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日本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及阅兵,外交部:要求日方澄清

8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4日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对于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日本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向各国称,此次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呼吁各国谨慎考虑。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郭嘉昆表示,中方注意到上述消息已向日方提出严肃交涉,要求日方澄清。中国政府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任何正直、坦荡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提出异议。
郭嘉昆强调,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检验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的一杆标尺。
“日本如果真心想翻过历史问题这一页,就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切实尊重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这样才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他说。
延伸阅读

媒体:日本政府应回应呼吁多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报道
日本共同社近日援引“多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话称,日本政府最近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外交渠道,向世界多国发出所谓“呼吁”,劝阻各国不要参加中国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并以“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为由,敦促各国政要谨慎考虑出席。
图为日本国会议事堂(资料图)
这一举动如果属实,不仅暴露了严重错误的日本二战史观和对华认知,更是对历史正义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是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根基的蓄意破坏,也是对所有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国家的冒犯。日本政府应对这一消息作出明确回应,澄清其立场,否则不仅将损害中日关系,也会损害日本自身的国际形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将于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举办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意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既是中国对二战记忆的庄重表达,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纪念反法西斯事业的重要契机。中国人民经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在抗战胜利日举办纪念活动无可非议、不容置喙,当年的战争加害国更无权说三道四。
图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首次综合演练画面
以所谓“反日色彩浓重”曲解中国纪念活动,是一个典型的、旨在混淆视听的伪命题。战后秩序建立在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罪行的彻底清算之上,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文件,都明确了日本的战争责任,这是不容挑战的胜利成果。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是为了缅怀先烈、警醒世人,维护这一秩序的正当举措。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在本质上毫无二致。

将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污称为“反日”,曾经是日本右翼势力颠倒黑白的惯用伎俩。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势力刻意将“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混为一谈,企图通过煽动对立,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事实上,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若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手法真的被日本政府堂而皇之地操弄,将再次印证日本一些势力仍试图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他们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彻底否定自身在二战中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
如果将这一逻辑推而广之,其荒谬性不言而喻。试想,如果德国政府对欧洲国家开展类似“呼吁”活动,岂不是等同于要求这些国家不要纪念反抗纳粹德国战争的胜利,不要反思纳粹德国的暴行?欧洲各国每年举行各种形式的反纳粹纪念活动,如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或诺曼底登陆周年纪念,这些活动同样“聚焦历史”,目的是铭记惨痛教训、防止悲剧重演。中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举办类似纪念活动恰恰是负责任的大国之举。如果日本真心追求和平,就应旗帜鲜明地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并将这种反思转化为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中方纪念活动的实际行动。
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勃兰特在华沙下跪,科尔与密特朗在凡尔登牵手,施罗德出席诺曼底登陆纪念,默克尔访问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些举动让德国化解历史包袱,赢得了欧洲的信任,也塑造了国际社会对德国“负责任”的认知。而日本鲜少与中国、韩国等受害国共同纪念战争,甚至往往传递相反的信号,凸显出一种畸形的“历史焦虑外交”。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日本国内对战争历史和侵略罪行缺乏深刻反省,已成为阻碍东亚国家团结合作、影响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日本政府推动战后前所未有的扩武路线,试图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煽动地缘政治对抗,在地区制造紧张对立。这些做法只会破坏地区团结合作氛围,干扰地区一体化进程。
日本媒体的相关报道提醒我们,历史虚无主义和修正主义并未消失,这更加反衬出九三阅兵的重大意义与历史分量。纪念,是一种历史防御,更是一种道义守望。中国隆重纪念这段历史,既是在提醒世界这份秩序来之不易、不可遗忘,也是在昭示任何企图篡改历史、冲击秩序的行为都不会得逞。我们再次敦促日方就历史问题端正态度。