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3秒带你回顾!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原标题: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连日来,武汉一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00后”大学生肖淞译因在海洋馆表演美人鱼走红,引起广泛关注。

每到表演时间,玻璃前早早围满观众,不少游客直言,专程为看“男美人鱼”而来。他身穿特制鱼尾,在水下展现优越的肌肉线条,完成各种表演动作,引得游客连连惊叹。目前,这项演出已经成为海洋馆的热门表演项目。

肖淞译与小朋友互动 图/九派新闻 曾怡婷

8月8日上午,肖淞译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曾是一名跳水运动员,19岁时因伤退役,选择回到校园上学。

“当时很迷茫,但我觉得上大学,能让我继续学习、成长。”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后来,他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美人鱼表演行业,认为这是个新赛道,便迅速朝着这个方向转型。“原是想当教练,还考取了证书,后面发现自己更适合水下表演。”他说,他性格比较内敛,喜欢在水下演出的感觉,每次换上美人鱼妆造,就像换了一个性格,愿意去展示自己。

但从专业运动员到美人鱼表演者的转型并不顺利,起初,因为没有经验和知名度,很少有商家愿意与他合作。

但他坚持锻炼增肌,并且通过自学舞蹈设计水下动作,打磨表演效果。现在,肖淞译累计进行了300~500场演出,他接商演的日薪为2500元。

“美人鱼表演行业中男性比较少,但男性美人鱼不仅有反差感,也能体现表演的多样性,我会注重在柔美中展现男性的力量感。”他说。在网上走红后,他也听到了一些质疑,但希望能通过高质量的表演回应不同的声音。

肖淞译介绍,2023年,他在哈尔滨进行一次跳水的演出。当时那里也有美人鱼的表演,正好缺一个男生,他刚好考取了相关证书,所以就被邀请过去尝试。从接触表演行业到现在的三年时间,中间经历了很多困难。

肖淞译穿特制鱼尾演出 图/受访者提供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

肖淞译主要以跟海洋馆长期合作的形式进行演出,月薪是6000至10000元,具体看表演的天数。暑期演出较为频繁,月薪可达近万元。也有外面的商家想要合作,以商演形式演出,价格会高一些,需要根据个人能力与商家协商,一般是2500元一天。

肖淞译称,非常喜欢在水下演出的感觉,表演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很有成就感。但至于是否会长期坚持,还没有想好。现在美人鱼有国家级赛事,肖淞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中国美人鱼公开赛。

肖淞译参加中国美人鱼公开赛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九派新闻

📸 李厚福记者 高尚德 摄
🇹🇰 淫的方程式动漫免费高清资源-动作片特朗普从促和,到如今宣称将重启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回到拱火状态吗?文 | 海上客还记得唐纳德·特朗普拍着胸脯说,只要自己重返白宫,将“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吗?言犹在耳,当然,此后,当他真的重返白宫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又说当初之语“是开玩笑的”,哪知道如今,美方又开始加紧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了!
武汉00后体育生因表演“男美人鱼”走红:暑期月薪近万元,跳水转行表演,这三年并不容易图片
🤘🏿 「SSNI-542」三上悠亚参加同学会,惨遭前男友…姚大妈打进85100000热线:我住在拱墅区永丰巷1号4楼,我78岁了,现在很多快递不送货上门,直接放到驿站,很多老年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天天看都市快报,所以打电话问一问,现在快递为什么不送上门?加点费用也可以……
📸 李宗仁记者 阿里克谢·纳瓦林 摄
👩‍⚕ 香蕉视频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奇幻世界 成为七月,骑行博主“哈雷小姨”因车祸去世,一度引发网友对骑行的热议,有网友认为骑行是对生活的热爱,但也有网友表示不理解,质疑骑行行为过于危险。近日,记者与一位年轻的骑行博主金女士取得联系,她向记者讲述作为机车博主的日常。
荒岛咖啡馆近日,因一张在铁皮屋里背娃写作照片走红的青年作家莫华杰再次登上热搜。这位现居广东东莞的“素人作家”,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很早就外出打工。工作之余,他坚持写作。近些年,他的自传作品斩获漓江文学奖,还获得了余华的赞许。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莫华杰说,走红的照片其实拍摄于12年前的夏天,当时他正在闷热的铁皮屋里背着娃写网络小说。如今多年过去,他正式出版了四本书,回想起来时路,他感慨万千。
老师~能把跳d关了嘛TXT全本阅读(大橙子小胖子著) - 老师7月30日,河南漯河舞阳县吴城镇西王村,一台长140余米的针式喷灌机正在一片花生地进行浇灌(图/视觉中国)最近几天,河南开封杞县宗店乡的张大爷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带着水泵、水管等浇水设备,到村里的机井口“排队”。他用设备占好位置,再回家补个觉,等排到自家使用机井的时候,再把家里的几亩玉米地浇上一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