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三名女子带四名儿童点一碗面多次免费续面”引发关注。事件中,顾客与店家因续面问题发生争执。8月15日,双方曾签署调解协议书达成和解,商家向顾客道歉。顾客马女士表示,因店方在签署协议后通过直播和视频谈论此事,违反了协议条款,决定不再和解。
店老板随后发布道歉视频(现已关闭评论),承认自己言行过激,并承诺继续提供无限续面服务。8月18日晚,大量围观群众和自媒体主播聚集在该面馆外进行直播。原营业至凌晨3点的面馆被迫提前关灯锁门。
8月18日,面店门口现状
8月19日,记者发现面馆已关闭,门口有工作人员值守。周边商户证实店铺因舆论压力已关门歇业,并提到前晚有社区和警方介入。一店铺店主告诉记者,对网络上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个人太傲慢了,直播还说人家是‘七匹狼’,昨晚面店门口有社区工作人员和警察介入,他一开门人都在门口堵他”。
8月19日,网友拍摄面店现场
随后记者联系中原区三官庙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街道办已介入处理,并表示“会给大家最终结果”,事件正在调查中。据北京时间采访报道,周围店铺表示称确认该面店已经关门歇业。中原区三官庙街道办表示,从昨晚到现在都是关门状态。
潇湘晨报记者黄康睿 实习记者向劝
延伸阅读:
郑州“续面事件”面馆关门,老板引争议后致歉
近日,河南郑州面馆老板霍某与7名顾客因续面发生纠纷持续引发关注。
据悉,该事件争议双方已于8月15日在街道办的调解下,签订了和解协议。然而面馆老板霍某于次日在直播中继续用“七匹狼”贬损顾客,称“把面倒了也不给七匹狼吃”,引发网友不满。
8月18日,该面馆老板发视频向网友道歉称,自己没控制好情绪,言行举止过激,同时还承诺会继续无限续面。
对于他的道歉,网友们并不接受,截至18日晚,该面馆为关灯关门状态,门口有大量群众围观。
民众围在涉事面馆前 图源:白鹿视频
事件梳理:
8月13日晚,三名女子带四个孩子在郑州市某饸饹面馆共计消费140.58元,其中点了一碗面,利用店家推出的“无限续面”服务先后续面两次,第三次要求续面时被店家拒绝。
现场视频截图
随后,女子在团购平台给商家进行差评,商家希望删除差评遭拒绝,引发双方争吵。
据面馆老板霍先生介绍,发生争吵后,顾客报警,当地派出所现场调解,未能调解成功。店主霍先生次日将相关视频发布,引发争议。
顾客差评截图
8月15日,据现代快报报道,记者从面馆老板霍先生处了解到,双方已经达成和解,顾客已将平台上的差评删除。“我发布的视频给孩子造成了影响,我表示抱歉。”霍先生表示,“以后如果是一人点一碗面,照样还是无限续面,管饱。花多少钱跟点几碗面是两码事儿。”
16日凌晨,面馆店家的短视频账号更新了两条视频,其中一条称,“无良媒体”的报道给他带来了伤害,并导致他被网暴。另一条视频中,霍先生发声称,顾客带着孩子到店,店里会给孩子安排免费的面,“咱吃不了,咱给他倒了,咱都不让那个‘七匹狼’吃。”
17日,据重庆晨报报道,续面顾客马女士表示不再和解,将起诉商家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目前,她因为此事被网暴后导致心情不佳,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目前正在医院输液治疗。
马女士表示,15日,她和面馆老板霍先生在当地街道办签了和解协议,霍先生承诺此后不在网上发布相关视频内容。不过,马女士发现,面店老板事后依然开直播聊这个事情,而且还在直播间“阴阳”自己和孩子。“我就感觉自己没办法忍了”。
8月18日,该面馆老板发视频向网友道歉称,自己没控制好情绪,言行举止过激,同时还承诺会继续无限续面。目前,该老板账号的道歉视频已关闭评论。
面馆老板发布视频道歉
另据北京时间8月18日报道,中原区三官庙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顾客多次点餐累计消费140多元。上周五双方达成协议,将再次进行调解。
三点更新|“续面风波”怎么越理越“坨了”?
8月16日,“3女子带4娃续面”事件再次上演反转大戏:原本与店家握手言和的顾客,突然决定硬刚到底,要法庭上见分晓。这不禁让人疑惑,续个面的事,怎么就理不清了?
先来回顾一下这场“续面风波”的始末:8月13日,三名女子带着四个娃只点了一碗面,续面两次后被拒,顾客怒打差评,结果遭老板指责,并在网上“喊冤”。经核实,三名女子消费实为140.58元,并不是过分薅羊毛。随后,双方达成和解:涉事顾客删除差评,老板删除涉事视频并道歉。但在后来,老板直播时又暗戳戳地提起此事,引起涉事顾客的反感,最终决定告上法庭。
究竟是商家言而无信,还是顾客过分较真、得理不饶人?对于这个“罗生门”事件,网友们在评论区也吵翻了天。
“续面风波”的出现,再次印证了明确规则的必要性。其实核心问题很简单:面馆老板的“续面管饱”仅限一个人,但部分消费者却误以为可多人共享。如果店家从一开始就将规则细化,许多误会本可避免。现实中,一些商家常陷入两难:既担心规则写得太死,显得不近人情,又幻想靠消费者“懂味”来消除潜在的冲突。结果就是,对模糊地带的侥幸心理让矛盾悄然累积,最终一点小事也搞得“一地鸡毛”。
“续面风波”同样给“吃瓜群众”敲响警钟:切忌“过早站队”,更不该“按键伤人”。事件发酵过程中,网络舆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起初,仅凭老板单方说法,大批网民便指责顾客“贪小便宜”“薅商家羊毛”;待顾客亮出140元付款凭证后,又有人调转“枪口”,涌向店铺刷差评。事件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层问题:在信息不全时,公众极易被情绪裹挟,而新证据出现后,又可能快速倒戈。当网络声浪被一次次推向顶峰,身处漩涡中心的当事人,承受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讨伐与持续伤害。这不仅无益于化解矛盾,反而让一碗面的争议不断扩大、升级、失控。
说到底,这场风波的核心不是“续面”,而是关乎诚信、公平与规则的探讨。若能在规则制定上更加明晰,以及多一分将心比心的豁达,或许整件事压根不会演变成“罗生门”。可惜的是,沟通的缺失让误解与分歧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从口角摩擦一路滑向了对簿公堂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