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如今印度和美国翻脸,那么我们自然可以和印度有进一步动作!中国外长王毅部长日前访问印度,受到了莫迪高规格的接待!
王毅外长此次访问印度,日程紧凑,成果显著。他不仅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举行了会谈,更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共同主持了中断已久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此次会晤达成了10点重要共识,为缓和边境紧张局势、重建互信奠定了实质性基础。
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总理府亲自会见王毅。通常而言,一国外长出访,由接待国的外长或同级官员会晤是常规操作。国家政府首脑的亲自接见,往往象征着对此次访问及其背后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莫迪此举,无疑向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
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总理府亲自会见王毅
会谈中,莫迪总理明确表示: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这一表态至关重要,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双边关系定下了基调。王毅外长则强调,双方应珍惜当前双边关系“改善发展的新进程,并要坚持“彼此是伙伴而不是对手的正确定位。
不久前,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税率甚至一度传闻高达50%。此举源于印度不顾美国反对,坚持购买俄罗斯原油。美国前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对此公开表达强烈不满,甚至警告印度必须“作为美国的战略伙伴行事”,否则将无法期待获得美国的军事支持和贸易优惠。
美国的这种“关税大棒”和强硬态度,让印度深感寒心。这迫使印度重新审视其外交战略。印度历来奉行“战略自主”,不愿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
中印国旗 资料图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印度此番“向东看”,与中国缓和关系,是其基于现实国家利益作出的务实选择。这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它再次证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合作,远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能赢得人心。
中印这两个古老文明的携手,若能持续下去,其力量足以重塑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而也就是这时候,美国人又坐不住了。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CNBC访谈中抛出一组对比数据,直指俄乌冲突后中印两国对俄石油进口的差异。他提到,2022年战事爆发前,中国约13%的石油进口依赖俄罗斯,这个比例到2025年8月仅微增3个百分点至16%。贝森特特别强调,中国能源进口渠道长期保持多元,并未因战争大幅调整对俄采购结构,这和某些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
转而谈到印度时,贝森特语气明显严厉。他披露印度对俄石油依赖度从战前不足1%暴涨至42%,激增超40倍。更令他不满的是,印度被指利用战争机会低价买入俄油,加工成高价成品油转售,套利空间高达160亿美元。贝森特直言这种战争套利行为不可接受,暗示美国可能对印度的能源贸易政策采取强硬态度。
访谈中,贝森特通过数据对比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战略调整相对克制,而印度则被贴上"投机者"标签。这种评价差异或与美国对中印两国的战略定位有关。既要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又需警惕其过度亲近俄罗斯的倾向。
美国财长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
今天还有一件事要说,美国财长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透露,两国正努力利用这90天的关税暂停期,争取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他不仅对当前进展表示满意,还预计在11月之前会再次与中方会面。
这90天的关税休战期原本在8月12日到期,是特朗普在最后关头签署行政令,才把期限延长到了11月10日。行政令里提到,美国和中国一直在就贸易互惠问题磋商,并称中方已采取重大措施来改善贸易安排,并回应美国的关切。
中国商务部也在同一天发布了“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确认延长关税休战,同时中方也暂停或取消了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大家可能关心关税数字:如果不再休战,美国对华商品的加征关税会飙升到145%,中国对美商品的加征关税也会高达125%。但现在,美国对华进口商品维持加征30%的关税,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
贝森特对此似乎挺有信心,他在8月12日还说过,未来两三个月内会再次与中方会面。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问题来了,现在印度也有意和中国扩大贸易往来,而美国不希望俄罗斯和印度都积极向中国靠拢。否则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即将面临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