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id.hj6j.com

9秒读懂事件!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

来源: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

撰文 | ‍‍董鑫

“我们欢迎更多瑞士朋友做新时代的博斯哈德,到中国去拥抱合作、拥抱未来、拥抱机遇。”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贝林佐纳出席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举办的招待会,同当地州市官员进行友好交流时如是说。

王毅提到的沃尔特·博斯哈德,于1892年出生于瑞士,是第一位到访延安并采访毛泽东主席的欧洲记者。

他拍摄的黑白无声纪录片《通往延安之旅》,目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展出。纪录片中展现的画面,是迄今发现的延安在抗战时期最早的影像资料。

毛泽东与博斯哈德(左)、美国记者阿·斯蒂尔在延安合影

1933年,博斯哈德来到北京,为当时的著名媒体《新苏黎世报》《生活》等杂志撰写新闻。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

1938年,抗日烽火正在中国大地燃烧。博斯哈德来到武汉,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帮助下,见到周恩来,明确表达希望到延安采访的意愿。周恩来把此任务交给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在林伯渠的安排下,博斯哈德与美国记者阿·斯蒂尔一起从西安出发,随八路军运输物资的车队前往延安,整整走了6天。

在途中及到达延安之后,博斯哈德用16毫米摄影机记录下了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和延安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博斯哈德来到北京,为当时的著名媒体《新苏黎世报》《生活》等杂志撰写新闻

在博斯哈德的镜头里,八路军车队在山路上艰难前行,车轮过处泥浆翻涌;爱国青年背着轻便的行囊,义无反顾地奔赴延安;陕北小镇的商贩,支着摊子,叫卖着泡馍、拌面和烤饼等热气腾腾的吃食;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学习绘制和设计抗日海报,抗日军政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接受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被记录下来的,还有毛泽东走出窑洞迎接博斯哈德的场景。

当时,毛泽东住在凤凰山麓吴家窑大院里,正在酝酿撰写《论持久战》。窑洞白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大的陕西地图和几张反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苏联宣传画。在这里,博斯哈德对毛泽东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访谈。

央视纪录片画面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

1938年8月,博斯哈德根据在延安的采访,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了六篇长篇通讯。他也因此成为了长征后第一个采访到毛泽东的欧洲人。

“当时外界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多不实报道。博斯哈德结合在延安的亲身经历,指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纪律与理想的结合。”王毅说。

此次在与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共同会见记者时,王毅还引用了一句瑞士的俗话:“山将我们隔开,也把我们相连”。

王毅与瑞士联邦委员兼外长卡西斯

王毅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方愿鼓励两国人民加强交流往来,增进彼此了解,愿延长对瑞士单方面免签政策,并推出更多赴华便利措施。欢迎更多瑞士朋友到中国走走看看,感受一个真实、开放、团结、奋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共同推动中瑞关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孙寿康记者 钱运高 摄
🌪 麻豆精品国产传媒MV的独特魅力及其发展潜美欧军援疲软的局势下,中国可能是泽连斯基能抓住的最后稻草。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再次划开了乌克兰的上空,此次袭击俄罗斯总计出动了上百架无人机和导弹。俄军炸了一整夜,可以说是美俄会晤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在瑞士,王毅外长提到一个人图片
7x7x7x任意噪cjwic在算法中的应用与挑战强阔科技海底捞火锅店“小便门”等来了一审判决,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唐某(17岁)、吴某(17岁)及其父母,向海底捞方面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
📸 孙寿康记者 钱汉祥 摄
新闻快讯_忘忧草二区老狼果冻传媒-福建网络广播10月15日,四川成都车主张先生反映其兰博基尼在审车时,遭检测人员暴力审车。张先生称在车辆抵达检测站前均显示正常,无任何故障灯亮起。700万兰博基尼遭暴力审车16时30分,检测人员开始进行尾气检测,17时许,他看到车辆排气管喷火三四次,检测站的一台气泵设备也出现故障报警,但查验员查看后仍继续检测。
黄色应用在哪来下载全面解析下载渠道与安全来源:新闻晨报7月31日,账号“别难过”在社交平台晒出给“旺仔小乔”的律师函,律师函要求“旺仔小乔”全额返还充值打赏的80万元。该网友晒出聊天记录称,旺仔小乔通过频繁聊天虚构感情,答应提供的年度周边、签名、本人演唱会门票等,无一兑现。
潘甜甜的三部剧免费观看大全精彩剧情一网打尽9月3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在世界的注视下举行。解放军高科技装备一一亮相,从洲际导弹到隐身战机,从新式主战坦克到激光武器,无不彰显出中国军队的全新面貌。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阅兵,而是一场战略信号的释放,是一次沉稳、克制但极具震撼力的宣示。就在阅兵落幕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家安全杂志》和其他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发文,语气前所未有地“劝美国冷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