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韩反华集会持续多日,都惊动警方了,结果中国人根本无感
最近韩国首尔街头闹得有点凶,但也有点尴尬。
几个举着喇叭的所谓“爱国人士”,扯着“反华”横幅在明洞和大林洞一带折腾,号称要持续集会。场面一度搞得如此尴尬,连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都坐不住了,9月19日直接下达紧急指示,要求警方“必要时强力应对”。首尔警方如临大敌,不但发布集会禁令,还严肃表态可能追究组织者法律责任。
总统李在明也公开表态,说这些吵闹根本不算什么“言论自由”,更像是“闹事”!
李在明怒批反华集会
这头韩国从上到下紧张得要命,另一头的中国网友却纷纷表示:啥?还有这事?让我先刷个视频。
韩国人可能没想到,他们折腾了好几天,喊得声嘶力竭,中国这边居然“毫无波动”。不光国内网友没太大反应,连在韩国的中国人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拍视频吐槽:自己在韩国明洞遇上反华游行,还特意说了一句“I come from China”,结果一个韩国老头竟然鞠了个躬转身走人,闹得好像是“见到中国人还挺客气”。这场景要是传到集会发起者耳朵里,估计得气得牙痒痒:本来是想示威的,结果还成了小丑表演?!
“说好的反华示威呢?”评论区一片欢乐:“大爷是领了工资来打卡的吧?”“演技不行,不够敬业啊!”
韩国民众挥舞韩国和美国国旗
其实,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这场闹剧的起因,是某些韩国保守团体炒作所谓“中国干涉韩国选举”“99名中国间谍操控了韩国大选”的谣言——尽管韩国国防部、选举委员会乃至驻韩美军早都公开否认。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政治表演。
首先,中国人之所以不愤怒,是因为看穿了这出戏的本质。
明眼人都清楚,这类集会与其说是“反华”,不如说是韩国某些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老套路。根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韩国青年失业率高达21.3%,房价连年飙涨,经济压力巨大。这个时候操弄民族情绪,无疑是最廉价的政治工具。中国网友门儿清:“自己家里着火,还忙着对邻居扔鞭炮?”
韩国集会现场
其次,中韩经济深度绑定,根本不是几句口号能摇动的。
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624亿美元。三星、SK海力士、现代起亚……这些韩国经济支柱企业,哪个敢真正离开中国市场?所以韩国政府才急着划清界限——总理出面维稳、警方强势管控,不是因为多么热爱中国,而是明白一件事:情绪不能当饭吃,生意还得做。
最关键的是,中国民众对国家的实力有了彻底自信。
媒体报道韩国反华集会
一方面,中国人对韩国的民族主义操作早就见怪不怪。从历史纠纷到“萨德”事件,再到韩流经济摩擦,套路基本就是:一旦对华有不满,就街头抗议。但说实话,这种“熟悉的配方”,已经失去了情绪上的新鲜感。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心态确实变了。以前遇到类似事情可能会上头,甚至会拼命“破腹自证”,但现在更多人觉得:你闹你的,我看我的,你表达诉求,我正常看戏,咱们各取所需。
这背后是实力的对比,也是心态的差距。韩国人通过集会想“表达愤怒”,但没想到中国人却用冷漠瞟了一眼——你不配让我生气。一个大国国民的尊严,不在于是否声嘶力竭地回应 every 噪音,而在于有没有选择的底气。
这种底气,是建基于中国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日益强大的文化输出。就像一个人不会对着井底的青蛙咆哮,中国网民更乐意用“哈哈哈”和“就这?”来解构一场自以为严重的闹剧。
韩国总统发言
中国驻韩大使馆早已发声,要求韩方依法保护中国公民安全和合法权益。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不放大噪音,但绝不容忍挑衅。这才是成熟的外交——手握筹码,理性出牌。
回过头看,整件事最荒诞的莫过于:一方入戏太深,一方压根没看。韩国某些人渴望的“激烈对抗”,在中国网民这里化成了一地梗图。而那个在集会现场鞠躬溜走的老大爷,仿佛成了最佳配角——演技浮夸,但足够写实。
韩国这些集会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还没把中国人激怒,倒先把自己人整崩溃了。
中国驻韩国大使(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