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递话,荷兰扣中企!急着约见却不认账,欧洲车企先慌了
9月30日,荷兰经济部突然下达部长令,冻结了中企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
10月19日,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公开表态,预计几天内与中方官员见面磋商,却绝口不提归还管理权,反而坚称荷兰的操作没有问题。
如今,全世界都在盯着荷兰手里的烫手山芋,看这场戏如何收场。
全世界都在盯着荷兰手里的烫手山芋
这场风波的起点,藏在一场早有预谋的权力更迭里。
2019年,闻泰科技耗费超过330亿元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100%控股,这桩"蛇吞象"式并购让中国企业首次掌握全球领先的功率芯片IDM资产。
2020年,闻泰创始人张学政接任安世CEO,初期与外籍高管团队关系融洽,但随着地缘政治升温,矛盾逐渐显现。
荷兰经济部要求安世设立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监事会,甚至要切开中欧内部网络,张学政坚决反对,双方僵持一年多。
2025年9月初,张学政已着手与三位外籍高管协商解聘事宜,只差签署合同。
闻泰科技大楼
9月29日,美国修订实体清单穿透规则,将持股超50%的子公司纳入管制,安世作为闻泰全资子公司赫然在列。
9月30日,荷兰经济部立刻颁布禁令,禁止安世进行资产与人员调整,给了三位外籍高管反击的契机。
10月1日,首席法务官Ruben Lichtenberg、首席财务官Stefan Tilger等三人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申请,当天就拿到临时裁决,暂停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封禁其所有内部账号。
媒体报道截图
10月6日开庭审理时,闻泰方面收到500多页证词,却只被给了两个工作日准备时间。
10月7日法庭最终裁决维持临时措施,闻泰持有的股权除保留1股外全部交由第三方托管,并指派外籍人士掌握决定性投票权。
荷兰律师协会前主席直言,正常跨国企业控制权纠纷平均审理周期为92天,这场7天速判明显是"程序预设结果"。

安世半导体纠纷还在持续
但荷兰的强硬操作没撑过一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就炸了。
安世半导体的德国汉堡工厂每月能生产3.5万片8英寸晶圆,一年转化700亿颗半导体,其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MOS排名第二,全球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用它的芯片。
荷兰接管后,德国汉堡产线的芯片无法正常运到中国封装,供应链瞬间断裂。
安世半导体的德国汉堡工厂每月能生产3.5万片8英寸晶圆
10月16日,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连发三封警告信,称美国工厂11月可能停摆。
奥迪德国工厂已减产15%,大众狼堡工厂减产30%,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交付周期从4周拉长到12周,宝马高管直言每月损失将达10亿欧元,威胁要把电动车型生产线迁至中国沈阳。
截至10月21日,欧洲已有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暂停生产,近20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
汽车生产车间
更让荷兰坐不住的是ASML的处境。
这家光刻机巨头的最新一代High-NA EUV设备,核心磁悬浮工作台依赖中国95%以上供应的镝、铽等中重稀土,镜头离不开镧玻璃消除光学畸变。
10月9日中国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明确含量超0.1%就需严格审批,ASML内部消息显示,现有库存只够维持8周生产,而其规划的马来西亚稀土加工工厂要2027年才投产。
ASML陷入稀土困境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中方的反击来得迅速且精准。
10月16日清晨,安世荷兰总部突然切断中国区员工系统权限、停发薪资,想逼中方妥协。
但安世中国早有准备,1小时内启动备用服务器恢复全部系统,6小时调动国内晶圆与零部件供应商填补生产缺口,24小时后全产线复工。
安世半导体园区

10月18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告明确,国内员工薪资由中国公司发放,运营一切正常,法定代表人拥有最终决策权,员工有权拒绝总部未经同意的指令。
这背后是硬实力支撑:安世中国70%产能在国内,75%原材料实现国产替代,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企业早已备好技术支援。
安世半导体大楼
国家层面的反制更直击要害。
10月4日,商务部发布出口禁令,禁止安世中国向荷兰总部供应封装测试后的成品组件,这意味着荷兰产线造出来的芯片只是一堆废硅片,没有企业敢赌缺了关键流程的产品良率。
10月9日升级的稀土管制,不仅限制原材料出口,连稀土深加工技术都纳入管控,彻底封死了ASML找替代来源的可能。
商务部发布会现场
闻泰科技则启动法律与外交双轨维权,联合国际律所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告,索赔343亿元并购成本及损失。
同时,在10月15日如期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彰显稳住局面的决心。
要知道,闻泰在2025年刚以43.89亿元卖掉ODM业务,全面转向半导体赛道,而安世2025年上半年贡献的净利润占闻泰归母净利润的266%,这场控制权争夺直接关乎企业生死。
如今时间来到10月21日,荷兰的处境愈发尴尬。
新政府刚组建就面临两难:归还管理权怕被国内骂"向中国妥协",不还则要扛住产业链崩溃的压力。
欧洲汽车厂商的抗议信堆满了经济部的办公桌,ASML高管频繁拜访政府,恳求放宽对华限制。
反观中方,捷捷微电、扬杰科技已推出对标安世的车规级产品,鼎泰匠芯12英寸晶圆厂提前投产,2026年车规半导体自给率预计从18%提升至35%,自主产业链的底气越来越足。
荷兰用7天速判的违规操作,打破了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美国用穿透规则搞技术霸权,却让欧洲制造业买单。
而中方的反击证明,企业不是任人拿捏的羔羊,产业链自主才是最硬的底气。
卡雷曼斯急着见面却不愿还权的算盘,终究抵不过市场规律的检验,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从不是靠霸权维系,而是靠尊重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