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前,特朗普突然通知中国,带3样东西来谈,否则后果自负

这番言论距离中美经贸牵头人18日的视频通话仅隔48小时,彼时双方刚敲定尽快在马来西亚重启磋商的意向。
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美军双航母已悄然驶向亚太海域,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较去年同期下跌超35%,而中国宁波舟山港却迎来40艘巴西大豆船靠岸。
一边是军事施压,一边是清单式索要,这场谈判尚未开启就已硝烟弥漫。特朗普口中的“三样东西”究竟藏着美国怎样的底牌,中方又为何明确表示“不接受勒索式谈判”?
筹码的真相
特朗普将稀土列为首要诉求时,特意强调“这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
他或许清楚,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早已点明,F-35战斗机的发动机需要稀土元素钕制造永磁材料,“爱国者”导弹的制导系统离不开镝元素。
特朗普将稀土列为首要诉求 资料图
全球7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而美国国内至今未能建立起中重稀土的精炼产能,相关加工能力仍为空白。
中方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
上个月刚将超硬材料、锂电池相关稀土物项纳入管制清单,稀土磁铁出口量随即结束三个月连增,环比下降6.1%。这种调整源于战略资源保护的长期规划,早在十年前就已启动稀土矿区整合,从源头规范开采秩序。
稀土资源 资料图
美国曾试图通过补贴扶持本土产业,但从矿山开采到精炼提纯的完整产业链,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成型。
大豆的背后是美国农业州的选票逻辑。路透社的调查显示,今年9月中国自美进口大豆量降至“零”,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170万吨。
美国中西部的谷仓因库存积压接连坍塌,伊利诺伊州的大豆价格较年初下跌23%。
图为大豆 资料图
这些农业州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2024年大选中特朗普在艾奥瓦州的胜选优势仅来自3万张选票,农民的不满情绪足以影响选情走向。
中方的大豆采购转向早有布局。9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同比增长13%,其中巴西大豆占比85.2%,阿根廷大豆进口量更是激增91.5%。
阿根廷甚至取消大豆出口税吸引订单,形成比美国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
这种供应链多元化是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并非针对贸易争端的临时举措。
芬太尼议题更像是美国的“内政外包”。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全品种管制,成为全球首个整类列管该物质的国家,并多次与美方开展执法合作。
但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其国内每年因阿片类药物滥用死亡超10万人,根源在于处方药物监管失控和社会需求失衡。
图为芬太尼 资料图
特朗普将其纳入谈判清单,本质是想寻找外部替罪羊,转移国内舆论焦点。
施压的盲区
美军双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的异动,被外界解读为配合谈判的施压动作。但这种军事威慑的效果正在弱化。
中国海军近年来在西太平洋开展常态化训练,对周边海域的态势感知能力持续提升。
更关键的是,美国军工产业依赖的稀土供应链掌握在中方手中,军事施压反而可能加速稀土管制的强化,形成“自我反噬”。
关税威胁的可信度也在下降。特朗普提出的155%关税看似惊人,却忽略了美国经济的脆弱性。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萎缩0.3%,美股在4月曾出现连续三次暴跌,美元汇率跌至近三年低点。
美股暴跌
此前的关税措施已导致美国家庭日用商品价格上涨,烤面包机、雨伞等商品95%依赖中国进口,加税成本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特朗普的“战略不确定”策略正在失效。这种故意不按常理出牌的谈判技巧,曾在与盟友的博弈中奏效,但中国已形成成熟的应对机制。
美方10天内11次释放“正在与中国联系”的消息,试图影响市场预期,却发现中方始终坚持“取消单边关税才是谈判基础”的明确立场,不被模糊信号干扰。
日本和韩国的谈判态度更暴露了美方的困境。
与日本首轮谈判后,对方未答应任何要求,首相明确表示“不准备作重大让步”;韩国则以总统选举为由,拖延协议敲定。
在其他国家都保持观望的情况下,美国想通过压服中国来震慑其他谈判对手,这种逻辑已难以成立。
中方的回应始终保持一致节奏。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强调“合作需基于平等尊重”,商务部明确指出“关税战没有赢家”。
中美博弈漫画图
这种稳定立场源于实力支撑: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内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稀土、5G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无需在压力下妥协。
谈判的新逻辑
稀土议题的博弈,本质是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中国的稀土优势并非天然形成,而是通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整合实现的。
从稀土矿开采的环保标准到精炼提纯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已建立起全链条话语权。美国想通过谈判让中方放弃这种优势,本质是对市场规则的漠视。
大豆贸易的走向取决于市场而非政治。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和食用油生产,采购决策基于价格、品质和供应稳定性。
巴西大豆的运输周期比美国长15天,但价格每吨低30美元,且供应不受地缘政治影响。美国若想夺回市场份额,需降低农产品关税,而非通过政治施压。
芬太尼问题的解决需要美方正视自身问题。中国的管制措施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曾评价“为全球禁毒合作树立典范”。
美国国内的药物滥用危机,源于处方止痛药过度开具、非法贩毒网络猖獗等内部因素,这些都不是外部合作能单独解决的。
中美谈判的底层逻辑已发生质变。过去美国习惯以“规则制定者”自居,通过单边制裁施压对手,但现在中国已具备平等对话的实力。
过去美国习惯以“规则制定者”自居
从稀土管制到大豆采购转向,中方的反制措施精准指向美方痛点,却始终保持在规则框架内。这种“精准反制+稳定立场”的组合,让美方的极限施压失去空间。
国际社会对谈判的期待更偏向理性。世界贸易组织曾警告,中美贸易摩擦已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单边关税措施将导致全球贸易成本增加10%。
各国更希望看到中美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为全球贸易体系树立稳定预期。
谈判桌上的较量从来不止于议题本身。特朗普的“三样东西”清单,暴露了美国在资源安全、国内政治、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深层焦虑。
而中方的应对,则展现了一个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理性与坚定。
全球格局的演变早已证明,单边施压换不来真正的合作,零和思维走不通共赢之路。
中美国旗 资料图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其谈判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具体议题,更在于为大国相处确立新范式。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既是中方的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未来的谈判能否取得进展,关键不在于美方的威胁有多大,而在于其是否愿意放下傲慢,以务实态度面对现实。
相关参考资料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