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解读】水下装备首次亮相阅兵场 军事专家:可有效掐断敌方海上交通命脉,封锁敌军港码头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刘煊尊】潜匿大洋,出奇制胜,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由四型水下装备组成的水下兵器方队首次亮相阅兵场。相关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型水下装备能对敌方各型海上舰艇实施打击,还能有效执行海上封锁任务。
此次展示的四型水下装备分别为轻型鱼雷、助飞鱼雷、重型鱼雷和新型特种水雷,其中三型鱼雷可打击水面舰艇摧毁水下目标。新型特种水雷能够智能识别自主攻击,是扼守要冲奇袭制敌的镇海神兵。
“通常而言,鱼雷划分为轻重两个类型,此外还有一些新技术鱼雷,例如将轻型鱼雷作为战斗部加装火箭助推器的助飞鱼雷,这三种形式的鱼雷在此次阅兵中我们都有幸看到。”军事专家张军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轻型鱼雷主要适用于近岸浅水海域的海战。在近岸海域,因为水深较浅,不太适合重型鱼雷作战,因此发展出轻型鱼雷用于浅海作战,其通常是在水深50-100米的地方实施打击任务。
“特别是随着能在浅水海域作战的潜艇技术的发展,轻型鱼雷得到快速发展。从作战对象来看,我国近海地区,以及主要航道附近进行活动的敌方舰船和潜艇,都是它的打击对象。”张军社称。
而重型鱼雷的体型和重量相较于轻型鱼雷明显更大。他认为,这意味着重型鱼雷的航程可以更远,战斗部的威力也能更大,其主要由水面舰艇或潜艇携带,用于攻击敌方的大中型水面舰艇。
助飞鱼雷相较于轻、重型鱼雷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张军社介绍称,助飞鱼雷是导弹技术与鱼雷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武器系统非常高效实用,具有航行速度快、射程远,作战方式灵活的优点,可以由水面舰艇、潜艇、和舰载机进行发射。
“助飞鱼雷主要用于攻击水下的核潜艇。现如今核潜艇在水下的航行速度非常快,时速通常能达到50多公里,传统的鱼雷可能就难以赶上核潜艇水下航行的速度。” 张军社表示,使用助飞鱼雷,可以在发现潜艇之后迅速发射,其最大射程通常可以达到几十公里。助飞鱼雷在空中到达预定地点后再入水,对核潜艇实施打击,因此助飞鱼雷也常被形象地称为是“反潜导弹”。
此次亮相的新型水雷具有智能识别,自主攻击的能力。张军社表示,通常而言,这种智能水雷能够被布设在特定的水域,放置在特定的深度,在给其设定需要打击的水面和水下舰艇相关参数和性能指标之后,其可以自主识别敌舰特征,从而实施打击。
“可以将这种装备理解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定时炸弹’,它主要应用于封锁敌方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战略通道或者敌方的军港码头,可以有效掐断敌方海上交通命脉,或将敌舰困在港口码头内寸步难移。”张军社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