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自卫队更名“国防军”,掌权的高市早苗或成地区乱源

21日,经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已经就任日本自民党总裁的高市早苗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第104任首相,并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这位深耕政坛32年的日本右翼保守派代表性人物,以“继承安倍遗志”为旗帜,在自民党和维新会的“闪婚”式联合下掌权,可谓终于实现了自己政治夙愿,但面对“双少数”国会格局、庞大债务压力与复杂地缘环境,其执政之路布满荆棘。
当天的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从当地时间13时许开始,高市早苗在465张有效选票中获得237票,超过半数直接当选。在随后举行的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高市早苗第一轮票数未过半,经过两轮选举后才胜出。
当选后,高市早苗立即着手组建新内阁。高市内阁的组成充分体现了其“稳固权力基础、推进核心议程”的打算。在主要岗位上,官房长官由与高市政治理念相近的前防卫大臣木原稔担任,前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被任命为防卫大臣,林芳正和茂木敏充则分别出任总务大臣和外务大臣。多名高市党总裁选举的推荐人按论功行赏均进入内阁。此外,高市还在内阁中新设了一个职位,负责统筹外国人政策,由其忠实拥趸并被任命为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的小野田纪美兼任。值得注意的是,高市内阁呈现出整体的保守主义内核——所有核心阁僚均对修宪、强军等议程持支持态度。
对于高市的执政前景,日本舆论认为难言坦途。
首先,高市早苗提出以“积极财政+战略产业保护”为核心的“早苗经济学”,试图延续安倍时期的经济刺激路线,但面临三重现实制约。

财政层面,日本政府债务已突破1300万亿日元,占GDP比重超250%。在此背景下继续增发赤字国债,可能加剧日元信用担忧与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产业政策上,其推行的“技术安全”战略将多项产品纳入出口管制,相关政策恐导致企业丧失全球竞争力。民生领域的政策错位更暗藏危机。高市竞选期间聚焦财政刺激与产业保护,对民众迫切关注的物价上涨、养老金缺口、护理资源短缺等问题,只是空喊口号却鲜有提及具体政策。而当前日本通胀压力持续,如何在刺激经济与稳定民生间找到平衡,成为考验其执政能力的首要试金石。
其次,作为自民党内保守鹰派的核心人物,高市早苗将修宪与强军列为核心政治目标。她主张删除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第二款,将自卫队更名“国防军”,并在总裁竞选期间重申“早期实现修宪”的立场,但其面对的现实是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合席位远未达到修宪所需的国会三分之二多数,且日本社会对“修宪改变和平属性”的担忧始终存在,多数民众担心这会增加卷入地区冲突的风险。安保政策上,高市计划强化自卫队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并有意通过继续增加防卫支出以配合美国要求。但防卫预算的持续扩张,将进一步挤压本就紧张的民生支出空间,恶化就日本政府财政困境。
第三,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国会格局。自民党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与今年参议院选举中接连失利,已失去两院多数席位,只能与日本维新会组建“阁外合作”的联合政府。这种合作模式下,维新会不入阁却保留政策否决权,其激进的行政改革与地方分权主张,与自民党的渐进路线存在根本分歧。而政治献金改革等议题虽被暂时搁置,但可能成为今后联盟内部潜在的冲突点。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这种临时拼凑的联盟已“埋下多重隐患”,政策协调难度极高。
可以说,高市的执政前景将始终笼罩着“短命首相”的阴影,其面临的挑战远超多数前任,特别是在“双少数”国会中,任何重大法案都需争取在野党支持。联合政府的脆弱性可能因政策分歧随时爆发,经济刺激与财政可持续性的矛盾难以调和,外交上的鹰派标签可能激化内外矛盾。而其执政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保守理念与务实治理间找到平衡,若无法抑制民粹主义与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其政策或将陷入“短期利益导向的波动”,再次陷入“当选首相—政策受挫—支持率下滑—选举失败—黯然下台”的恶性循环。
原标题:《要将自卫队更名“国防军”,掌权的高市早苗或成地区乱源》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沈钦韩
本文作者:文汇报驻东京记者 丛云锋
题图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