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1秒读懂事件! 美国抗衡"一带一路"的大计划,两年就熄火了?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美国抗衡"一带一路"的大计划,两年就熄火了?

美国抗衡

(原标题:美国抗衡"一带一路"的大计划,两年就熄火了?)

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

2023年9月举行的新德里G20峰会上,在时任拜登政府的牵头下,美国联合印度、沙特阿拉伯、欧盟宣布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简称为“印欧经济走廊”),旨在通过建设铁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增强亚洲、波斯湾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结。

当时,不少美西方媒体将这条走廊炒作为“野心勃勃的现代香料之路”,并将其视作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竞争的战略布局。拜登亦意有所指,称这一投资项目将“改变游戏规则”。

不过,两年过去了,项目进展基本为零。港媒《南华早报》13日报道指出,这项经海湾地区连接印度与以色列、进而贯通欧洲的宏大经济愿景正在逐渐崩塌,已经几乎沦为加沙血腥冲突与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牺牲品”。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印欧经济走廊”的利益相关方非但没有充分利用项目的变革型经济潜力,反而日益陷入了激烈的内部斗争,让这个曾被华盛顿誉为“多边合作里程碑”的项目陷入进退两难。

2023年9月9日,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左)、印度总理莫迪(中)和美国总统拜登(右)在签署谅解备忘录现场握手

中东国家与以色列“闹掰”

首先是阿联酋。作为“印欧经济走廊”愿景的核心参与方之一,近几个月来,由于加沙地带持续的流血冲突与饥荒危机,阿联酋与以色列的关系迅速破裂。2020年在美国斡旋下达成《亚伯拉罕协议》后出现的两国外交暖意,如今已几乎荡然无存。

9月初,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色列宣布计划吞并约旦河西岸,此举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阿联酋外交部负责政治事务的助理部长拉娜·努赛贝(Lana Nusseibeh)很快表态,指责以色列此举将践踏阿联酋“红线”,并称《亚伯拉罕协议》已被哈马斯与以色列极右翼极端分子“彻底推翻”。

本周局势进一步恶化。当地时间9月9日,以色列针对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领导人进行“精准打击”,悍然发动空袭。

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的公然袭击,立即引发阿联酋的强烈回应。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及多位高级部长亲赴多哈,既向卡塔尔表达声援,也对以色列威胁地区安全的行径表示愤慨。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中东政治教授马克斯(Monica Marks)解读道,“无论是伊朗、以色列还是其他国家,外部势力未经海合会许可干涉其内部事务,都是阿联酋所无法容忍的。”

她认为,以色列“浪费”了与阿联酋拥有“温暖和平关系”,如今双方已陷入“日益加深的反感鸿沟”。

马克斯在社交媒体上的评价则更为尖锐。她曾指责以色列政府及其支持者的行事风格如同“流氓国家”,“他们正威胁要破坏其最强大地区伙伴的稳定、安全与投资吸引力。”

另一个海合会的核心成员——沙特阿拉伯,也曾承诺为“印欧经济走廊”投资200亿美元,如今同样对这一项目失去了兴趣。

美国抗衡

据报道,沙特原计划投资走廊中连接阿联酋与约旦的关键铁路项目,目前计划已被搁置。

与阿联酋类似,加沙战争让沙特更加强硬地坚持,巴勒斯坦建国是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在以色列空袭多哈后,沙特也明确表示,将“无限制地支持卡塔尔采取的一切措施”。

印度想暗度陈仓,但无力扭转局势

与中东裂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本周与以色列签署了一项双边投资协议。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欧经济走廊”在两年前的新德里G20峰会上高调启动,两国财政部长在后续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却对这一项目只字未提。

当地时间9月9日,印度孟买,以色列财政部长(右)参观恐袭纪念碑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克莱门斯(Clemens Chay)看来,这份印以投资协议是“新德里为谨慎推进走廊项目而采取的举措”,毕竟印度“并不像阿联酋那样肩负政治包袱”。

克莱门斯指出,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被日益孤立,这使其推进重大经济项目的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对于以色列而言,与印度达成的这份新协议是一场“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印度还抓住机会深化与项目其他关键伙伴的关系,尤其是与阿联酋和沙特的关系。

“换句话说,印度如今正维持着项目的存续,至少在经济逻辑上是如此”,他说。

但这一努力难以扭转项目颓势。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中东问题研究员乌尔里希森(Kristian Coates Ulrichsen)认为,过去几周的地区事态发展,已经让“印以阿美”这个小多边联盟及其走廊项目的可行性面临质疑。

乌尔里希森指出,海合会官员如今愈发将以色列领导层视为地区稳定的威胁,“这个状况显然不利于长期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项目推进”。

他直言,“只要加沙战争不结束,走廊项目就几乎不可能启动。”

美国战略转向,欧洲摇摆不定,土耳其“趁虚而入”

然而,中东局势紧张并非“印欧经济走廊”面临的唯一阻力。

“华盛顿的优先事项也发生了变化。”以色列智库“信号集团”的政策主管汤米·施泰纳(Tommy Steiner)指出,作为曾经“最关键”的项目推动者,美国现在也没兴趣了。

美国抗衡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时曾承诺,将在六个月内召开与走廊计划相关的峰会。

但这一承诺随期限到期沦为空谈,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已转向其他事务,比如关税。最近,特朗普就以印度与俄罗斯开展石油贸易为由,对其征收高达50%的关税,惹得新德里相当不快。

5月,特朗普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期间,他继续自吹调和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还嘲讽印度否认其促成停火的表态。当时,他对走廊项目同样只字未提。而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升温,更是让这一局面火上浇油。

这让施泰纳不禁反问,“走廊项目本就是美国为加强和巩固《亚伯拉罕协议》以及推动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的产物。(但现在)美国对这条走廊和美印关系的立场究竟是什么?”

与此同时,在土耳其方面的大力游说下,特朗普政府转而支持另一条连接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走廊项目。

土耳其自“印欧经济走廊”启动之初便被排除在外,一直渴望推进自己的“发展之路” 走廊计划。该计划拟与阿联酋合作,经伊拉克连接土耳其与海湾地区。尤其在今年库尔德工人党宣布解散后,土耳其更盼借此加速推进这一替代项目。

土耳其国家通讯社制作的“发展之路”路线图

但这些动作不仅加剧了以色列与土耳其的战略竞争,也让印度深感不满。印方认为,美国对南高加索地区的介入,破坏了印度长期以来计划的“经伊朗、亚美尼亚、俄罗斯连接欧洲”的陆路通道。

“当前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动向,都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施泰纳表示。

欧洲的摇摆不定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

施泰纳透露,直到不久前,欧盟成员国希腊、意大利和法国还在激烈争夺走廊项目中欧洲海上枢纽的主导权。但如今,他们都放弃了竞争,并同意在欧盟委员会的监管下开展合作,将项目职责移交至委员会下属的“中东-北非伙伴关系团队”。

据施泰纳所说,欧盟外交官还开始向以色列官员提出让巴勒斯坦参与走廊项目的要求,而这又显然是以色列无法接受的。

简而言之,“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有欧洲外交官私下里向施泰纳抱怨,“我们所知的走廊项目,似乎已经黄了。”

来源|观察者网

📸 钱汉祥记者 王仁兴 摄
® 无遮羞成人的动漫在线观看手机在线免费-经典剧(原标题:特朗普给爱泼斯坦生日贺卡曝光,含女性裸体画像)► 文 观察者网 张菁娟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极力撇清同已故性犯罪者爱泼斯坦的关联,但证据却屡屡浮出水面。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8日报道称,爱泼斯坦遗产管理方的律师向已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其50岁生日纪念册副本,其中包括一封带有特朗普署名、画有女性裸体的信件。
美国抗衡
08月20日重大事件震撼JUL939被中出的人妻嫩嫫江苏盐城的张女士向媒体反映,2024年5月29日下午,正在读高三的儿子张俊豪骑电动车去学校时,被邻居王某桂驾驶轿车撞倒在地,之后一直处于脑死亡状态,经过一年多的抢救,在今年7月29日去世。张女士介绍,张俊豪是她的小儿子,今年20岁,2024年上半年儿子正在读高三,备战高考。他们一家住在乡里一栋自建的民房内,家距离儿子上学的高中骑电动车只有10分钟的路程,每天儿子自己骑电动车上学。去年5月29日下午1时许,从学校回家吃完午饭返回学校途中,骑着电动车的儿子被36岁男子王某桂驾驶的一辆轿车从身后撞倒在地。张俊豪被送往医院抢救,一直处于脑死亡状态。经过一年多的抢救,儿子还是于今年7月29日下午4时许去世了。
📸 年广嗣记者 刘永 摄
∪▂∪∪0∪∪ 免费看日批的软件迎来全面升级,网友表示-难怪限制了!8月5日,一则“女子例假后游泳大出血向场馆索赔”的新闻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当事人龚女士在例假刚结束就去学游泳,但游完回家却在当天夜里大出血,随后住院治疗。对此,龚女士认为,发生此事是因为游泳馆没有事先告知例假结束后过几天才能游泳,故而要求赔偿损失。
黄品汇Abb安装详解轻松搭建提升效率强阔科技(原标题:俄在“普特会”上提出停火四项条件:涉领土安排、乌不得入北约等)新华社消息,据外国媒体21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期间,提出俄方对于结束俄乌冲突的四项条件,包括乌军从顿巴斯地区全部撤出、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等。
╰☆╮≠▂▃ 爱情岛亚洲论坛精品-探索爱情真谛的独特平台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参考消息网9月12日报道 据台湾周刊王网站9月12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专访时透露,美方即将与台湾地区达成一项“重大协议”,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报道称,台湾正积极与美方谈判,以争取调降目前高达20%的对等关税,避免出口产品遭受重税压力。随着双方协商进入关键阶段,卢特尼克的说法被视为释出“利多”信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