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妈妈坐一夜火车去看执勤儿子,雨中默默为其撑伞:他站岗不能分心,俺看一眼就行

9月26日,小雨,在青岛某海军舰艇开放日,一位来自河南商丘民权的母亲,在人群中远远望着身着海军制服的儿子。近在咫尺,母子却只能用眼神相认,母亲默默为执勤的儿子撑起那份藏在心底的牵挂。这是一段跨越千里、时长48小时的相见故事,更是一份家国情怀下的母子深情。
图为中国军号报道截图
一场“说走就走”的千里奔赴
“俺民权到青岛,坐硬座,一晚上就到了。”9月27日晚,这位50岁出头的兵妈妈陈云在视频通话里笑着说,银发在略显疲惫的面容上格外显眼。为了省下近百元的卧铺钱,她选择了8个多小时的硬座火车,来赴这场和儿子陈统一的“约定”。
陈云的梦想是家里能出个当兵的人,自己当年因女兵招录名额有限未能圆梦,如今儿子大专毕业后入伍北海舰队,算是替她圆了梦。“知道舰艇开放日的消息,俺就想着去看看他,看看他在部队的样子,帅不帅。”于是,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此启程。
母亲找到正在执勤的儿子
咫尺天涯的眼神
青岛的雨淅淅沥沥,陈统一穿着雨衣在岗位上执勤。母亲在人群里找了好久,“俺以为他在舰上穿白色海军服,问了一圈没问到,后来才知道他在周围执勤。”当目光交汇的那一刻,母子俩心照不宣。儿子看到了母亲,却不能喊,只能用眼神传递思念;母亲看懂了儿子的眼神,默默站在不远处,看他身姿挺拔地完成任务。
“他后来跟俺说,‘妈,我看到你了,没敢喊’。”母亲说起这话时,眼里闪着光,“俺知道,他在执勤,不能分心,俺不怪他,看到他好好的,俺就高兴。”
48小时的往返,值得
来回48小时的奔波,硬座的疲惫,在见到儿子的那一刻,都成了过眼云烟。“值不值得?只要心里高兴,就值得!”她的回答朴实却真挚。
作为全职妈妈,她把对儿子的牵挂藏在日常,却在得知能有机会远远看儿子一眼时,毅然踏上旅途。这不是她第一次为儿子“奔赴”,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在她心里,儿子的军旅梦,就是她的骄傲。
“这48小时,是硬座上的疲惫,是人群里的张望,更是看到他笔挺身影时,心头那股没法言说的热乎劲儿。只要他在部队好好的,俺这趟,值!”她抚了抚衣角,银发在光线下闪着柔和的光,“他为国家站岗,俺为他的骄傲‘奔波’,这没啥不值当的。”
母亲为儿子撑伞
万千兵妈妈的缩影
像她这样的兵妈妈还有很多,她们把对子女的思念深埋心底,把对国家的支持化作无声的力量。陈统一的名字“统一”,或许是随口而起,但在这份家国情怀里,却有了别样的意义——儿子在部队为国家统一、人民平安尽忠,母亲在后方为儿子的梦想和责任默默守护。
当这个雨天里的画面被镜头捕捉,数万网友为之动容。这一眼凝望,是母子情,更是家国情;这一场奔赴,是个人的思念,更是千万家庭对国防事业的无声支持。
在商丘到青岛的千里路上,在无数个像这样的瞬间里,正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母亲,撑起了军人的后盾,也撑起了家国的温暖底色。
来源 | 中国军号、商丘日报记者 李岩、大象新闻
主编 | 彭丹
编辑 | 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