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2秒大事件!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光明日报》撰文《他的精神在星河中闪亮》,原文如下:

10月18日是西湖大学天文系成立的日子,中午12点,完成揭幕仪式后,我从会场出来,惊悉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瞬间懊悔不已!天不由人,终究还是错过了与杨先生的最后一面……

我与杨先生相识于2007年,那时我刚从美国回到清华大学。夏日的一天,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居然是来自杨先生的!因为他不用手机,所以我们一直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联系,到2021年时,往来邮件已经有200余封了。他十分关心我的学术进展,2015年8月,我带领团队首次捕获剪接体高分辨率结构,他9月初便发来邮件,让我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作专题分享,他亲自主持,还在会后问了不少问题。

我特别喜欢听杨先生讲述历史和人物,他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记忆力尤其惊人,哪怕是几十年前的事情,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的发言平实、深刻又充满洞见,视野常常不局限于物理学界,而是着眼整个科技界,及至整个国家民族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这种至真至纯的品格、无私无畏的情怀,令人感佩。

杨振宁在2019年求是奖颁奖典礼现场 图源:人民日报

2015年,我和一批同道在杭州创办西湖大学。杨先生表示支持,鼓励我们团结一致向着目标前进。后来,他欣然同意担任学校顾问委员会委员、董事会名誉主席,并出席了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为西湖大学揭牌。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

2023年5月,西湖大学与中国文化书院共同举办了“杨振宁和他的世界——锋芒、幸运、冲突与融合”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对杨先生学术和人生的某种总结,选择放在西湖大学举办,是杨先生的决定,也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青年时期的杨振宁 图源:西湖大学官网

同一年5月23日,我最后一次拜访杨先生,和他交流了整整一个小时。杨先生精神很好,穿着T恤坐在沙发上,但听力比2021年见面时退步了不少,交流一半靠书写,一半靠大声说。我介绍了西湖大学的最新进展,他很高兴,同时告诉我后面会有很多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先生已入星河,但他的风骨和精神,将化身灿烂星河的光芒,激励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临时改变议程!全场肃立默哀,悼念杨振宁

据西湖大学消息,10月18日,西湖大学湖心讲堂活动在开场前临时改变活动议程,追加悼念杨振宁先生环节,全场肃立默哀。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

10月18日下午,湖心讲堂《时空的史诗:从奇点到永恒》天文专场,临时追加悼念杨先生环节,全场肃立默哀

西湖大学在官网中写道:杨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誉为可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现代物理学基石。1957年,他与李政道先生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获诺奖,为无数后辈点燃了追求科学的信心与勇气。

来源 光明日报

编辑 陈伊

审核 张倩 王晨郁

📸 赵大华记者 刘长胜 摄
0️⃣ 草莓视频官网旧版本合集下载安卓_草莓视频官网旧版本合集a撰文 | 董鑫“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8月29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见面会,5位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施一公撰文怀念杨振宁图片
🧹 海鳴館Samson夫父円満GayJapaneseBearMidd近日,两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沙巴州曼塔那尼岛的丝绸美人鱼度假村入住期间失联,引发关注。据马来西亚搜救部门消息,目前警方正联合当地综合行动部队和民防部队等部门在岛屿沿岸进行水面搜索行动。10月7日晚,有失联游客的朋友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该两名中国游客系一男一女,二人原定返程日期是10月6日。目前女子家人已到达亚庇,男子家人还在办理护照,已与当地使馆取得联系。
📸 赵德茂记者 关仁 摄
🧏🏻‍♀️ “四影虎院地址8844mc的神秘魅力”据环球网援引韩国媒体MBN新闻9月19日报道,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9月18日被拍到穿着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她戴着电子脚镣,双手被毛毯盖住,疑似戴着手铐。其律师团队称,就医原因为“严重低血压”。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坐轮椅就医
国模欢欢私拍-独特魅力与私密瞬间的精彩呈现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见习记者 毕若雪9月24日,山东济宁发生一起刑事案件。19岁女子刘某被丈夫杨某杀害,留下一个女儿和两个月大的儿子。26日,记者联系案发地警方,民警表示不方便透露案情。刘某和大女儿合照(受访者供图)。
♀★♂I☆★☆★Love★☆★☆You♂☆♀う≮灬爱你不久メ就壹辈子灬≯う 极品粉嫩饱满馒头一线天图片,展示了色泽诱人、形状完美的(原标题:最后通牒?"如何呢?又能怎?")文 观察者网 熊超然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俄制裁的“最后通牒期”从50天缩短为10天,这一最后期限即将于本周五(8月8日)到期。当地时间8月5日,路透社援引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独家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太可能接受特朗普发出的最后通牒,并且其军事目标仍然是完全控制乌东四地。据称,普京之所以决心继续推进军事行动,是因为他相信俄罗斯正在取得胜利。此外,在历时三年半的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已遭受多轮经济制裁,普京也怀疑美方新制裁是否真的还能产生太大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