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一触即发,马杜罗请求中国军援,中方回应有玄机,美国要懂事
2025年1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面对“马杜罗向中俄伊求购导弹无人机”的提问,既未直接应承也未全盘否定,反而将焦点指向美国加勒比海军事行动。
此时的加勒比海域,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已完成部署,马杜罗刚动员450万民兵进入战备。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军事对峙的火药味已然弥漫,马杜罗的“军援请求”是否属实?中方回应的“玄机”藏在何处?美国又能否读懂其中信号?
求助传闻的生存密码
马杜罗寻求军援的传闻,本质是委内瑞拉被美国极限施压后的生存本能反应。这种压力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美国延续多年的“门罗主义”式压制,在2025年8月达到新的峰值。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
美国白宫以“禁毒”为名发起的军事行动,实则是冷战后加勒比海地区最大规模的军事部署,短短两月内完成从3艘驱逐舰到“福特号”“布什号”双航母战斗群的升级,搭配“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核潜艇及B-1B战略轰炸机,构建起覆盖海空的立体作战体系。
美军的部署早已突破“缉毒”的合理范畴,呈现鲜明的进攻性特征。
图为美军航母
“葛底斯堡”号巡洋舰携带的120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完全覆盖委境内关键设施。
“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搭载的F-35B隐身战机和2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具备随时实施立体登陆的能力。
潜伏水下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则以40枚巡航导弹构成隐蔽打击力量。
美军战斗机
更具挑衅性的是,B-1B超音速轰炸机月内多次抵近委海岸80公里空域,这种“擦边球”式威慑正在持续消解战争门槛。
经济封锁与军事施压形成的双重绞杀,让委内瑞拉陷入绝境。
作为全球重要石油储备国,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因美国长期制裁几乎停滞,外汇储备枯竭导致军事装备维护与更新完全中断。
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因美国长期制裁几乎停滞
美国却无视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连续26年的认证。
委内瑞拉为无非法作物种植区,仍将其定性为“贩毒庇护国”,甚至为马杜罗开出5000万美元的悬赏金额。
这种“莫须有”的指控,不过是为军事行动制造合法性的工具。
在此背景下,马杜罗的“求助”成为必然选择。
《华盛顿邮报》援引白宫内部文件披露,马杜罗已起草致中方信函,希望扩大军事合作以应对紧张局势,尤其渴求先进雷达系统。
这种诉求并非孤例,而是拉美左翼政权在霸权压制下的常见生存策略。
中委建立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早已提供基础,双方在2024年建交50周年时签署的军事合作协议,虽属常规防务交流,却为危机时刻的战略沟通埋下伏笔。
马杜罗已起草致中方信函,希望扩大军事合作以应对紧张局势
委内瑞拉卡拉沃沃大学教授路易斯・德尔加多的分析一针见血:这不是主动挑衅,而是对“殖民式威慑”的被动反击。
回应背后的平衡艺术
毛宁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中国同委内瑞拉正常交往合作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这句回应直接界定了中委关系的性质。
从根源上否定了美国将中方塑造成“地区搅局者”的企图,延续了中国“不干涉内政”的一贯立场。
更深层的战略玄机,藏在对美国的间接警示中。
回应中特意强调“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反对破坏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和平稳定”。
这种“不点名批评”的表达艺术,既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言语冲突,又清晰划出中方的立场红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指出,中方的表态本质是给局势“降温”,同时也是在提醒美国,拉美并非其可以随意支配的“私人领地”。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
中方的克制并非无原则妥协,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
委内瑞拉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更是重要的能源合作国,双方在石油、矿产等领域的合作直接关系中国的资源安全。
保持地区稳定符合中方的长远利益,因此绝不会应承“军援”这类可能激化矛盾的要求,但也不会坐视美国以“缉毒”为名破坏地区秩序。
委内瑞拉是中国在拉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更是重要的能源合作国
2024年中国解放军133人赴委参加世界军校学员运动会,被西方媒体曲解为“军事介入”,中方始终以“体育交流”冷静回应,既澄清误解,又未中断正常往来,正是这种平衡艺术的体现。
这种“留有余地”的回应模式,实则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
《华盛顿邮报》的爆料未能从毛宁口中得到明确答案,反而让美国陷入战略猜疑:中方是否已私下回应马杜罗?未来是否可能提供援助?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周志伟认为,中方的回应既维护了原则,又保留了战略灵活性,同时向美国传递了“不可肆意妄为”的信号,一举三得。
霸权面临的三重困局
马杜罗的求助与中方的回应,共同指向美国“强硬施压”策略的内在困境。
美军在加勒比海摆出的“战争姿态”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已陷入经济、法理与地缘的三重困局。
经济短板正在瓦解军事威慑的根基。
图为美国军队
2018年美国首次大规模施压委内瑞拉时,国债规模约20万亿美元,如今已飙升至38.0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问题持续恶化。
维持双航母战斗群的日常运作成本高昂,仅“福特号”单日维护费用就超过400万美元,而所谓“缉毒行动”的收益远不能覆盖支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袁东振教授分析,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根本无力承担一场新的地区战争,军事部署更多是“虚张声势”的政治表演。
军事行动的法理危机更让美国难以立足。
美国缉毒局2024至2025年度报告明确显示,委内瑞拉既非毒品生产国,也非主要中转国,美军行动连最基本的“师出有名”都无法满足。
这种合法性缺失,让美国在拉美国家面前愈发孤立,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外长会议已集体呼吁“停止军事威慑”。
美国FBI探员
地缘战略的反噬则在不断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力。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施压颠覆马杜罗政权,却忽视了拉美自主意识的觉醒。
古巴约4500名官兵驻委参与防御部署,俄罗斯通过伊尔-76TD运输机构建“空中桥梁”输送装备,瓦格纳雇佣兵则协助训练民兵游击战能力,形成的多层次防御网络让美军“闪电突袭”的设想难以实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额持续增长,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形成了“非军事性”的影响力平衡。
当马杜罗能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获得经济支撑时,美国的制裁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美国的内部矛盾进一步限制了行动空间。
当前美国大选陷入胶着,两党对拉美政策存在严重分歧,参众两院跨党派议员已联合推动战争权力决议,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直言“总统无权单方面宣战”。
特朗普讲话画面
2019年扶持瓜伊多失败的教训仍在眼前,再次发动政权颠覆或军事打击,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反弹。
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让美军的“强硬牌”更像一种无法兑现的威胁。
加勒比海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但战争并非必然结局。
马杜罗的“求助”是寻求战略支撑的信号,中方的回应则为局势划定了“和平底线”,而美国的霸权施压正面临多重制约。
毛宁回应中“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表述,既是立场宣示,也是对美国的隐晦提醒。
在多极化的今天,放弃“门罗主义”的过时思维,尊重他国主权与地区秩序,才是美国避免局势失控的唯一选择。
毕竟,“懂事”的霸权或许能延续更久,而任性的霸权终将被时代抛弃。中方的回应早已把话说明,关键要看美国是否真的能读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