧洲车企率先喊疼。
图为汽车生产线
据相关报道,针对七大行业的107家欧洲龙头企业供应链关系展开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跨行业视角审视,有86%的企业均从安世半导体位于中国的生产基地采购芯片产品。
此外,美日车企也全部遭殃。
可以说,稀土供应的紧张局势以及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已对欧洲汽车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令欧盟成员国深感忧虑与不安。
近日,德国、法国及欧盟委员会相继通过媒体渠道发表强硬言论,声称将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其中不乏考虑动用贸易领域极端手段的可能性。
德国、法国及欧盟委员会相继通过媒体渠道发表强硬言论,声称将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然而,面对欧洲汽车工业即将遭遇的大规模停产风险,以及中方对此的坚定立场,欧盟方面开始显现出慌乱态势。
正如丰田公司某高层所言,“中方具备在60天内致使整个汽车产业陷入停滞的能力”。
此论断并非夸大其词,当前欧洲汽车制造企业的稀土库存量,最多仅能支撑约60天的生产需求,一旦稀土供应渠道受阻,且同时面临芯片短缺的双重困境,欧洲汽车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全面停产的严峻危机。
媒体报道截图
所以在将狠话说尽后,欧盟又改口,但回归问题的本质,安全上仰仗美国、经济上又依赖中国的欧盟,屡屡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站队美国,最后上演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真应该好好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