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然要赴大陆交流,怕就不要出来混
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今天受访表示,她相信绝大多数台湾人民是爱好和平,想远离战争,所以能让两岸开始对话交流产生和平的定海神针就是“九二共识”,如何远离战火?就是反对“台独”,所以她相信“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会是台湾最大、最新的主流民意。
郑丽文接受节目专访
对于未来是否会赴陆交流?郑丽文接受广播节目《千秋万事》主持人王浅秋专访时,强调“当然要”。王追问,是否担心过去交流会被贴标签,甚至可能被法办?郑丽文说,“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郑丽文今天早上在广播节目专访行程结束后,面对媒体提问针对两岸的通关密语一事做出以上表示。。
郑丽文表示,如果能够化解两岸所有的矛盾及歧见,如果能推动两岸和平合作,带来两岸的共荣,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她认为,要到大陆去不管做任何交流、见任何人,代表性才是重点,凝聚多数的主流民意非常重要。
郑丽文强调,两岸的通关密语是“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还有“中华民族”,可以了解彼此的态度与立场,伸出友谊的手,两岸是可以交流的,没有像陆委会现在已读不回,无法沟通,导致很多台湾人的权益受损,例如南投整个观光业非常惨淡,原因为何大家都知道。
郑丽文在接受媒体联访时进一步提到,民进党很多论述,其实偏离了正确历史事实,也偏离了国际法理,更无端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仇恨跟对立,不只是两岸之间,甚至是台湾内部。所以不要在台湾自己内部找敌人,更不要打着“仇中反中”的牌,制造不必要的寒蝉效应,言论钳制,让台湾变成一言堂。
来源:中评网
延伸阅读

郑丽文被指系候选人中"最统"一位,国民党或有三大转向
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18日晚间揭晓,郑丽文获得65122票,以50.15%的得票率当选国民党新一任主席,她成为继洪秀柱之后,国民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党主席。郝龙斌则创造了一个纪录,三次参选国民党主席“三连败”。
郑丽文成国民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党主席(资料图)
此次选举共有六位候选人,分别为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前“国大代表”蔡志弘、“立委”罗智强、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前“立委”郑丽文、前彰化县长卓伯源。候选人阵容横跨蓝营不同世代与派系,但主要还是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的对决,外界视此次选举为党内路线与世代交替的关键一战。
而“郝郑之争”也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是国民党内两岸政策路线的分歧。郑丽文的两岸政策主张更偏向深蓝路线,更积极进取,因此她被认为是六位党主席候选人当中“最统”的一位。
郑丽文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新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对话,她也提出“两岸同属一中、‘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 的论述,主张两岸应和解合作,开创“百年和平基业”。
在辩论会上,郑丽文强调,台湾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重新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对话,两岸和平是台湾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她形容两岸应“强强联手,一加一大于二”,延续前主席连战主张两岸和平的路线。她还表示,若她当选党主席,将争取展开国共两党领导人对话。
相比之下,郝龙斌的两岸政策不只保守,还比马英九时期更倒退。他一度呼吁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被质疑误读甚至是不懂“九二共识”,因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内涵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中”,最关键的政治艺术是“创造性模糊”。
郝龙斌的两岸政策被批比马英九时期更倒退(资料图)

国民党自2016年以来已失去执政权十年,除了能否创造新的两岸论述,争取年轻选民支持对国民党尤为重要。
世代交替,争取年轻人认同!这是郑丽文选战开打以来主打的基调,强调青壮世代接班;承诺若当选党主席,将推动“新人新政”,使国民党脱胎换骨,积极争取40岁以下年轻选民认同。她承诺未来党内选举提名制度将诉诸公平公开,提名应接地气,优先考量现任者与具潜力新人,确保制度受到尊重。此外,她还强调未来要强化对南台湾等绿营票仓的长期深入经营。
因此,基于郑丽文选战过程中的政策论述,可研判她掌舵后,国民党或将呈现三大转向:一是党内权力结构向青壮世代倾斜;二是两岸政策更积极呼应“九二共识”,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三是未来国民党选举策略将朝绿营基本盘的南台湾进攻。
不过,由于这次选举多数蓝营县市长与地方派系仍支持郝龙斌所代表的传统建制派,这股力量的牵制仍不容忽视。
昨日,朱立伦的子弟兵、国民党智库副执行长凌涛接受访问就已经放话,未来新任党主席若不走“中间蓝”,拥抱社会大众的民意,将成为最弱势的党主席,没人会听。这说明国民党内的保守势力被民进党长期塑造的所谓岛内“民意”牵着鼻子走,任何有可能深化“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加大步伐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声音,都可能被这股保守势力所牵制或杯葛。郑丽文的当选,更让他们焦虑。
因此,郑丽文当选之后,如何进行党内权力平衡,如何说服党内接受自己的两岸政策主张,以避免传统建制派和保守势力的反弹,以防止指挥不动党机器,“令不出国民党中央”,这是对她的重在考验。
国民党唯有团结,才可能打赢2026年“九合一”选举以及202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