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特朗普电话,普京公布惊人计划:隧道连接美俄,邀马斯克入伙

10月中旬的国际政坛,一则基建提议的热度甚至盖过了地区冲突新闻。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在普京与特朗普通完电话后没几天,突然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
计划联合国际伙伴拿出80亿美元,用8年时间修一条横跨白令海峡的铁路隧道,把俄罗斯楚科奇和美国阿拉斯加连起来,还特意点名邀请马斯克旗下的 The Boring Company 参与。
要知道,这个跨越白令海峡的构想,从19世纪中期就有人提,可一百五十多年过去,要么卡在数百亿的高昂成本上,要么受地缘政治影响搁置,如今俄罗斯突然把成本压到80亿,还直接对接马斯克和美国。
俄方提议截图
消息一出来,不光国际媒体争相报道,连不少关注基建的网友都在等后续动静。
从150年 “空想” 到80亿 “可行方案”,技术成关键变量
白令海峡的连接计划,并不是新鲜事,早在1867年美国从俄国买下阿拉斯加后,就有人提出要修一条通道连接两地,当时还只是停留在图纸阶段。
到了20世纪,苏联和美国都曾断断续续研究过,2007年俄罗斯还曾拿出过一份初步方案,估算成本要650亿美元,后续因为资金、技术和双方关系变化,方案又被搁置。
这次德米特里耶夫提出的80亿方案,核心突破口就在技术上。他在公开表述中明确提到,之所以敢把成本压到原来的八分之一左右,关键是看中了马斯克旗下 The Boring Company 的隧道技术。
这家公司过去几年在隧道建设上有不少实际案例,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地下交通隧道,通过优化挖掘设备、简化隧道内部结构,把单位长度的建设成本降低了不少。
有公开资料显示,The Boring Company 的隧道成本,比传统隧道建设成本平均低60% 以上,这也是俄罗斯认为80亿预算可行的重要依据。

而且,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也不是第一次参与跨国基建。就在2025年9月初,由该基金参与投资的俄中铁路桥正式通车,这座桥连接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中国黑龙江省,全长约2.5公里,建设过程中解决了冻土、跨境协调等不少问题,积累了跨国基建的合作经验。
德米特里耶夫在提到白令海峡隧道时,也特意提到了这座桥,认为有了之前的合作基础,推进跨洋隧道的国际协作会更顺畅。
普京参加会议
电话会议后抛出提议,地缘背景耐人寻味
这次隧道计划的提出时机,正好卡在普京和特朗普通电话之后。
10月16日晚,俄美两国官方确认,普京与特朗普进行了一次时长约90分钟的电话会谈,核心议题是探讨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可能途径,双方在电话中同意后续在布达佩斯见面进一步沟通。
就在这次电话会议结束不到48小时,德米特里耶夫就公开了隧道计划,还特意将其称为 “普京 - 特朗普隧道”,强调这是 “象征团结的路线”。
虽然俄罗斯方面没有直接说隧道计划与电话会谈的关联,但从时间线来看,两者的衔接让外界不得不关注其中的地缘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俄美两国在经济合作上一直存在不少限制,尤其是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双方除了在能源、军事领域有有限互动外,大型跨国基建合作几乎是空白。
而白令海峡隧道一旦建成,不仅能实现俄美之间的陆路连接,还能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通过铁路网串联起来。
有国际物流机构测算,如果隧道通车,从中国东北通过俄罗斯铁路,再经这条隧道到美国阿拉斯加,最终抵达美国本土的货运时间,会比传统海运缩短约15天,物流成本能降低20% 左右,这对两国乃至全球供应链都可能产生影响。
马斯克与特朗普暂未回应,多方态度暗藏差异

截至10月19日,被点名的马斯克和特朗普,都还没有公开回应这个隧道计划。不过,从双方过往的表态和行动来看,态度可能存在差异。
马斯克旗下的 The Boring Company,近年来一直在拓展国际业务。2025年8月,该公司刚和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一份价值30亿美元的隧道建设协议,要在利雅得修建一条地下交通网络,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前期勘探阶段。
对于白令海峡这样的大型跨国项目,The Boring Company 虽然没有直接回应,但有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公司会 “评估所有具备技术可行性的项目”,言下之意并未完全排除参与的可能。
而特朗普方面,目前正处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关键时期,对于俄美合作项目态度相对谨慎。在10月17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有记者问到白令海峡隧道计划,特朗普只是表示 “会关注相关提议”,没有给出更多明确表态。
不过,特朗普在任期间曾多次提到要 “改善美国基础设施”,还曾赞赏过马斯克的技术创新能力,未来态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除了俄美双方,周边国家也对这个计划保持关注。
加拿大交通部在10月1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关注隧道计划对北美铁路网络的潜在影响;日本一家物流企业则公开表示,如果隧道建成,可能会考虑开辟经俄罗斯、白令海峡到美国的新货运路线。
总结
白令海峡隧道计划从150年的 “空想” 走到如今的 “具体方案”,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折射出国际合作的新可能。
虽然目前该计划还停留在提议阶段,后续还需要解决资金分摊、技术细节、地缘协调等一系列问题,但它为俄美乃至全球跨国基建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无论最终能否落地,这种尝试都为推动跨区域互联互通注入了积极因素,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