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是否意味日本极右翼思想崛起?专家分析
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投计票。在第二轮投票中,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获得多数选票,当选自民党第29任总裁,大概率将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此前曾两次参选自民党总裁失败,此次当选使其成为1955年日本自民党成立以来的首位女性当选总裁。
曾在2024年自民党总裁选举决选中遭“逆风翻盘”败给石破茂的高市早苗,此次为何能取代石破茂最终上台?被认为是安倍晋三右翼路线坚定追随者的她,未来是否会继续“安倍遗志”?她的女性身份是否又会为其接下来的执政生涯带来助力或阻碍?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对以上疑问进行分析。
10月4日,在日本东京的自民党总部,高市早苗(中)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后接受祝贺。新华社发
南都N视频:请简单介绍一下高市早苗当选后的程序。其中是否有一些重要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陈洋:首先,高市早苗的自民党总裁任期是两年,而非三年。因为此次选举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而举行的临时自民党总裁选举,所以高市相当于是接替了石破茂剩下的两年总裁任期。
其次,高市当选总裁后,日本将迎来10天左右的“总总分离”(即自民党总裁与内阁总理大臣不是同一个人)。去年石破茂当选自民党总裁后,仅过了4天,便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首相,而此次高市当选总裁后,日本将于10月15日举行临时国会,进行首相指名选举。这期间,“总总分离”的时间相对较长,也等同于造成了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
最后,高市当选总裁后,接下来主要需关注其人事安排。作为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的首位女总裁,高市的党政人事安排会否与男性领导人有本质不同,抑或带有哪些高市个人色彩尤其值得关注。同时,一同参选的小泉进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小林鹰之会否入阁或担任自民党高层,也值得关注。
南都N视频:请简单谈谈你对高市早苗的评价。为什么她被称为“安倍遗志”的核心继承者?
陈洋:高市早苗真正进入日本社会舆论,受到日本政界关注的时间其实不长。在2021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高市初期的选情不被看好,并且最后输给了岸田文雄,但因参选期间的“善战”而受到了安倍晋三的大力支持,并且受到日本政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安倍去世后,高市被视作是安倍衣钵的继承者。
之所以高市被认为是“安倍遗志”的核心继承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来,高市的政策理念与安倍相似,比如在历史问题上的消极态度、积极主张发展日美关系、主张积极的货币政策等,这些都是安倍政策主张的核心。
二来,在自民党内部不乏“安倍遗志”的继承者,但很多人不是没有高市那般的能力,就是缺乏高市那般相对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0月4日,高市早苗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进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投票。新华社发
南都N视频:作为日本极右翼政客的代表人物,高市早苗的当选是否意味着日本也进入了极右翼思想浪潮崛起的阶段?这会对日本当前的政治路线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她会如何“修正”此前石破内阁的“遗留问题”?
陈洋: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高市的当选某种意义上是一次“偶然”。
结合去年石破茂当选,以及其执政一年的“不佳成绩”,实际上此次总裁选举结果反映出的是,自民党渴求一位有知名度但稳健的政治家。去年,石破茂之所以能当选总裁,在于他在日本社会长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深陷“政治黑金”的自民党渴求这样一位政治家带领自民党走出泥淖。
然而,石破茂的执政能力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执政一年,他不仅没有提出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政治主张,而且在所谓的战后80周年“首相谈话”问题上反复再三,缺乏决断力。
因此,自民党选出高市早苗不仅是重视其相对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也在于高市相对鲜明的政策主张,希望通过这样一位相对稳健的政治家来带领自民党走出当前的低迷。换句话说,高市的当选是自民党当前困境的一种反映,而非日本社会的某种微观体现。
高市在参选期间就明确表示将延续“安倍路线”,这意味着其真正上台后,当前石破茂政府的很多内外政策将会被调整。也就是说,对同一问题,尝试采取另一种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真正的成效如何,特别是能否完全“修正”石破茂政府的“遗留问题”,我认为还有待观察。
10月4日,在日本东京的自民党总部,高市早苗(右)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后向日本首相、自民党前任总裁石破茂(左)致意。新华社发
南都N视频:高市早苗的对外政策中,有提到“加强日美关系”。高市早苗的强硬政治风格,以及她早期在美国的学习和实习经历,会对接下来的日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她和特朗普的关系如何?
陈洋:高市在自民党总裁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及了要继续深化日美同盟。同时,考虑到她提出的延续“安倍路线”,高市上台后,无疑是会继续推动日美同盟关系深化、推动日美在各领域加强合作的。
预计,高市执政时期,日本仍将积极配合推进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推动以“日美”为基础的亚太小圈子(如美日菲、美日澳等)。换句话说,日本的对美路线方针不会因首相的更迭而出现太大的变化,特别是2021年底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文件中已明确勾勒了日本中长期的安保防卫目标。
高市本人没有太多的外交经历,在对美关系上也缺乏足够的经验,但拥有美国的学习和实习经历,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她对美国和美国社会的理解。这一点对发展日美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高市早苗虽有强硬的政治风格,但在担任总裁/首相后,很多决策就需要通盘考虑、从日本的国家利益予以权衡。在某些议题上,高市或许很想对美国“说不”,但现实政治情况、自民党内外的权力博弈恐怕也很难让高市坚持做自己。事实上,纵观战后日美关系,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以日本对美妥协让步而告终的,因此到了高市早苗这里,预计类似的情况也将再次上演。

至于高市执政后的日美关系,以及她能否与特朗普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我认为,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特朗普1.0时期的日美关系。特朗普1.0时期,日美关系总体稳定在于安倍与特朗普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但特朗普2.0时期,石破茂显然没有再现同样的情境,而如今的高市似乎也很难做到。这不仅在于高市本人的英语能力不佳,而且,作为一位女性领导人,她能否获得特朗普的足够尊重,我认为也存在不确定性,这也将影响接下来的日美同盟关系。
南都N视频:高市早苗是首位自民党女性总裁,在长期被男性、高龄政客占据的日本政坛中,她的就任意味着什么?在您看来,她的女性身份对其执政是否会带来积极的或负面的影响?
陈洋:高市早苗有望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无疑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突破,但“突破”本身也意味着高市将在体制与社会多重压力之下前行。女性执政的风险与挑战,既来自政治结构,也源于日本社会深层的性别文化。
一来,日本政坛长期由男性主导,高市上台后,将不可避免面临男性主导的政治结构与体制阻力。比如,自民党等传统政党内部仍由年长男性掌控,女性首相在政策决策、内阁任命中可能受到派系制衡。同时,日本政界的隐性歧视依旧存在,即便在形式上被拥护为“象征性突破”,实际中可能遭遇“玻璃天花板”的再现。
二来,作为女性首相的高市,将面临性别刻板印象与公众期待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日本媒体与公众往往要求女性首相“温柔”“洁净”“无瑕疵”,一旦出现瑕疵或丑闻,容忍度远低于男性政治家。另一方面,就是“母性”与“强势”的两难。日本社会既希望具备包容与温柔,又要求她在安全与外交上表现强硬,形成内在矛盾。
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的诞生,将是历史的一步跨越,但若想实现实质性变革,需要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更是制度支持与社会共识的形成。唯有当性别不再成为政治评价的前提,日本政治才算真正走向成熟与平等。
9月22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政见发表演讲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