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近期,印度总理莫迪的一系列操作,让原本看似清晰的大国博弈格局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图为印度总理莫迪
一边是对美国的“阳奉阴违”,打脸特朗普的外交承诺,一边是对中俄的“务实绑定”,通过能源和稀土合作筑牢自身利益根基。
这背后,既是印度“战略自主”的鲜明体现,更是全球资源争夺与权力重构的生动缩影。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生涯中,恐怕很少有像这次这样被“光速打脸”的经历。
他曾在公开场合高调宣布,印度总理莫迪已承诺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本想借此秀一把美印同盟的“外交成果”,没想到这份喜悦连三天都没维持住。
印度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不仅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日均进口量在10月上旬更是增至约180万桶,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前美国向印度征收50%的关税,而印度一直没有向美国屈服。
特别是在在贸易领域,印度果断通过世贸组织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拒绝为了迎合美国而牺牲自身利益。
特朗普和莫迪会面 资料图
并且在能源领域,更是无视美国的施压,坚定地加大对俄油的采购。
之所以如此硬气,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近年的经济政策本就对印度不友好,加税、设限等操作早已让印度心存不满。
另一方面,开放农产品市场会直接影响印度数百万农民的生计,而农民群体是莫迪的重要票仓,这是他绝不能触碰的红线。
特朗普想让印度放弃战略自主、成为美国制衡他国的工具,从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
如果说对美国的强硬是印度的防守反击,那么与中俄的紧密合作,就是其基于自身利益的主动布局。
普京和莫迪手牵手 资料图
在能源和稀土这两大战略领域,印度与中俄的绑定,每一步都透着精打细算的务实。
先看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对印度而言,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经济增长和民生稳定都离不开稳定且廉价的石油供应。
俄罗斯石油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价格低廉,每吨能为印度节省约89美元,质量可靠完全能匹配印度的工业和民生需求,运输顺畅,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印度还能将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成品油转售给欧美,从中赚取超额利润。
在这样的利益诱惑面前,印度自然不会因为美国的几句要求就放弃合作。
更何况,印度一直强调“战略自主”,拒绝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保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正是其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关键一步。
再看与中国的稀土合作,这更是印度的刚需选择。
稀土作为高科技、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对印度的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尽管印度稀土储量达690万吨,位居全球第三,但受制于落后的开采技术和加工能力,产量仅占全球0.7%,根本无法满足自身需求。
面对这样的依赖关系,印度做出了罕见的明确承诺,通过企业提交终端用户证明的方式,保证从中国进口的稀土不会转售给美国。
图为稀土矿
这一承诺的背后,既有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也有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顺应。
中国近年收紧了稀土出口的“防扩散”政策,明确规定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转出口需经中国同意,这直接堵死了印度做“中间商”的可能。
印度的稀土承诺,不仅改变了自身在大国博弈中的位置,更在全球资源争夺格局中掀起了涟漪。这一切的核心,都绕不开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更关键的是,中国将稀土管控与国家安全深度绑定,掌握了全球稀土贸易的规则制定权。
中国近年收紧了稀土出口的“防扩散”政策
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很明确,不搞“独占”,但必须合规,谁守规矩,谁就能获得供应,谁搞小动作,就会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比如中国设置的管制标准就明确规定,商品中中国稀土价值占比达到0.1%时,就需按相关规定处理。
这种以规则为核心的管控方式,让各国不得不被动适应中国定下的游戏规则,也让稀土成为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王牌”。
中国的话语权,直接影响着全球各国的战略调整。
对美国而言,多年来一直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甚至试图组建矿产联盟,但印度的承诺让这一计划彻底落空,没有中国的同意,任何稀土转售的路径都走不通。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意识到,跟着美国搞“去风险”往往得不偿失,而与中国合作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认知的转变,正在推动全球合作向利益导向转型。

不过,各国对印度的承诺也保持着清醒的警惕。
毕竟印度有“过河拆桥”的历史记录,此次对华妥协很可能具有临时性。
而且印度的一系列操作,看似是区域性的外交动作,实则揭示了当前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在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利益优先已经成为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核心准则,传统的阵营对抗正在被更加灵活的务实合作所取代。
印度的“左右逢源”策略,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它一边维系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保障经济稳定,一边巩固与中国的稀土合作,支撑产业发展,又不放弃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寻求市场和技术支持。
这种“谁都不得罪、谁都不依赖”的平衡术,虽然看似不够坚定,却极其务实,也赢得了印度国内的广泛支持。
毕竟在民众眼中,维护国家利益才是政府的头等大事。
对美国而言,印度的反击敲响了警钟
“美国优先”的霸权逻辑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试图通过施压和胁迫让其他国家屈服,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美印之间在农产品市场开放、俄罗斯石油采购等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短期内难以消除,这意味着双方的摩擦还会持续。
而中国的冷静应对,则展现了大国的智慧不急于拉拢印度站队,而是通过具体的合作落地巩固关系,只要对方不踩红线,就保留足够的合作空间。
这种以静制动的方式,既保障了自身利益,也给了对方足够的操作余地。
而且印度的棋局还远未结束,未来它如何处理与美中俄三方的关系,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演变。
而对所有国家而言,印度的案例都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放弃意识形态的执念,坚持务实合作的原则,才是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正道。
这场围绕能源和稀土的大国博弈,不仅是利益的争夺,更是规则的重塑。
印度的平衡术能一直玩下去吗?中国的稀土话语权会面临新的挑战吗?
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关注国际局势的人持续思考和讨论。
信息来源:财联社、中国青年报
媒体报道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